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赵县农村流行一种风俗给中年男子贺号也叫表字,你听说过吗

河北石家庄赵县一带农村,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流行一种 “贺号”的习俗,也就是为中年男性加一个名号。被“贺号”的男性年龄一般在三十岁以上,已经结婚生子;有的虽然年龄略小,但父辈已去世,一般也要为其“贺号”。“贺号”后一般就不再称呼其乳名。“贺号”的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旧时乳名很多称呼不雅,如“二旦”“狗孩”“淘气”“毛蛋”等;二是这些男人年龄大了,已顶门立户,应有易称呼的大号,以示敬重和尊崇之意。

河北赵县农村流行一种风俗给中年男子贺号也叫表字,你听说过吗

中国人生下来要起名,起名的原则是有意义、好听。但不可与近族长辈有重复的字。当决定下来后,即是正式命名了,这叫正名。有的家庭在孩子正名之外还叫了一个爱称,故意叫一个很俗的名字,如:狗、猫、虎、脏孩、丑孩、巴孩、丑妮以表示对孩子的溺爱,此称也叫乳名,往往此称叫得多,一至到长大后正名倒很少叫了。

河北赵县农村流行一种风俗给中年男子贺号也叫表字,你听说过吗

“贺号”在一个村子里,十数年乃至二三十年才有一次,一般选在年景较好的年份,通常是在冬闲或春节后举行,由村内主事人或家族的长辈主持,组织村内有威望、有文化、办事公正的人负责。“贺号”对一个成年男性甚至其家族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自己有了一个新的“大号”,并且得到社会的认可,应当庆贺。所以,一旦“贺号”完成,村内要张榜公布,同时要搭台唱戏,以示祝贺。唱戏的费用一般由公产或族产支出,当然,被“贺号”的人也要交纳一定的费用。

河北赵县农村流行一种风俗给中年男子贺号也叫表字,你听说过吗

赵县城南的西杨村我村风俗为:女子终身不取字;男子在本家长辈男子去世后,方可取字。取字的过程是每遇唱大戏时,有几个文化功底较深的人组成一班子,村里有人报名取字,俗称“唱号”。即递上姓名,并出象征性的出一点报酬。此后这个班子的成员便根据人名中含意取个别名。如金子,号藏珍;成群号集众。取上别名后,再张榜公布。如看人有异议,再另行更改。如无异议,便由班子里的代表在戏言台上大声唱唱,某某,号某某。此后,便成通称的大名子。

河北赵县农村流行一种风俗给中年男子贺号也叫表字,你听说过吗

“贺号”后,起名的班子成员便摆宴庆贺,新取字的人轮番祝酒,以表示感谢。在祝酒时,还有人大喊:某某给大家祝酒了,自然是喊的大号。到此,取字过程算是结束了。在此后的对外交往上,便多称大名。在日常生活中,邻里间为表示对长辈或同辈的尊敬也多称字而少称原名了。

河北赵县农村流行一种风俗给中年男子贺号也叫表字,你听说过吗

西杨村的取字之俗截止到1943年。村中央路北处唱戏时为最后一次。那次取字有:席成群、安拴柱、安老峰等人,此后再无取字之俗。“贺号”作为农村的一种习俗、一种文化,不应被后人遗忘,有必要继续去研究和发掘其蕴藏的文化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