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于丹了,从热捧到抛弃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于丹了,从热捧到抛弃经历了什么?

没有华夏易道文明重建的“国学”,都不过是“伪国学”而已!

从国学普及不断深入,进入“深度国学”这一角度,更能看清“于丹现象”背后,国人国学接受趣向的本质!比如余老师被人戏称的“口红型国学”,许多大师的消费类“成功学”、励志类“鸡汤型国学”,到于丹这儿不过煲成“香水型国学”,很“女人味”而已!

1.没有华夏易道文明的重建、文脉道统的修复的“国学”都不过是“伪国学”而已!一部中国学术思想史就是对华夏易道文明的阐释史、文脉的开掘史。所以有韩愈的“道统”说,张载的“四句铭”,民国大师的“整理国故”,冯友兰的能“接着讲”,余秋雨提出的“中华文脉”,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否则就是在学术上“制造泡沫”而已!

上世纪经历八十年代的一个过度“西化”后,文化界开始了一个民族文化“寻根”的潮流,国人试图从“西化陷溺”中走出,发展出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来,余秋雨的文化“大散文”即是此类反思文化的代表,还有港台学者“横空出世”,继之便是直接针对传统经典的于丹系列“国学”图书的热销,借影视传媒手段,可以说是一种很“商业化”的传播模式,至少从文化产业化看是成功的,现在只不过是市场“饱和”了,谈不上“抛弃”,本来就是文化快餐无内涵,一次性餐巾纸而已!

2.“深度国学”才是真正的“中华文脉”

现在,王阳明心学的“破冰回热”,被人们不断翻新言说,说明经典的永久魅力是不会过时的。文明的高度真的不是你的“代际优势”所能带来的,不是量化指标衡量出来的,更不是炒作包装出来的,确是立足本土文化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服务民众中“实打实”的建立起的,来不得半点虚假。能成为“经典”是要付出代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