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司法保護「福田模式」,開創全國少年司法保護新模式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劉寶 通訊員:劉佩秋

2018年6月11日上午,福田區檢察院聯合中國刑事訴訟法研究會少年司法專業委員會、共青團福田區委員會主辦的少年司法保護福田模式座談會在福田區檢察院順利召開。


少年司法保護“福田模式”,開創全國少年司法保護新模式

全國少年司法領域專家學者、最高人民檢察院、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及雲南省昆明市等地檢察系統兄弟單位、深圳市、區兩級相關部門負責人及人大代表等約百人參與了此次少年司法盛會。會上,福田區檢察院展示了“一個核心、兩個平臺”少年司法保護福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並與來賓們共同探討了如何繼續推進精準幫教。

2013年8年以來,福田區檢察院以幫助涉罪未成年人順利迴歸社會且不再犯罪為目標,探索創設了“大愛福田”涉罪未成年人幫教工程,並於2016年10月引入先進的心理學方法,探索推行精準幫教模式,力促不起訴轉處分流率大幅提升,實現社會調查、心理測評和系統幫教達到百分百全覆蓋。2017年,福田檢察院受理審查起訴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整體不起訴轉處分流率為59.6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4

倍多。“截至2018年5月,我們共系統幫教159人,幫助107人返工返學”,福田區檢察院檢察長張宏城自豪地介紹道。該項目也曾獲得最高人民檢察院通報表揚、廣東省“青少年維權崗標兵”、“深圳市十大法治事件”、“深圳市法治惠民工程”等榮譽。

總結多年來的探索與經驗,福田區檢察院逐步形成了 “一個核心、兩個平臺”的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福田模式”。

“一個核心”即以對涉罪未成年人實施精準幫教為核心,組建司法人員(檢察官、民警和法官)、社工、幫教專家三方一體的幫教團隊,通過“前期診斷—分級矯治—鞏固深化”的診療模式,幫助涉罪未成年人不再犯並順利迴歸社會,同時實現涉罪未成年人的幫教效果與其法律處遇相關聯。

“兩個平臺”即智能化信息平臺和社會化資助平臺。智能化信息平臺“智慧未檢幫教雲服務” 系福田檢察院在全省率先研發運行的智能系統,運用大數據管理等技術手段,實現未檢工作全流程電子化和智能化操作,可輕鬆通過電腦和手機微信功能實時指引幫教工作的開展,促使多方開展聯合幫教。同時,福田檢察院聯合團區委、福田公安分局、福田區法院、福田區司法局作為發起人,在國際NGO組織救助兒童會專業指導下,成立大愛福田“揚帆夢想”專項基金,由深圳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進行專門管理,為涉
未成年人和未成年被害人的幫扶、優秀司法社工的表彰等提供社會化資助平臺。

展望未來,福田檢察院計劃持續深入推進精準幫教“福田模式”,力爭到2020年底,不起訴分流轉處率達到75%-80%。

會上,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宋英輝代表少年司法專業委員會向福田檢察院頒發了“少年司法專業委員會研究基地”牌匾

。北京師範大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何挺介紹,雙方擬在今後三年對福田未檢以及福田有關少年司法的整體工作開展課題研究,為全國各地少年司法實踐提供可借鑑的經驗。


少年司法保護“福田模式”,開創全國少年司法保護新模式

廣東省人民檢察院未檢辦王霞主任表示,這塊少年司法專業委員會研究基地的牌匾是廣東省的第一塊,這對福田未檢、深圳未檢乃至於廣東未檢都是極大的鼓舞,相信福田區檢察院搭建的兩個新平臺能使未檢工作如虎添翼、更快發展。

與會嘉賓肯定了“福田模式”的探索與成效,並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議。

宋英輝教授稱未檢工作體現了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也是兒童權利保護的重要工作。“福田模式”

做到了實效化、精準化,符合最高檢倡導的未成年人“精準保護”理念,其探索經驗為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改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李玫瑾提出,在幫教中應更注重讓孩子們認識到觸犯法律的後果以及法律的權威性,加強診斷和能力評估兩個環節,注意監測分流不起訴後的重犯率。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北京青少年社會工作研究院執行院長席小華認為,福田模式“精準幫教”這個核心代表了我們的專業和追求,建議從建立關係

收集資料等六個方面開展精準幫教,並呼籲重視未成年被害人服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王雪梅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未檢辦處長張寒玉均認為“福田模式”和1984年長寧法院成立少年審判事件標誌著中國少年司法的誕生具有同等的里程碑意義,“福田模式”轉變了中國少年司法的發展方向。

與會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程雷、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辦事處項目官員蘇文穎等專家學者

也從專業角度,為如何落實精準幫教提出了真知灼見。

少年司法保護“福田模式”,開創全國少年司法保護新模式

6月11日下午,福田檢察院聯合共青團福田區委員會舉行了“兩個平臺”的發佈會及座談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