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一問一答(6):孩子很聰明,學習特別懶,怎麼解決?

河北家長問:我的孩子很聰明,就是學習不主動,特別懶,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答:進入教育行業這些年,聽到家長抱怨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懶惰問題,共同的口頭語都是“孩子很聰明,就是太懶。”然後就開始數落學生各種的不是,諸如天天打籃球,晚上玩手機,要麼就是沉迷於網遊。的確,學生的這些習慣是導致他們學習成績下滑的原因,但是如果單純的把這些問題都改正了,他們的成績就肯定會好嗎?這也是我經常用來反問家長的。其實在我看來,學生成績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味將學生成績的下滑歸咎於其自身的懶惰,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要徹底解決學生的“懶”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學生為什麼會懶,一方面是因為各種娛樂活動的誘惑;另一方面則是在學習生涯中曾經遇到過很多一直沒有過去的坎,導致學習成績一步差,步步差。這個方面在高一的學習生活當中表現的尤為明顯。高一的知識內容,偏基礎,有很多重要的知識點,比如力學知識,是貫穿整個高中物理的知識內容,不僅基礎,還非常考驗學生的理解能力。但是根據我的經驗來看,因為進度的關 系,很多學生並不能跟上老師的步伐,導致力學上尤其是受力分析方面嚴重欠缺,考試成績大幅度下滑。進而導致自己對學習上的信心逐漸喪失。

所以解決學生的懶惰問題,第一步不是從習慣上下手,而是從上課內容中下功夫。要找到學生欠缺的部分,同時講課不能只追求上課進度,儘可能的根據學生自身水平來設置上課內容和教學進度。例如,有的學生對於受力分析以及圓周運動的知識點和做題要點並不熟悉或者是相當生疏,那麼在講到洛倫茲力的時候,要首先帶學生複習前面的知識,同時也要詳細講解與圓有關的幾何知識。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聽得懂,充分理解。只有在講授知識是學生能力能夠接受的範圍,學生才能去聽課。

第二步留的作業要符合學生的能力範圍以及學習特點,譬如有的學生剛開始學入門知識,那麼題的難度和類型,儘量不要超出當天所講的範圍,最好是讓學生重做當天講過的題;另外有的學生喜歡晚上背東西,有的學生晚上做卷子很有效率,所以在佈置作業的時候也應該考慮學生的習慣。很明顯的案例就是今年一月份的一個高三學生,就姑且叫他“晨”吧。晨之前在學校的時候幾乎沒有寫過作業,高三之前的學習狀態大概是每天晚上9點就睡覺。但是經過我們第一天的教學,孩子當天晚上做題就非常認真,而且基本告別手機。他的媽媽很奇怪,問其原因,答曰:“李老師上課講的我都聽得懂,留的作業我也大部分都會做。不會做的作業老師第二天會講,也不會批評我。所以我覺得這作業我可以完成。”

這個案例其實也就引出了第三步——要不斷的鼓勵學生,因為再合適的方 法,學生也會因為時間的推移產生疲倦,新鮮感的退卻是非常迅速的。因此為了保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就要求老師和家長要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及時的鼓勵,且鼓勵的時候要真誠具體。

第四步——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問題,老師和家長切記大動肝火,也不能過於急躁,不能把自己急迫的心情傳遞給學生。老師要首先從自身找原因,是不是教學方法不適合孩子,是不是對於學生的關注度不夠,亦或者是這個知識點的教學方法是否沒有讓學生充分理解。如果發現孩子不寫作業,就要進行分析,不寫作業有很多原因,比如作業太難,不會寫,比如作業沒什麼技術含量,孩子覺得沒必要寫(如抄寫很多遍的作業),比如作業太多,孩子很難完成。找到原因後就可以制定對應的解決辦法。

總之,在糾正學生懶惰的問題上,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不應該採用簡單粗暴的處理模式,將懶惰的原因單純的甩在學生身上,而是總結自身的教育方 式,制定合理的學習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