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買房難的問題,古代房奴們有個朋友圈要發!

關於買房難的問題,古代房奴們有個朋友圈要發!

一鍵關注聊聊那些房事兒

關於買房難的問題,古代房奴們有個朋友圈要發!

上次給同事分析了一下古代的房價,發現古人買房也是一部辛酸史。

她嘆了口氣:算了,穿越也是個技術活,我還是努力攢點錢,先定一個小目標,買一個廁所吧。

關於買房難的問題,古代房奴們有個朋友圈要發!

是的,古人買房一點也不比現在簡單,wuli愛豆也曾發朋友圈大吐苦水。

關於買房難的問題,古代房奴們有個朋友圈要發!

1

杜甫:眾籌自建小產權茅房

作為京漂一族,杜甫混了10年,好不容易當上基層公務員,卻又遇上了安史之亂,米價暴漲,他一年的工資只夠買10斤米。

無奈之下,他逃離“北上廣”,辭職去了二線城市成都。

關於買房難的問題,古代房奴們有個朋友圈要發!

一窮二白的杜甫只能發起眾籌,唯一的贊助商是好友嚴武,幫他籌資建了一套小產權茅房。

秋風一出手,就知違章建築有木有。不僅屋頂被大風掀翻,還被村裡的熊孩子調戲了一把,杜甫只好在寒風中發朋友圈仰天長嘆:如果有足夠的經濟保障房該多好啊!

關於買房難的問題,古代房奴們有個朋友圈要發!

2

白居易:一部勵志的都市奮鬥史

大齡青年白居易,32歲才參加工作,職位是“校書郎”(相當於中央辦公廳負責校對紅頭文件的工作人員)。

身為唐朝有編制的公務員,白居易工資不低,每月一萬六千錢,但仍然買不起房。

他在長安郊區租了四間茅屋,因為離上班的地方遠,又養了一匹馬代步,此外還僱了兩個保姆,這樣每月的開銷是七千五百錢,剩下八千五百錢存起來。

然並卵,存了十年,白居易也沒能在長安買下一套房子。

50歲那年,他退而求其次,在陝西渭南城買了人生中第一套房子。

他在《卜居》中感嘆:“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長羨蝸牛猶有舍,不如碩鼠解藏身。”

關於買房難的問題,古代房奴們有個朋友圈要發!

3

歐陽修:掃房團團長

歐陽修25歲參加工作,當過好幾任知州(相當於現在的正市級吧)。

作為一個高級公務員和文化名人,他仕途風光、粉絲無數。

表面上光鮮亮麗,背地裡他卻帶著寡母、妻兒借住在衙門大院裡,還租住過非常破舊的民房。

關於買房難的問題,古代房奴們有個朋友圈要發!

這種窘迫的居住狀態,一直持續到他42歲那年在阜陽買房置地才結束,算了算,歐陽修是在他為官17年後才擁有了自己的首套房。

由於早年窘迫的居住狀態,他晚年尤其熱衷於買房,是一個十足的“掃房團”成員,有了餘錢就換成房子,即使是在外地做官,也不忘指揮著大兒子買房置地 。

關於買房難的問題,古代房奴們有個朋友圈要發!

4

蘇軾:靠啃弟弟才買了房

蘇軾26歲正式成為一名公務員,月俸4500錢,後來他當上了水部員外郎(相當於副市級)。

但那時候既要為親爹蘇洵還房貸,又想著賑災做慈善,蘇軾並沒有為自己買房子。

到老了,想安置下來,無奈仕途坎坷,薪水縮減,就算他想買房,也買不起了。

兒子結婚,還是借一位好友的房子辦喜事。

關於買房難的問題,古代房奴們有個朋友圈要發!

50歲那年從弟弟蘇轍那裡借了三千貫才在江蘇常州買了首套房,前後花了二十多年時間。現在流行的說法是年輕人啃老,而我們的大文豪蘇軾年老了還要啃一把親弟弟,也是悲催。

關於買房難的問題,古代房奴們有個朋友圈要發!

5

蘇轍:為圓買房夢,傾盡畢生財

別以為蘇轍被哥哥借過錢,他的狀況就好很多,其實這一家三蘇都是苦啊!要說起房子,蘇轍的心酸血淚史比起現在房奴也好不到哪去。

他在詩中自嘲:“我生髮半白,四海無尺椽”“我老未有宅,諸子以為言”。

直到蘇轍回河南許昌定居後,狠狠心拿出攢了大半生的工資,又賣掉一批藏書。而後花了幾年時間,陸續買下“卞氏宅”、“東鄰園”、“南園竹”,又改建、擴建,置了一處百餘間的大院落,安頓下全家老小。

不過心願滿足了,他一生的積蓄也耗盡了。

“盎中粟將盡,橐中金亦殫”,於是又自責“我老不自量”,到了這把年紀還來做房奴。

關於買房難的問題,古代房奴們有個朋友圈要發!

6

陸游:公租房裡的蝸居族

陸游的老家在紹興,然而他始終沒有在杭州這個當時的一線城市買房,就連他在杭州做官的時候,也是在磚街巷南頭一個大雜院裡跟七個兒子租房住,居無定所,可以說是很心酸了。

他不是不想在杭州買房,只是買不起。

關於買房難的問題,古代房奴們有個朋友圈要發!

杭州的地價和房價要比紹興城郊貴出幾百倍,他雖然斷斷續續做了二十多年官,憑收入在杭州買房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關於買房難的問題,古代房奴們有個朋友圈要發!

7

海瑞:為官清廉辭官回老家買房

比起宋朝,明朝房價不算高,到崇禎年間,只需要花幾十兩銀子就能買一幢獨棟小樓或者一處小型四合院。但是海瑞在京城一直買不起房。

首先,明朝官員工資低。海瑞當縣長那會兒,年薪只有60石老白米,完了還要打折,全部賣成錢,撐死了30兩銀子。

其次,海瑞一家開支大。海瑞一生中,結過3次婚,納過3回妾,大小老婆加一塊兒至少6個,有過兩個兒子和3個女兒,再加一個老太太,另外還有丫鬟僕人若干名。這一大家子的花銷全指海瑞一個人的工資,能不欠債就不錯了。

當然,最關鍵的原因是海瑞不貪汙。

58歲那年,海瑞以侍奉母親為由,辭去官職,回到海南老家,買了一套房子,也算老得其所。

關於買房難的問題,古代房奴們有個朋友圈要發!

8

徐渭:一篇文章換來二手別墅

徐渭的一生可謂是窮困潦倒,從20歲成家,到40多歲寫《鎮海樓記》,20多年的時光,他都沒有一個固定的、屬於他自己的住所。

當倒插門女婿的時候,他住岳父家的房子;不當倒插門女婿的時候,在外面租房。紹興的衚衕,杭州的寺院,到處都有他租房的記錄。

公元1561年,胡宗憲在杭州建成大型景觀建築鎮海樓。

徐渭寫了一篇《鎮海樓記》,胡宗憲讀了大喜,拿出220兩銀子作為稿酬給他。

於是徐渭拿著這些銀子,在紹興城區東南郊買了一套二手別墅~~~

關於買房難的問題,古代房奴們有個朋友圈要發!

原以為古代名人的生活,是吟詩作對、金戈鐵馬、風花雪月,沒想到他們也這麼接地氣,和我等凡人一樣為買房發愁,突然就覺得自己離名人更近了一步呢。

關於買房難的問題,古代房奴們有個朋友圈要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