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商鞅的馭民五術?

籃球人生殿堂


商鞅這種人,是絕不能用的。

不出50年,商鞅的評價必然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


歷朝歷代,對商鞅的評價就談不上高。後世之君,也沒誰推崇商鞅的那一套,搞他那一套東西。要是真的商鞅是什麼天縱之才,治國能臣的話,後世怎麼沒有效法的?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對這些靠著口舌到處賣弄才學,掀起腥風血雨,博取功名富貴所謂士子,一概殺頭,不是沒有原因。


但凡有的選擇,沒多少人會選擇生活在商鞅治理的社會。


張子曰


如何評價商鞅的馭民五術?

看了商君書後,突然感到商鞅太可怕了,尤其是那馭民五術,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如果不行再殺之。

公孫鞅的馭民五術是專為封建帝王一人的統治服務的,是封建帝王維護其統治的思想核武器,至於如何評價商鞅的馭民五術這要看站在什麼立場上說!

如果站在封建帝王一人的立場上說那是大大大大地法寶,因為公孫鞅提出的思想和觀點為封建帝王長久的統治指明瞭方向,給封建帝王提供了“精神核武器”,為封建帝王提供了統治萬民的手段和方法,使封建帝王的權力更加強化,使封建帝王的江山寶座更加牢固,使封建帝王一人的力量凌駕於數千萬民眾之上,使封建帝王更加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如果我是封建帝王那肯定得說大大大的好……

如果站在你們普羅大眾的立場上說公孫鞅那套思想對於世人就是一套摘不掉的枷鎖和魔咒,無窮的苦難深淵!使封建帝王一人得利而天下遭殃,無論是平民還是封建帝王的妻妾兒女或者為封建帝王服務的臣子官吏都會成為封建帝王一個人的奴僕,數千萬人的思想必須無條件的服從於封建帝王一人的意志和喜怒哀樂,就像電視劇裡大臣和兒子磕頭那樣數千萬人跪倒在封建帝王的權力之下任由其驅使奴役而且還要感謝封建帝王萬歲萬歲萬萬歲,甘願受封建帝王的驅使奴役和殺戮,為戰爭的犧牲品,而且沒有商量的餘地!!如果你不是封建帝王,我想你們肯定是不願意的…………

雖然封建帝王的思想十分強烈,但也難免篡位的悲劇,因此封建帝王也沒有心情體會親情友誼等快樂,時刻得提防著兒子臣僕和萬民對王權的覬覦,孤家寡人坐在刀尖上跳舞,公孫鞅的思想就是讓帝王擔心,讓萬民遭罪!!!公孫鞅的思想不及道家無為而樂的思想!!


0阿爾弗雷德約德爾


談談這個“馭民五術”,這次寫得長一點,再長一點,請諒解。

我實在是不知道這個“馭民五術”的來源,看先秦及秦,是從《東周列國志》開始,而後陸續看相關資料,雖然不夠全面,不夠深入,但之前確實沒有注意到這“馭民五術”。今日見之,心有猶疑,遂翻查一番,覺得,這也太黑了吧?不是這“馭民五術”多黑,而是總結出這“商鞅之馭民五術”的人太黑了!

《商君書》也稱《商子》,是戰國時商鞅及其後學的著作彙編,也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作之一。《商君書》原有共26篇,一說29篇,現存24篇,沒有實體書的可以去網上看,有全文。

在這裡,說句可能讓人覺得大不敬的話:請不要看到“馭民五術”這四個字,再看到“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這十個字,就開始對商鞅及《商君書》及其所代表的法家思想大加撻伐!發言前,請去看一下《商君書》全文或者相關章節!請看看原文,再聯繫當時的歷史背景、政風民風等因素,再評價這所謂的“馭民五術”。

(說到這裡,還要加上這段括號裡的話,也算是一種平衡吧,那就是從“科學的唯物史觀”的角度出發,必須承認商鞅變法是有其侷限性的,不論其內容對秦當時的國力有何等促進,但終究是封建社會的變法,最主要的是維持地主階級統治的工具和施政措施,是為當時統治階級服務,跳不出覆滅的結局,也跳不出歷史的侷限。所謂“馭民五術”是商君本意,抑或是後人附會,請讀者評判。)

首先,商鞅變法的背景,是秦孝公繼位之時,秦被魏奪去大片土地,被長期封鎖於一隅,加之國力薄弱,六國謀秦,可謂是生死之間。時,秦民風與中原六國相差極大,民風好私鬥,法令不行,民風粗陋,被中原六國譏諷至甚。國府無藏金,民眾無餘糧,兵甲不強盛,亟待改革變法以圖存。因此,秦孝公頒佈求賢令,商鞅入秦,實施變法。說商鞅變法,就離不開這一背景。這也是秦變法與楚、魏變法之大不同之處。

(另注:文中部分譯文取自高亨先生所注《商君書註譯》,高先生在文中旁徵博引,論證嚴謹,限於篇幅,無法詳細引述,致歉。)

其次,縱觀《商君書》,與這“馭民五術”直接相關的,應為第二《墾令》、第二十《弱民》。於《商君書》中試取幾例而論之。

一、愚民

第二《墾令》中有是語,“使民無得擅徙,則誅愚。亂農農民無所於食,而必農。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則農民必靜。農靜、誅愚,則草必墾矣。”這是一個版本,另一版本則為“使民無得擅徙,則誅愚亂農農民,無所於食,而必農。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則農民必靜。農靜誅愚,則草必墾矣。”

再看翻譯。第一個版本譯為“讓百姓不能隨便搬遷,那麼就會愚昧遲鈍。百姓愚昧遲鈍就安居不遷移,那些搖唇鼓舌迷惑農民的人就沒有地方混飯吃,就一定會去務農了。愚昧無知、性情浮躁多欲唸的人也能專心從事農業生產了,那麼農民就一定會安心務農。”

第二個版本譯為“朝廷不准許人民自由遷移,那末那些愚昧無知而不安於農業的人就沒處吃飯,從而必定務農。愚昧、貪婪的人專心務農,於是農民就必然安靜。農民安靜而愚昧,荒地就必然耕墾了。”此處且不展開,讀者自思之。

二、弱民

第二十《弱民》,專立一篇,名為“弱民”,乍看之下,當為“弱民”之實了。且看第一節:“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樸則強,淫則弱。弱則軌,淫則越志。弱則有用,越志則強。故曰:以強去強者,弱;以弱去強者,強。”

一譯“人民不敢抗拒法律,國家就強,人民敢於觸犯法律,國家力量就弱,所以治理得法的國家一定要使人民不敢抗拒法令。人民樸質,就不敢觸犯法律;民眾放縱就敢於恣意妄為。不敢觸犯法律就會守法。人民守法,就聽眾役使;任意而行就不受控制。所以說採取強民政策以去除不守法的民眾國家力量就弱;採用弱民政策以去除不守法的民眾,國家力量就強。”

也有一譯“人民弱,國家就強;人民強,國家就弱。所以有法度的國家,努力使人民弱。人民樸實就弱,人民放蕩就強。人民樸實,就遵守法軌;人民放蕩,就任意而行。人民遵守法軌,就聽從役使;人民任意而行,就不受控制。所以說:採用強民的政策,來除去不守法的強民,結果,國家就弱;採用弱民的政策,來除去不守法的強民,結果,國家就強。”

此處,不論直譯還是結合歷史背景而意譯,從前後文都可以看出:“民弱”,指的是“人民不敢犯法”,“民強”,指的是“人民敢於犯法”。

三、貧民

第二十《弱民》,“民貧則力富,力富則淫,淫則有蝨。故民富而不用,則使民以食出,各必有力,則農不偷。農不偷,六蝨無萌。故國富而貧治,重強。”

一譯“人民貧窮就會努力致富,致富就會放縱,放縱就會產生如蝨蟣一樣的弊端。因而人民富裕了就不易役使,那就讓他們以糧谷頂替外出服役,使他們每人都出力,那樣農民就不怠惰。農民不怠惰,六種弊端就不會產生。所以國家富強,人民守法就是強而又強。”

還有一譯“人民貧窮就會勤勞而富裕,勤勞而富裕就要遊蕩,遊蕩就要產生蝨子。因此,人民富裕了,而不肯為朝廷使用,那末,就讓他們拿糧食捐爵位,使他們每人必須出力,農民就不懶惰了。農民不懶惰,六種蝨子無由產生,因而國家富裕,人民守法,這就是強上加強。”

四、辱民

第二十《弱民》,“民,辱則貴爵,弱則尊官,貧則重賞。以刑治民,則樂用;以賞戰民,則輕死……治民羞辱以刑,戰則戰。民畏死、事亂而戰,故兵農怠而國弱。”

一譯“人民地位卑弱就會崇尚爵位,怯弱就會尊敬官吏;貧窮就重視賞賜。朝廷用刑法統治人民,人民就樂於為用;用賞賜來獎勵戰爭,人民就會輕視死亡……治理民眾,以刑法使他們知道何為真正的羞恥,戰爭時他們才會出戰。民眾貪生怕死,政治紛亂,而去與別國交戰,兵眾與農民都會怠惰,國家力量就弱。”

也有一譯“人民卑辱,就重視爵位;怯弱,就尊重官吏;貧窮,就重視賞賜。朝廷用刑罰統治人民,人民就樂於出力;用賞賜驅使人民戰爭,人民就看輕死亡……國君統治人民,用刑罰來羞辱他們,到戰爭的時候,他們才肯戰爭。如果人民怕死,政事紛亂,而又和別人戰爭,結果士兵和農民都懶惰,國家也就弱了。”

再次,以上四點,可能有人會問,為何不談“疲民”?“疲民”者,所謂“為民尋事,疲於奔命,使民無瑕顧及他事”也。引用網上一言家之語:“不停徵戰,更卒、正卒、戍卒,不停徭役,力役、雜役、軍役,使民無暇顧及他事。”這樣的看法,我真的不想去說什麼。

關於“辱民”一節,商鞅變法時隨《商君書》之後頒佈了幾批法令,對民眾生活的細節也做了細緻的規定,如“棄灰於道者黥”之類,有的人認為這是對“人權”“人格”的不尊重,卻沒有看到,當時秦民之“疲惰”“私鬥之風盛行”,可謂之前視律法於無物,只憑一腔血勇行事。商鞅變法的主旨,就是改變民眾不知法、不信法、不守法的根本,使整個國家走上“君主、大臣之令可以不行,但律法有載則必行”的道路。

關於“貧民”一節,《商君書》第四《去強》二節所言:農、商、官三者,國之常官也……農少、商多,貴人貧、商貧、農貧,三官貧,必削。意思就是“農民、商人、官吏三種人是國家有經常職業的人……農民少,商人多,因而公卿官吏窮了,商人窮了,農民窮了,這三種人都窮了,國家必被削弱。”這是要“貧民”麼?

關於“弱民”,究竟是讓人民貧弱,還是要讓人民守法?

關於“愚民”,不讓人民隨意遷移,有人認為“農民世世代代困守一隅,接觸不到別處或其他地方的人,自然就變得愚昧無知”。這個也不想加以分析了。

商鞅變法,觸及了秦貴族的勢力,在當時就受到了甘龍等老貴族的反抗。加之歷史上儒法之爭等學派爭鬥,再加上“苛政猛於虎”等的評價,對商鞅變法及商鞅本人的歷史評判也是有爭議的。

最後,引網上張晨一文中的一段,“在大爭之世,滿嘴仁義道德清談呱噪,卻無視天下蒼生家無餘糧,有田不能耕,有功不能賞,食肉者卻禮教有序,為尊者賢者擦屁股,犯了事兒也不入刑,此等學說難免不成為惶惶若喪家之犬。”不論對錯,只是看到了,覺得有意思,就摘錄過來。


陸愛玲620


世間無商鞅,人類無文明!

東周列國爭雄稱霸,搜盡天下大智之人,既能廣納雄才大略決勝千里兵家,縱橫捭闔外交家,又能收留雞鳴狗盜之輩食客,更能任人唯賢,放手使用商鞅這類強國治國能臣。

秦國統一六國,實現千古華夏第一次大整合大統一。讓富國強兵法家的商鞅,從百家中出類拔翠中勝出。

縱觀人類古希臘古羅馬,也創造出讓歐洲以以為榮的輝煌文明與開疆拓土,橫跨幾洲的不杇戰績,所用獎勵勇士方法,與秦國所有獎勵耕戰方法,幾乎別無二致。

英國王在法下的大憲章後,意大文藝復興、歐洲各國一波又一波宗教改革後,喚醒昏睡的朦肬人類,自我意識漸醒,湧現出一代又一代啟蒙先哲。

開啟歐洲近代啟蒙歷史的霍布斯,面對黑暗中世紀的君權神授,首先自然法契約論為出發點,從嚴刑酷法角度,論述了民對君權的絕對無條件服從,完全可以與早他一千多年,東方商鞅相提並論,被後人自成一家稱為霍布斯主義,成為西方啟蒙第一人,實際就是東方的商鞅主義。

繼霍布斯之後的英國,又出了洛克和法國孟德斯鳩,沒有像東方几千年愚民腐儒一樣,幾千年不停造謠、攻擊、誹謗、抹黑商鞅,而是合理吸收繼承霍布斯理論,再創政府論,人權論,三權分立論,打開了西方現代文明之門,引導著全人類,擺脫專制桎梏,走向自由平等民主新徵程。



很多人給予商鞅很高的歷史評價,認為商鞅的變法可以富國強兵。其實,如果你真的穿越到了古代的秦國,你就會不這樣看了。說實話,假設你生活在商鞅變法下的秦國,你會很不適應,甚至生不如死。

對商鞅的國策,其實用一句話就可以描述:把人民變成沒有感情的機器!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商鞅受法家影響,認為,國君周圍都是利慾薰心的壞人,奸人,從士大夫到普通的民眾,沒有一個好東西,因為“性本惡”,他們隨時隨地會背叛國君,顛覆社稷。所以,必須永嚴刑峻法來困住他們,讓他們每天疲憊的勞作,在勞動/戰鬥之中消耗掉旺盛的精力,這樣就沒有精神去與國君對著幹了。

商鞅的這種思想,叫做“疲民”,讓民眾整天處於極度疲憊和勞作階段,就沒有思想去幹涉國家事物了。對於秦國的走向,商鞅認為,必須把秦國打造成一個完全冷血的戰爭機器,所有的一切資源,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文化,都必須服從於戰爭的需要。爭霸是秦國的第一要務,而家庭的感情,文學藝術,在商鞅看來,都會拖累秦國崛起,必須予以遏制。所以,商鞅鼓勵民眾之間互相告密,讓他們不敢隨便發表言論,不敢亂說亂想,一門心思集中起來給國家辦事情。這樣,秦國上下都變成了一個大軍營,一切圍繞軍事鬥爭而服務。

商鞅的這種做法,違背了人性,所以不能持久。雖然秦國依靠商鞅而強大起來,但沒有仁義,最終還是土崩瓦解了。


懷疑探索者


商鞅變法是中華2500多年來最著名變法最成功最徹底的一次。其他兩次分別為王安石變法,失敗而告終。張居正變法(其實並未有實質性綱領改變,只是重整朝綱而已)也是身死法滅。

一,商鞅變法的正面意義

1.廢除秦國落後的,部分奴隸制體制。

2.軍功進爵制,耕桑進爵制,打破階級晉升通道。設20級爵位,平民可以耕田和參軍以獲得階級晉升。

商鞅變法的核心就是平民晉升貴族體制,這才是打敗山東六國的根本性動力所在。秦國的平民晉升貴族體制是憑本事說話的體制,是華夏五千年空前絕後的先進體制,這是觸及前世和後世士大夫階層核心利益的體制,是當時和後世士大夫貴族階層堅決抵制的體制。秦滅以後,這個體制是受到漢朝及後世貴族階層堅決和決絕抵制的,並不遺餘力汙衊的體制。誰動我蛋糕我不拼命,動我子孫的蛋糕那是一定要拼命的。

例如,就連司馬遷這樣的有較高知識水平的普通貴族人士,都在《史記》裡盡顯(對家奴出生的,與其毫無私怨的,軍功貫徹華夏曆史第一的衛青大將軍)的不屑和傲慢,只因為衛青是奴隸的卑賤出生。

3.推行法制,法大於情,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秦昭襄王病重,手下大臣私自宰牛禱告上天為其求福,秦昭襄王病好後,說“卿愛我也,而我愛法也”,最高領導人對法的尊重勝於自己的生命,按大秦律法治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後世統治階級只是說說而已,只要有權都可以避罪,這一點只有大秦做到了。後世政權繼承的都是落後的無恥的“刑不上大夫”的儒家特權法度。

二,商鞅變法的詬病,是後世儒家的褻瀆

1.所謂愚民、賤民、害民、屠民等,是不存在的。

平民通過耕種桑織、軍功可以進爵發家,進爵發家後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和撫養,這些權利在後世被剝奪的一乾二淨。

從一位叫“衷”的古秦人的墓葬裡挖掘的兩片竹簡,是全球最早的家書。是兩個參軍弟弟“驚”和“黑夫”寫給大哥的信。這樣的平民孩子都會寫字,也得到的軍功爵位,以他們的大哥的墓葬規模也可以斷定他是個有爵位的人。

2.商鞅的法嚴,對殘害百姓更是不存在的。

法,不知不扣的執行,才是對平民最大的保護,嚴懲嚴辦對平民才是最有利的。

因為平民都是懼怕法的,因為沒有特權的庇護,一般不會觸法。相反,不懼怕法的正是那些貴族勢力,因為他們背景深厚,權勢太大,甚至動搖國君統治。

商鞅變法時立威時,成百上千地殺觸法之人,恰恰殺的不是平民,而是士族階層。

文明絕對通過法的暴力手段約束出來的,而不是自覺的儒的道德規範出來的。


歷史北極星


先說答案

整本《商君書》,講述的是在道家思想的指導下,以循名責實的原則進行農業文明時代,國傢俱體事務管理的方法。

所謂的馭民五術,與商君之言大相徑庭,不足為信。

《商君書》

三千年皆為秦政,這個秦政理論總源頭,就在這本書裡。

商鞅塑造了秦政,秦政又塑造了中國後世幾千年的國家樣貌。

可以認為,是商鞅影響並間接塑造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

在農業文明時代,土地就是最大的資本。

周朝的崩潰,根本在在於國有土地制度的崩潰。

在三代封建時期,土地都歸屬於國有,受封者,只有土地使用權,而沒有土地所有權,也不能買賣土地,天子可以強制回收王公貴族們的土地,進行土地的再分配。

《禮記·王制》記載:

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隨著周王室不斷的分封王族後代,周王室直屬的土地越來越少,而諸侯則利用拓荒來增加土地供給,再通過稅收優惠,來鼓勵勞動力流入。

土地資本供給增加,勞動力供給也增加,諸侯國就會越來越強大。

同樣的道理,諸侯國內的王公貴族和金融資本家們相對國君也越來越強大。

商鞅變法,便是國家資本,對新興的農業資本家,和金融資本家的一次全方位沉重打擊。

秦朝為什麼可以橫掃六合,這次變法是根本。

《商君書》的核心,講的是耕戰,是如何做好農業文明時代對於國家來說最根本的兩件事情:農業和軍事;講的是依法治國,是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帝國制度,這是幾千年來依然行之有效的基本的框架。

而不是後世妄人臆測的所謂“馭民五術”。


平凡2850


“愚民”政策是戰國時代比較普遍的一種思想,老子和管仲就都提出過“愚民”思想。

老子認為“古之善為治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管仲則認為君明、相信、五官肅、士廉、農愚、商工願,則上下相體,而外內別也。”

之後的李悝、吳起、申不害、慎到等人的學說中都有愚民的主張。只是商鞅的愚民思想更為明確和系統。

商鞅認為:“民強國弱,民弱國強。”要想國家富強,就必須削弱人民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削減人民的力量:“昔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勝強敵,必先制其民者也。”“故有國之道,務在弱民。”固而弱民的根本手段則是使民“樸”,也就是愚民。商鞅的看法就是要想戰勝敵國,首先就要控制自己的人民,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愚民,民“樸則弱,淫則強;弱則軌,淫則越志;弱則有用,越志則強。”只有使廣大人民愚昧無知、樸實忠厚,人民才不易結成強大的力量來對抗國家和君主,而只能是老老實實地聽從統治階級的任意擺佈,這樣國家就會容易治理,君主的地位也就會更加牢固。

當時的社會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的發展是國家富強的根本,戰爭的勝利則是戰勝敵國的最主要手段,故農、戰是商鞅變法中最主要的內容,“聖人治國之要,故令民歸心於農”,而要達到這一點,就要使人民愚昧無知,“愚農不知、不好學問則疾務農”。

可見,商鞅之所以提出愚民主張,就是是為了使君主能夠更好地統治和驅使人民,使人民專心從事農戰,從而達到富國強兵、無敵於天下,“民愚則易治也”。


魚兒讀書會擺尾


我讀完法家經典鉅著《商君書》、《韓非子》,不曾聽聞馭民五術,唯知五蠹。後世腐儒做睜眼瞎,不見商君強秦之功,不見後世帝王外儒內法之本質,極盡羅織之能事,篡改之本性,曲解法家精華,矇蔽幼稚,欺騙無知

商君強調法治,強調統一君權,實現國富兵強,人民安居樂業,提倡的只有弱民一項。所謂“弱民”是指消除人民不奉公守法的本性,“弱”的是人民自由散漫、好吃懶做、敗壞法紀的天性。人的本性就是自由自在,但是由人組成的社會有規矩,或約束以道德,或繩之以法律。弱民就是要百姓遵紀守法,不敢反抗法律,畏懼法律,敬畏國家公器!



貧民不是法家的主張,可能是儒家的想法。法者所以愛民也,國富兵強是法家的終極目標,百姓貧困,何來國富,何來尊嚴?國不富,拿啥來裝備軍隊,拿啥激勵士兵?國不富何來兵強?兵不強,如何抵禦外悔?因此貧民一說不是強勢擴張法家的主張,是偏安一隅儒者的理想,百姓貧窮了才好管理!


疲民是法家的提法,是法家堅決打擊的對象,是法家說的五蠹之一。所謂疲民是指遊手好閒、偷雞摸狗、好吃懶做的地痞流氓!這類人是社會的敗類,是危害守法良民的老鼠屎。法家對這類人的處理辦法是罰為奴隸、流放邊疆、不能改過自新者必殺不赦!疲民、儒者、遊俠、方士、商人是法家認為的五蠹。

辱民不是法家的治國手段,而是儒家根據法家治國後的表像提出的說法。法家提倡嚴刑酷法,犯法者無鼻無手無腳者多,面部刺字者多。儒家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而刑法給犯人留下了終身的恥辱,這就是辱民!對

於給犯人用刑,我不想多解釋,只希望大家思考一下新加坡為何到現在還存在鞭刑的原因!

愚民一說發源於道家,儒法兩家都在採用。所謂愚民就是洗腦,思想控制,這是歷朝歷代都在做的事,也是必須要做的事。商君根據當時秦國處在的大環境,要求人民只當兵打仗或耕地種糧,詩書禮樂、雲遊經商、縱橫江湖、快意恩仇的事嚴禁做,以法吏為師學習文化知識。




大秦鐵鷹劍士




商鞅主張尚奸,尚奸必出惡政,惡政包括馭民五術。



與儒家、墨家提出尚賢不同,商鞅主張尚奸,即選拔重用奸惡之人。

《商君書》有曰:以善民治奸民,國削至亂;以奸民治善民,國治至強。

尚奸必出惡政,商鞅之惡政包括馭民五術:弱民、貧民、疲民、辱民、愚民。(最後補充第六術——虐民)

一、弱民。

《商君書》有曰:民強國弱,民弱國強。治國之道,首在弱民。

又曰:政做民之所惡,民弱;政做民之所樂,民強。

弱民的內容之一,是不讓人民擁有兵器。秦統一天下後,收天下之兵於咸陽,鑄十二金人。以弱天下之民。

二、貧民。

貧民就是讓人民在貧困線上掙扎,使人民‘’家無積粟‘’。商鞅認為,‘’家有餘食,則逸於歲‘’。

三、疲民。

商鞅要求,百姓在耕地時,眼睛不能亂看,耳朵不能亂聽,嘴巴不能亂說。

這不禁讓人想起驢拉磨時,主人為了讓驢專心拉磨,會把驢的眼鏡蒙上。法家比驢的主人想的更加周全,不但要蒙上眼睛,還要塞上耳朵,堵住嘴巴。

在法家心中,人不如驢。



四、辱民。

睡虎地出土的秦簡規定,老百姓家養的牛瘦了幾斤,就要受刑。商鞅為何視人不如畜牲,讓人民沒有一絲尊嚴呢?

《商君書》如是回答:民辱則尊官。

五、愚民。

愚民就是實行文化專職,讓百姓愚昧無知。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任由君主驅使。

六、商鞅還有隱藏的馭民六術——虐民,即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商君書》有曰:以善治民,則民親親(這是儒家提倡的);以奸治民,則民親制。

又曰:重賞輕刑,民不愛上;重刑輕賞,則民愛上。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應該更名為商鞅綜合症。

黃老學派繼承了商鞅的虐民思想,把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發揚光大——奪,然後予;貧,然後富。天下可舉!

法家對臣民的要求是。大臣: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人民:戰時用其死,安平盡其力,寡聞從令。

漢武帝和明清時期,都是以儒家哄天下,以法家治天下。五百多年法家思想的統治,孕育了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奴性。梁啟超稱:中國人最大的劣根性是奴性。中國唯一領先世界的,是防民之術。

法家是民主、法治、憲政的頭號死敵。法家思想不滅,中華民族不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