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鎮產業融合探新路鄉村振興聚動能

近年來,天王鎮本著“生態優先、特色發展”的戰略路徑,在鄉村振興的發展思路上,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既不追求概念上的新、產業上的全,也不求聲勢上的轟轟烈烈,只求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依託真山真水,瞄準特色田園、花卉苗木、有機稻米等優勢行業,推動生態農業“提一接二連三”,走出了一條“留住生態底色、提升發展成色、塑造地方特色”的轉型發展之路。

準定位明思路,留住生態底色。面對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大潮,該鎮不比總量比特色,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優勢,緊扣生態農業和全域旅遊,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努力讓“看山望水憶鄉愁、洗肺養眼伸懶腰”在天王成為現實。完善總體發展規劃。搶抓寧鎮揚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寧杭生態經濟帶等多重戰略機遇疊加的利好,主動順應區域經濟一體化,突出產業融合,統籌鎮村發展空間,對全域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進行全面規劃。佈局美麗鄉村建設。圍繞鄉村振興“二十字”總要求,重點做好集中居住和空間釋放文章,對長期保留的,精心規劃、精美設計,結合省級美麗鄉村和鎮江市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講好鄉村故事、留住鄉愁記憶;對逐步撤併的優化整合、有序拆遷,為鄉村振興提供資金支持、為產業發展拓寬空間。編制全域旅遊規劃。對接全市旅遊板塊,關注“吃住行遊購娛”旅遊要素佈局合理性,全市率先編制鎮級全域旅遊發展規劃,設計黃金旅遊線路,拓展區域旅遊發展空間,構建旅遊產業新體系。

深改革強保障,提升發展成色。打好省農業特色小鎮牌,堅持“四高”理念(培育高效品種和技術,培養高素質農民,供給高品質農產品,打入高端市場),走好天王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進一步豐富“戴莊經驗”內涵,在戴莊試點推廣適度規模經營模式,引入市場機制和社會資本,凸顯“能源綠·鎮江紅”黨建扶貧項目示範效應,打響亞夫品牌,構建以“戴莊有機農業”“唐陵名貴花木”為支撐的品牌體系。進一步強化新型主體培育,加大對味特佳等農業龍頭企業政策支持力度,依託天王返鄉農民創業園,鼓勵和引導返鄉下鄉人員按照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現代產業組織方式開展就業創業。進一步突出鄉土人才培養,充分發揮黨管人才優勢,成立“亞夫團隊工作室”和唐陵新優植物研究所,擴大“大學生村官創業沙龍”服務範圍,組織農民到先進地區學習,培育更多新型職業農民,為農村產業融合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調結構促融合,塑造地方特色。延長產業鏈條,推進產業跨界融合,努力把產品變禮品、田園變公園、勞作變體驗,讓天王農業在景觀上有看頭、休閒上有玩頭、文化上有說頭。實施“農業+電商”,提升“華東森林產品”電商城運管水平,力爭入駐電商企業超30家,提高林下鋪子等線上品牌知名度,積極推廣農村淘寶項目,努力推動農村電商網絡服務全覆蓋。實施“農業+旅遊”,開工建設12公里的旅遊綠道,全力推進土山土水、那田山水、大美農莊等農旅項目差異化建設,確保每年至少有1個園區對外開放,提高櫻花節等節慶活動市場化運作水平。實施“農業+文化”,深挖南鄉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等元素,加快特色民宿村建設,集全鎮之力把唐陵村打造成鄉村振興的新樣板。 (莊 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