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大玩“无风感”概念,效果是否真的大于噱头?

空调大玩“无风感”概念,效果是否真的大于噱头?


其实我们口中的“空调病”只是各种典型症状的统称,只是大部分跟空调有关而已。


空调大玩“无风感”概念,效果是否真的大于噱头?


比如拉肚子、流鼻涕、鼻塞是因为室内外温差大。喉咙、皮肤干是空调把室内空气湿度降的导致的。


有些人甚至有哮喘、过敏的情况,那是因为空调清理不当,在空调开启时会导致过敏体质的人形成过敏等症状。


空调大玩“无风感”概念,效果是否真的大于噱头?


现在正值三伏天,晚上睡觉要是不开空调就仿佛在蒸桑拿。但是如果开一宿,又会被冻醒。


即便是调整到最小风量,空调在卧室的话依然会感觉到风吹,导致第二天身体不太舒适。



有什么神器能缓解这种尴尬


01

空调挡风板

参考价格:50元左右

空调大玩“无风感”概念,效果是否真的大于噱头?


外置挡风板可安置在空调出风口前方,进一步控制出风方向,部分产品已经升级,中间遍布小孔,可以最大限度的将冷气柔和的放出。



02

空调伴侣

参考价格:200元以内

空调大玩“无风感”概念,效果是否真的大于噱头?


可以丰富空调的功能,根据需求开启空调,如果选择一些带温度传感器联动的会更好一些。


可以设定到达27度后关空调,半小时后开启,充分保证夜晚室内的温度。而且如果使用米家空调伴侣的话,可以设定自己进入家附近时自动开启空调,更为方便。


实际使用中,10平米房间,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耗电量为2度左右,空调启动时为650W左右,期间都是设定26-27度。


除了以上2种小物件以外,品牌商也开始通过“无风”技术来改善空调出风,让出风更加柔和,人体更舒适。



各家“无风”技术解析


01

美的无风感

空调大玩“无风感”概念,效果是否真的大于噱头?

早在2015年,美的空调就有了“无风感”的概念,经过几年的产品迭代,技术上也逐渐成熟。


美的的这项“无风感”技术已经应用到壁挂式和柜机之上,并且柜机会比挂机功能丰富一些。


美的的“无风感”技术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内部增加了两个带微孔的导风板。官方称其为“微孔导风”系统。


这些挡板上共有1906个气孔,气孔虽说是有序排列,不过大小以及方向都有所差别,在闭合后可以打乱空调直吹的气流,避免冷风直吹身体。


空调大玩“无风感”概念,效果是否真的大于噱头?

无风感制冷效果对比

通过官方给出的一个测温图可以看到无风感模式下,所测区域的空气温度非常稳定,处于舒适体感范畴,而在非无风感状态下,空调出风口吹出的空气温度偏低,而由于出风不均匀,导致上下两端的空气温度较高。

空调大玩“无风感”概念,效果是否真的大于噱头?

三段式导风技术

三段式导风技术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空调冷风的力度,通过调整内部带有微孔的导板来进行调整。


内部挡板全开时为普通的降温模式,可像普通空调一样迅速降低室内温度,闭合上方的一个挡板后,可实现部分柔风,内部两个导风板全闭和就是柔风模式了。


而对于平时的低一度冷,高一度热的情况,美的部分产品已经可以实现0.5度的温度调节,可以减少平时冷热不均的不适感受。

空调大玩“无风感”概念,效果是否真的大于噱头?


美的柜机产品可以单独控制无风感状态,包括全无风感:闭合全部有空导风板。上无风感,闭合最上方的导风板,避免吹头。下无风感,闭合下方的两个导风板,避免吹到孩子。



02

三星Wind-Free技术

空调大玩“无风感”概念,效果是否真的大于噱头?


同美的相比,三星的Wind-Free模式从功能性上来说,相对来说简单一些,但原理上比较近似,都是通过调整带孔的挡板进行调节


让冷风通过面板上的微孔送出,达到分散气流的效果,切换到Wind-Free功能后,出风口风速为0.15m/s,而其他壁挂式空调常规模式下为1-4m/s,光从数据上看,确实已经很柔和了。

空调大玩“无风感”概念,效果是否真的大于噱头?

Wind-Free功能展示


Wind-Free™技术的核心原理为“两步制冷系统”:先通过“快速制冷模式”迅速降低室内温度,达到一定舒适温度后便会关闭导风板。


开启“无风制冷模式”,通过机身正面的微小气孔把冷空气渗透出来,从而维持室内的温度。


官方还宣称该技术能够降低高达72%能耗,在综合上面的温度对比图,猜测其在Wind-Free功能下可能处于低功耗送风状态。

空调大玩“无风感”概念,效果是否真的大于噱头?


至于效果如何,三星官方在一个技术视频当中也有所体现,实验大概是这样滴,在相同的空间中,把空调温度都调整为25℃,开始制冷。


普通空调吹风路径当中,最低温度已经到了13.5度,如果有人正好在沙发附近活动,肯定会感觉到比较冷。


三星开启Wind-Free功能后,整个室内温差很小,并且空调出风口出来的风较为分散,会让我们在室内的体感更为舒适。



03

科龙柔风系统

基本逻辑同前两个品牌相同,采用了高尔夫球面式柔风系统,导风叶片表面采用高尔夫球表面的凹坑设计。


独有的4920个黄金旋高导风孔,间距相等呈“V”字形排列,增加了导风板的表面积,缓冲了风阻,使送风距离更远更柔和。


此外,鲨鱼鳍式导风叶片设计也可降低风阻,再加上机翼型垂直导风叶片左右摆动导风,可实现上下左右四维全景送风,使用户在舒适度上有全新的体验。



“无风”技术总结


通过上面的技术分解,可以看到这三款大品牌的“无风”原理大致相同,都是通过增加带微孔的导风板,来降低空调出风的冷空气流速,并把冷空气打散,从而较为轻柔的释放到房间当中,使得人体基本感觉不到风吹。


在无风感模式下,如果靠近空调,并不会感觉到强硬的冷气流,而是有种类似打开冰箱门后,感觉到冷气从手臂顺着身体“流”向脚底的感觉,非常柔和。


但购买时还需注意,虽然不会感觉到冷风直吹但依然不建议安装在床头,毕竟开启后还是会有微弱的冷气吹出,大家都知道,冷空气向下走,因此还是要把空调安装在远离睡觉的地方。


真正的“无风”空调是什么


海尔的无风空调才是真正的无风,不过这套系统集成了空调系统、地暖系统、独立除湿系统于一身。

空调大玩“无风感”概念,效果是否真的大于噱头?


海尔的这套空调系统看不到出风口,这套系统使用的是毛细管网技术,让空调制冷管像血管一样隐藏在天花板、墙面、地面中。


不会占据顶部空间,也不必留下较丑的出风口,通过水在极细的毛细管内流动交换能量为房间供暖或制冷,确实做到真正的无风。


并且不会产生常规空调的吹风感和相应的干燥感,整体更为舒适。不过舒适是要付出代价的。


1、由于毛细管管径很细,对系统的水质要求很高,太硬的水质使用久了会堵塞毛细管;


2、对设计与施工配合均有很高的要求,多个制冷管需要分布在天花板、墙面和地板;


3、对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保温和气密性要求严格。


4、相应的施工成本也会比较高。

空调大玩“无风感”概念,效果是否真的大于噱头?

毛细管网安装示意图

空调大玩“无风感”概念,效果是否真的大于噱头?

毛细管网安装样例


*毛细管网是一种应用于建筑供暖与制冷的末端材料,由高分子材料聚丙烯制成,使用寿命长且可回收循环利用。


目前的“无风”大部分还是会有风吹出,支持开启“无风模式”后,风速、风量会大大降低,美的、三星的解决方案都是先用高风速将室温迅速降低,再切换到“无风模式”,保持室内温度。


由于此类设计基本配置在变频空调上,夜晚的使用效果更佳,但温度也不能设置过低,建议26度-27度。


不过如果家中已经安装空调,实在不必为此更换空调,可以利用空调伴侣、空调挡板等配件,改善夜晚使用空调的舒适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