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期望薪資超6000?看跟誰學陳向東如何劃分人才等級

原標題:畢業生期望薪資超6000?看跟誰學陳向東如何劃分人才等級

近日,某招聘網站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應屆畢業生即第一批95後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畢業生,這屆畢業生的期望薪資超6000,與往屆畢業生相比,2018年應屆生對薪資的期望更高。網友表示,能不能拿到理想的薪資,關鍵看是否有與之向匹配的能力。在跟誰學陳向東看來,人才也是分等級的,你能站到哪一層,主要取決於你在平時工作中的表現。

畢業生期望薪資超6000?看跟誰學陳向東如何劃分人才等級

在職場上,雖然大家習慣把人統稱為人才,但人才是大是小是好是壞,也有明顯的區別。跟誰學陳向東認為,在職場上人才可以分為六層:

第一層,人物

人物就是永遠充滿激情地工作,把工作當成畢生的事業,時刻都以飽滿的精神奔跑的人。一般說來,長期的奮鬥與堅持,終將換來事業有成,所以人物大多指職場上非常成功的人。當我們說某某某“是個人物”時,意思就是“ta是個很成功的大人物”。人物,相當於大BOSS,比如公司老闆、領域大咖、業界領袖、職場名人等等。

第二層,人傑

人傑就是特別傑出、特別拔尖的人,他們是各家單位最關鍵的人選。這類人相當於單位的“定海神針”,對維護單位的穩定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的特點就是做事主動而高效,創造性地對待工作,並且能帶領公司不斷前進。雖然大家在平時都以“人才”來統一稱呼這個群體,但人才也是有價值大小區別的,人傑無疑是人才中的優中之優,傑出人才。人傑,約等於各單位裡那幾個非常優秀的主要管理者。

第三層,人才

跟誰學陳向東認為,一家單位要想持續不斷地向前發展,那麼單位裡最大的群體,一定是人才。他們有專業技術,對待工作認真負責,盡心盡力。同時懂得單位和自己是一體的,能做到為集體著想,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毫不猶豫地維護集體利益。通俗地講,人才大約相當於優秀員工。

第四層,人員

人員指的就是一個正常的員工,有著為人處世的基本素質,能完成一般工作,但是沒有更高的追求。對工作的投入度一般,既不遲到,也不早退;既不反對加班,也不贊成加班。他們更喜歡朝九晚五的節奏,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過著自己的幸福生活。如果工作跟生活發生衝突時,既會有人選擇工作,也會有人選擇生活。人員,可以簡單地理解成一般員工。

第五層,人手

所謂人手,就是出最基礎的力氣、做最簡單的工作的人。正如老福特的那句名言,“我僱的只是一雙手,卻來了一個人。”這類人絕不會主動做事,必須要有明確的指令才肯行動,而且從不擔責。除了領工資,單位的任何事都不會積極參與。現在單位發工資大多還是銀行代發,直接打到工資卡上,連最後一個積極的由頭也沒剩多少了……這類人的主要任務就是湊數,順便搭把手,處於被淘汰的邊緣。單位裡升職加薪這類好事一般跟他們無關,只在一件事情上享有優先權,裁員。

第六層,人禍

也有說成人渣的,我覺得有些偏離本意,變成人身攻擊了,所以改稱人禍。所謂人禍,就是隻要有這類人存在於單位裡,那就會發生接連不斷的“災禍”,給單位帶來損失。人禍並不等於沒能力,他們往往具備一定的能力,至少比干什麼都沒勁頭的人手強一些。可惜的是,他們一般不會把自己的能力用於正道,特別喜歡整么蛾子,所以特別容易引來災禍。這些災禍未必是看得見的火災之類的事故,更多的是負能量宣洩、打擊團隊士氣、拉低客戶體驗等。“對於這類人,我的主張是一貫的,請走他們。立刻,馬上。”跟誰學陳向東說。

這六個層次的人,前三種是前進的動力,後三種則是人為的阻力。一般說來,在一個健康向上的單位裡,會有一個人物,數個人傑,大批人才,一些人員,少數人手,沒有人禍。反過來講,對於初涉職場的年輕人來說,要想未來有所作為,從第一天起,最起碼也要讓自己成為一個人才。這是起步價,只有這樣定位,才有未來可言。

跟誰學陳向東認為,雖然職場上也講機遇,個人奮鬥時也講運氣,不過那都是不可控因素,只能交給神秘的命運去主宰。我們所能把握的,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因為你最終能站到職場上的哪一層,主要取決於你平時的努力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