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被逼上興趣班的孩子,如今感謝父母嗎?

薛小落


當年被逼上興趣班的孩子,如今感謝父母嗎?我覺得是會感謝父母的。

我從小生活在農村,童年的記憶就是每天放學後跟著小夥伴一起玩泥巴,跟媽媽上山割豬草,跟爸爸媽媽一起下地幹農活,那時候的我沒有聽說過什麼興趣班,父母一輩子生活在農村,更不可能到處去打聽給我報什麼興趣班了。現在的我工作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閒暇之餘,卻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有時候想想自己要是能彈彈琴該多好啊,還能教自己的孩子,與孩子一起彈琴。可是,我不會呀。於是,現在的我就希望能發現孩子的興趣,給孩子的童年培養一種能終生受用的興趣。

記得之前帶孩子去參加一個鋼琴體驗課,接待我們的老師是音樂學院畢業的,現在在那個培訓機構做銷售顧問。體驗課後,我們互相加了微信,經常能看到她朋友圈發的自己彈鋼琴時的照片。有一次,又看到了她的朋友圈,她寫到:非常感謝媽媽當年逼著我學習鋼琴,能讓我現在在繁忙的工作中,偶爾還能彈上一曲,以解心中的煩悶,和生活帶來的壓力。

是啊,我們給孩子選擇興趣班,不是要求孩子能在這個興趣上獲得多高的成就,只是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有自己的一個愛好,當有一天累了,還可以利用這個興趣來排解心情。

你說對嗎?


【我是"成長為自己",今日頭條育兒專欄作者,希望通過身邊的故事影響你我他,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及評論】


成長為自己



如果我當年被父母逼著上了興趣班,舞蹈或者樂器類,我會很感謝我的父母。可是我出生在農村,成長在農村,我們那裡沒有培訓機構,就算有,父母也沒錢,畢竟,那時我們能吃飽喝足有學上就不錯了。

小學時,村小學每年組織學生跳舞參加鎮上的六一兒童節,當時是外聘老師,學很短的時間,六一過後老師就走了。我參加了幾年,每年學的時間很短,不成體系。上大學後,我想著學習舞蹈,可是自己沒錢,也沒有長遠的眼光,參加了舞蹈社團學了幾個月,後來不了了之了。

參加工作後,有一次單位組織元旦晚會,我報名參加了,利用午休時間練習,我很開心。

現在,我特別理解給孩子報興趣班的父母,當然前提是孩子確實有興趣願意學。我依然感謝父母把我養大,養育孩子確實要付出很多。

現在我也給孩子報了興趣班,孩子很喜歡,我希望能督促他一直堅持下去。

學習之外,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一方面豐富了自己的生活,不會覺得學習那麼枯燥,另一方面,如果興趣學好了,以後也可以多一門生存技能。

我有同學當瑜伽老師,舞蹈老師,鋼琴老師的,我覺得非常不錯,把愛好興趣發展成了職業。世界上最小的瑜伽教練孫楚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所以,作為父母,趕緊發掘孩子的興趣,好好培養吧,以後,孩子也會感謝父母的!


開心寶媽槐小珍


我想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感謝父母的吧,比如填寫自己特長項的時候,公司才藝表演的時候。

其實問題的重點在“逼”這個字上,孩子如果學的時候是感興趣的,只是因為作為孩子毅力不夠堅定,家長做了維護並引導的堅持,孩子肯定會在學成後感謝父母的,度過那段厭煩期,孩子本身依然會因為興趣而熱愛。

再說另一種,逼迫。孩子本身就不感興趣,只是家長單方面覺得孩子學這個有用,一廂情願的開始這段“興趣班”的,而且學習之後孩子也一直表現不出興趣,那家長這個時候的逼迫就無意義也不會被孩子感激的,哪怕今後因為這個學習多了生存技能,孩子也會跟自己說,將來一定不會強迫自己的孩子做不喜歡的事。

始於興趣,成與堅持。不單方面逼迫,而作興趣的引導者。


美術寶1對1


如果是我,我是會感謝的,甚至有時候想,小時候爸媽多給我抱幾個興趣班就好了,那樣我之前高中學校舉行文藝晚會,大學大展身手的時候,我可以悄悄的露兩手。這裡有和我同樣想法的人來個贊。


為什麼我們要感謝父母小時候逼我們上興趣班!

1️⃣多一技之長。

小時候,孩子自律能力差,相對來說,很多事情不能由著自己胡來,這個時候需要父母的監督,現在的社會確實競爭力大,父母們不管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出發點肯定是為我們的,小時候逼著我們學琴也好,畫畫也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藝,而並非一定也練出一個貝多芬,或者梵高,而是如我文章開頭所說,也許父母就是為了增強我們的自信心,讓我們在學習之餘,工作之後,有個才藝,可以放鬆心情,也可以大展身手,總之都一門技能並非壞事。


比如周杰倫,朗郎,他們都是小時候被被逼著彈鋼琴,長大後,他們功成名就,更多的是感謝父母,周杰倫為了感謝媽媽,還寫了一首讚美母親的歌,裡面歌詞就有很好解釋。

歌詞是:“小朋友 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為什麼別人在那看漫畫, 我卻在學畫畫, 對著鋼琴說話 ;別人在玩遊戲 ,我卻靠在牆壁揹我的ABC ;我說我要一臺大大的飛機, 但卻得到一臺舊舊錄音機 。

為什麼要聽媽媽的話? 長大後 ,你就會開始懂了這段話!長大後我開始明白, 為什麼我跑得比別人快, 飛得比別人高。 將來 大家看的都是我畫的漫畫, 大家唱的都是我寫的歌, 媽媽的辛苦不讓你看見 ,溫暖的食譜在她心裡面。”

2️⃣拓展孩子的能力,適應社會發展。

很多時候,孩子出於叛逆期,不願意配合父母。父母給他們報的興趣班,可能更多的是想要他們課後之餘,拓展自己朋友圈,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發現自己所擅長的。這些課本知識是學不來的,一直待在學校,不多出來接觸外面,將來如果突然步入社會,也不能更好的適應發展,當所有的人都在往前走,你即便原地不動,相對來說你就退步了。

以上只是我個人看法,如果和寶媽們有相悖,歡迎留言交流溝通。

我是黃媽,一名兩個孩子的媽,同時也是一名醫生,現在頭條謝謝育兒心得,育兒經,我認為育兒路上就是父母的一場修行,我們共同成長,歡迎關注感悟baby成長!

嫂嫂育兒


不知道被逼上興趣班的孩子會不會感謝父母。我作為沒被逼上興趣班,也沒上過興趣班的一員說一下我的3點看法。

1.不管自己承不承認,有特長總比沒有特長好。最近聽信一句話“沒有白費的努力”。你之前的付出總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回報你。你或許學的畫畫,當你語言描述不清時,寥寥幾筆就能讓人看懂。畢竟圖像比文字更容易讓人記住。或許你學的鋼琴,當遇上心儀的姑娘,大家都躍躍欲試,正巧旁邊一架鋼琴,你彈上一曲《獻給愛麗絲》。她的芳心暗許。

確認過眼神,遇上對的人

2.不管你承不承認,你總比沒上過興趣班的人更能堅持,更有耐心。大家都知道,無論學畫畫還是學鋼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時間練習和經驗積累的。單憑這一條,就能超越同齡人一大截。努力決定你的下限,天賦決定你的上限。以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你拼上限的時候。


3.不管你承不承認,你的視野更開闊,內心世界更豐富和更有感染力。換句話說,你內心戲很足,更容易成為一個有趣的人。你看的是世界名畫,練得是世界名曲,說得是世界名人。總之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來表達情緒。


興趣不只是為了興趣,是為了能力的培養,關注頭條號“正大氣象”,瞭解更多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


正大氣象


下面結合我自身的經歷來談談吧!

一、沒有目標,隨心所欲被逼型

當年我只上過3個興趣班,一個是4歲時去學彈電子琴。這個是被逼的,因為當時還太小,什麼都不懂。家長讓去就去。而父母也只是因為看見別的孩子都學,就給我報了名。對我也沒有報太大期望。當時應為年紀太小,對老師講的不能夠理解和接受,回到家中,家長也不不會,更談不上引導了,當時學習的條件比較差,上課都需要帶著自己的琴去,我只記得我還沒有自己的琴高的感覺,這樣最後越學越難,當然學不進去了,就放棄了。

二、家長希望通過上興趣班,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型

當時,我已經上了三年級了,剛剛開始學習寫鋼筆字。這時候,父母認為要想鋼筆字寫得好,練好毛筆字非常重要,就給我報了。一開始學的時候,我寫的字經常被老師展出,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很高,但是書法的學習的確是一個非常磨性子的事情,又和個人的閱歷有關,當時自己的臂力也不行,時間長了,好像覺得不能在短期內有一定的效果,三年級以後功課慢慢就複雜了,所以放棄了。

家長大概覺得我也不是這塊料,就沒再逼我。

三、一時興起,以為有潛力被逼型

四年級剛開始,學校開始讓學生辦手抄報,為了讓自己的手抄報漂亮,我經常照著畫畫,模仿的有模有樣,家長一看,似乎覺得我再繪畫方面有興趣,可以培養一下,就給我報了個繪畫班。但其實我自己這個時候,對於構圖、對於事物的空間關係、對於色彩的運用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及從小就學繪畫的孩子,每次看到他們畫的畫,空間比例協調、用色搭配大膽,充滿想象力,我就覺得很自卑。一度讓我懷疑人生。所以無論怎麼逼我我都不願意學了。

現在看著身邊的朋友有各種各樣的才藝,很是羨慕,也常常對父母說當年上興趣班,你為什麼不逼我學?父母問:“逼你你就會學嗎?”

我想了一想,答案是不會!因為在那個階段,孩子根本不懂,父母單純的逼孩子,而不瞭解孩子每一個階段的特點,不會引導孩子發現興趣,挖掘潛能,再怎麼逼孩子都沒有用!


靈風飛舞80


講真,不感謝,而且一輩子不想去碰被逼迫學的東西。

我父親喜歡音樂,無奈自己沒有音樂細胞,便想讓我代替實現他的夢想。從我七歲開始學電子琴(那時候鋼琴不普及,電子琴都算比較貴的),其實一開始對電子琴,我既不喜歡也不討厭,如果加以引導,相信也能過級。但是無趣的老師加上父親的逼迫,使得我非常反感。老師來我家,進門就讓我把他上次佈置的曲子彈給他聽,合格了就佈置下一首,不合格就繼續練習,每次基本就教半個小時,然後留下作業走人,收費還不便宜。父親就要求我每天要彈多久,如果這次不合格,他就會說學費怎樣怎樣貴,我是我們院子裡唯一一個學琴的,不能讓他丟臉。經常是小夥伴在外面瘋玩,而我被鎖在家裡練琴。真的,那時我太討厭電子琴了,它把我與世隔絕,別人在笑在鬧,都與我無關。

後來我越學越差,老師建議不讓我學了,父親問我怎麼了,我告訴他,我不喜歡電子琴。他說那你喜歡什麼?我說我喜歡畫畫。直到現在我都記得,他這樣對我說的,你怎麼可能喜歡畫畫,我這麼喜歡音樂,你應該隨我。乖,還是繼續練琴,你會喜歡的。

最後,由於種種原因,我沒能繼續練琴了,對於我來說,是一種解脫。而對於父親,卻是一種遺憾。可是我至今也不喜歡電子琴,兒子現在在商場看見了,倒喜歡去敲打一下,但我從來不去碰,內心還是難以剋制對它的厭惡。

其實不是厭惡電子琴,而是厭惡被人逼迫著去學習並強迫要喜歡上它的那種感覺。什麼興趣,一旦變成硬性要求,只能是討厭了。所以,被逼著上興趣班,從內心深處講,不感謝父母。其實,父母學會引導,反而能激發孩子的興趣,何來逼迫和埋怨呢?


生活毒雞湯


大多都在分享被逼上興趣班的孩子,如今是否感激父母。我來個反向回答。說說,完全放任自由,不用上興趣班的孩子會怎麼樣。

我就是這個孩子。應該說我有個非常快樂的童年,我爸媽給我好多自由,我感興趣的,學,沒興趣了,不學,因為這樣,小時候我隨意放棄了幾個自己原本有潛力具備的才能,現在想起,會有些後悔當初沒有繼續學下去,都半途而廢了。

但我這些才藝因此沒得到更好的發揮,其實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我形成了一種,隨性而至,興趣突然來了,總能找到千萬種美好的理由去做,但一旦興趣沒了,我也能理直氣壯找到學來無用或做來無用的理由來輕易放棄的習慣,也就是沒學會堅持。這樣勢必影響我的個人發展,待我學習心理學,開始有了自我覺察,才把這個習慣調整過來,開始修煉堅持。好在,我察覺到了。

我們知道,學一樣東西,即使你確實適合學,確實感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都會經歷一個倦怠期,甚至厭惡期,這個時候,如果再堅持下去,可能就能柳暗花明,還能萌發一種更深層次的興趣,作為孩子,他的自制力還沒完全形成,更容易放棄,這就需要父母的狠心堅持,也就是我們說的逼迫。但也不是無論什麼興趣,逼迫就好,還要看這個要堅持的東西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興趣不是越多越好,適合自己孩子的才好。

所以針對這個話題,我的個人觀點是,如果父母強迫你堅持的,確實是你本身具備潛力,才能,是他讓你走過倦怠期,走過厭惡期,繼續堅持往前走,讓你的才能得到發展,學有所獲,那要感激父母,感謝他們助你贏得一個豐富你生命的特長,助你習得堅持。

但如果你父母逼迫你做的,並不是你真正適合的,而是他們將自己所期待的,強加在你身上,還因此造成你一定的心靈創傷及對所學產生的排斥,厭惡,那就不一定是感激了,我們只能理解,並與他們,與自己做和解,讓自己所壓抑的情緒,得以釋放,找到心靈自由。

這個題目的切身感受分享到這裡,不知是否能與你有共鳴。


悠遙若水


我覺得從小被父母逼著上興趣班的孩子,長大肯定會感謝父母。因為我現在就更後悔沒有任何特長。如果父母給我報個舞蹈班,鋼琴或者古箏班,哪怕是寫作班書法班都可以,最起碼我有一樣拿的出手的,在日後都是很加分的。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學校有活動,需要挑選會彈琴會跳舞的女孩子,班級只有一名女生會,在全班都羨慕的眼光中去參加活動,在全校萬眾矚目下表演,這樣的女孩子從小就有表演機會,經常鍛鍊練就了從容不迫的本領,自信而且喜歡錶現自己。對以後得成長有很多利好因素。而普通女孩只有羨慕的份,也是因為小時候家裡條件普遍都不好。



上班之後,發現如果哪個同事有個技能的話,(比如唱歌,跳舞,拉小提琴,彈吉他),很為本身加分,人緣也會好很多,在年會上露一手的話,同事們都會刮目相看。所以在年少的時候去學習一個興趣是多麼重要啊!

哪怕你不是很感興趣,被逼無奈學的,日後你也會感激父母。如今的那些出類拔萃的孩子們,哪個不是頭懸梁錐刺股才有今天的滿腹經綸,如果沒有十年如一日的訓練,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有了前車之鑑,對待我的孩子,我會給他報很多興趣班,當然不是讓他學很多東西,而是讓他在嘗試了各種班之後,知道自己最喜歡什麼。當然在自己的興趣之前去學效果反而會更好。

我覺得有句老話說的好:“技多不壓身”。小時候多學多吃苦,總比長大了一無是處,再去學東西好。而且小時候記憶力和耐力都比成人好,成年以後在學東西反而沒有小時候記得牢固,很多東西小時候學過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所以我支持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


小闊少媽媽



我的童年正處在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當年中國社會既百廢待興也物質匱乏,記得買輛自行車還得憑票購買。

童年那也是個沒有雙休日的時代,更是家家戶戶多兄弟姐妹,父母原本並非富裕的生活,還要兼顧到老家親友生活,因此日子過得並不寬敞。

受父母時間、精力、交通工具、經濟條件等的限制,當年父母沒有會給我報任何興趣班。

因此我特別羨慕能上興趣班的同齡人。

上興趣班雖苦,但我並不因此感謝父母,讓我免去了吃這個“苦”,可我理解那個時期父母養育的不容易。

當時所擁有的生活,便是當時父母能力範圍內所能給予的最好的生活!因此對父母只有感恩。

但對有條件的父母,我還是建議能讓孩子有針對性的上“興趣班”。這是因為:

1、童年的興趣班,可能在成年之後發展成為一技之長,為生活平添一份樂趣。

“藝不壓身”這句古話一點也不假。比如舞蹈,我們單位過去每年都有“平安夜”晚會,有舞蹈基礎的人,則是單位這類活動的組織者與參與者,更能在一眾人中嶄露頭角!

2、興趣能豐富人生,給你帶來新的朋友圈,更能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不學樂器類技藝,就不會去聽音樂會,更不會主動欣賞藝術演出,瞭解藝術家的成長曆程,當然也不會參與相同興趣人聚會。

須知每次聚會與交流,都有信息交流。當今社會最重要的今天是信息的流動了。

3、未來那些重複性高的工作、以及信息不對稱起,起信息傳遞的工作,都可以被集約化的後臺、機器人代替。

而人們的興趣比較個性與多樣化、注重體驗性特點,是不太容易被代替或者模仿的。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過去有幾千人的證券交易員,而目前只有幾個人,正說明了技術的進步,有些工作很容易被機器代替。

4、在所有的興趣班裡,語言類興趣班與閱讀是最重要的,當然文體類也很有用,還會對孩子性格、氣質有影響。

現在被父母逼上學習班的孩子,還是感謝父母為培養你們成為“未來不凡之人的恩情”吧,畢竟父母接送上學、放學,準備餐飯也很累人呀,他們完全可以追劇、打遊戲、看抖音呀😄!

祝成長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