潛江:田養蝦 蝦促稻 蝦肥稻更香

(記者 譚欣)

潛江:田養蝦 蝦促稻 蝦肥稻更香

馬於林在蝦田勞作

5月的潛江鄉村,隨處可見農民們在廣袤的田野間忙碌。近日清晨,記者在熊口鎮趙腦村的一片蝦稻田邊看到,64歲的馬於林正撐一支長篙向清澈的蝦稻田中央劃去,開始給小龍蝦投放飼料。

5年前,馬於林還是一個地道的傳統農業種植戶,僅靠“一畝三分田”種棉花為生,一年收入只能勉強餬口。2014年,他加入華山水產趙腦村現代農業基地,承包了40畝蝦稻田養蝦種稻,搖身一變成了現代新型農民,不久,就住上了新樓房。

在熊口鎮趙腦村,九成農民都和馬於林一樣通過“蝦稻共作”模式走上了致富路。

但是,“蝦稻共作”模式的發展也並不是一帆風順。

苗種繁育,突破產業瓶頸

“在小龍蝦養殖初期,主要靠投放親蝦自然繁殖,隨著養殖面積的增加,市場需求擴大,小龍蝦大量近親繁殖導致種群不斷退化,品質也越來越差,一度影響了小龍蝦養殖產量和效益。”趙腦村綠途蝦稻共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常洪告訴記者,苗種繁育問題成為擺在蝦農面前的一大難題,加大對小龍蝦良種選育和優質苗種規模化繁育產業的支持力度迫在眉睫。

潛江:田養蝦 蝦促稻 蝦肥稻更香

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

為了突破這個瓶頸,我市水產部門積極尋求破解之策。在全國率先開展小龍蝦苗種人工繁育。

2013年,投資3億元的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落戶潛江,工作人員尋覓國內外不同品種的小龍蝦,進行如“試管嬰兒”般的選育。

科研帶動下,如今,選育繁育中心年產優質蝦苗30億尾,蝦苗不足、品種退化等難題正逐步破解。

“在選育繁育方面,我市小龍蝦產業將朝著‘5年內形成100億尾小龍蝦選育繁育能力’這一目標大步邁進。”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負責人談及此項目信心滿滿。

標準養殖,提升龍蝦品質

潛江:田養蝦 蝦促稻 蝦肥稻更香

標準化養殖牌

馬於林給小龍蝦投放飼料後便上岸,開始認真地寫《養殖日誌》。

“每天從田裡回來,我都要按要求填寫養殖日誌。”馬於林說,“現在,消費者對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按照養殖標準嚴格操作,寫日誌是一種自我監督,別人看了對我養的蝦就更放心,銷售也比往年好咧!”

馬於林口中的養殖標準便是2013年由我市制定的《潛江龍蝦“蝦稻共作”技術規程》《蝦稻共作養殖技術規程》等小龍蝦養殖標準。

市水產局總工程師陶忠虎介紹,技術規程規定了潛江龍蝦“蝦稻共作”的定義、養蝦稻田環境條件、養殖模式、病害防治、防止敵害和捕撈、水稻栽培與管理以及潛江龍蝦質量標準、標誌、包裝和運輸技術要求等。

潛江:田養蝦 蝦促稻 蝦肥稻更香

小龍蝦養殖的各項制度

除此之外,市水產部門還以多種形式開展科技入戶,建立了“水產養殖登記制度、處方制度、用藥記錄制度、休藥期制度、漁藥准入制度”等5項制度。

目前,潛江市小龍蝦養殖基地全部堅持標準化生產,均通過了農業部無公害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出口的小龍蝦在歐美多次“苛刻”的檢測中,無一例超標,造就了“在歐美人的餐桌上,每三隻小龍蝦就有兩隻來自潛江”的現象。

蝦稻共作,種出生態稻米

潛江:田養蝦 蝦促稻 蝦肥稻更香

頻振式殺蟲燈

“蝦稻共作”模式在動植物和諧共生的相互作用下,使稻米品質也有了保障,讓其成為一種接近天然的生態稻米。

“種稻養蝦,肯定不能多打農藥。”趙腦村綠途蝦稻共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常洪告訴記者,稻葉害蟲靠鳥捕,稻根小蟲有蝦吃,小龍蝦疏鬆表層土壤而不損壞水稻根系,排洩物補充稻田養分。

不僅如此,他們還採用頻振式殺蟲燈,減少農藥用量,降低害蟲落卵量,害蟲數量逐年降低,產出的生態稻米達到一流品質。

“去年,我們生產的稻米比普通稻米價格高不少,但仍然十分搶手,就是因為我們種出的是生態稻米。”趙常洪介紹,今後,他們將打造自己的蝦稻品牌——“趙腦蝦稻”,讓蝦農更加輕鬆地賺錢。

蝦稻產業在潛江風生水起,小龍蝦供不應求,生態稻米受市場追捧。未來,隨著我市蝦-稻產業高質量發展,稻蝦共生,稻香蝦肥,必將呈現一片生機盎然的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