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進入暗黑時代 供應鏈金融擠入「黃金賽道」

2017年最大的風口,無疑是消費金融,但隨著現金貸監管到來,行業遇阻,進入寒冬期。

而另一邊,沉寂一年多的供應鏈金融,終於有了枯木逢春的跡象。

消費金融進入暗黑時代 供應鏈金融擠入“黃金賽道”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傳統的商業銀行、行業龍頭、B2B平臺、供應鏈公司、物流公司、信息化服務商等玩家,齊刷刷開始佈局供應鏈金融領域。

2018年,終於到了供應鏈金融爆發的前夜了嗎?

一、玩家幾大模式

供應鏈金融,其實是B端金融,和消費信貸的C端金融,有本質的區別。在一個產業鏈條中,任何一家中小微企業,都有自己的資產,拿著這些去融資,就是供應鏈金融。而資產,可以是應收賬款、不動產、動產、票據,甚至還可以是存貨。

目前,供應鏈金融主要有以下幾個模式。

1、核心企業模式

毋庸置疑,核心企業絕對是供應鏈金融中,最有優勢的玩家。核心企業就像上下游的堤壩,是產業鏈中的重要樞紐。對他們而言,從事供應鏈金融,有天生優勢。

首先,他們手頭掌握了上下游企業的交易數據,幾乎開啟了上帝視角。行業中如海爾集團、迪信通、蘇寧等巨頭,紛紛成立了自己的供應鏈金融公司,並試圖用互聯網的方式提高效率,改造行業。

另一方面,核心企業還控制著應收賬款。比如,一家核心企業和供應商簽訂了合同100萬,但賬期是3個月,供應商要想提前拿到貨款,就可以找核心企業。核心企業相當於提前支付了貨款,但是同樣也有條件,它會收取一定的利息。

看起來,這個模式無懈可擊,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如果核心企業只能針對自己產業鏈條上的企業做文章,天花板就太低。比如,一家核心企業與上下游的年交易流水為1000萬,那麼它一年最多也只能做一千萬。

2、B2B和大流量電商模式

除了核心企業之外,另外一個能開啟上帝視角的模式,就是B2B和大流量電商模式。因為B2B電商也能俯瞰行業,並能充分控制上下游。

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B2B市場交易規模預計達15.2萬億。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長的供應鏈金融,同樣碩果累累。除了B2B電商的模式,還有大流量電商,也是供應鏈金融的好玩家。京東就是一個典型。京東供應鏈金融盈利最大、最核心的終極武器,是賬期。

2011年,京東平均賬期為38天。但到了2015年,京東已要求大幅延長賬期,在一些品類,京東的賬期甚至達120天。舉個例子,京東從商家那裡進了1億的貨,約定的賬期是120天,但是京東只花了20天就將貨賣了出去,剩下100天,1億的錢就趴在京東賬戶上。

這些錢,京東如何激活變現?

2013年年底,京東發佈新的產品“京保貝”,作用就是將趴在京東賬戶上的錢,提供給需要貸款的商家。左手倒右手,就賺取了利差。除了京東之外,大部分大流量電商,也會如此玩供應鏈金融,在應付和應收之間拆解、倒手。但這個模式,依然有一大掣肘,就是所有操作,只能限定在電商自身的平臺上。

3、物流公司

供應鏈金融,說到底,就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在產業鏈中的流動。除了核心企業和B2B電商之外,物流公司在其中也頗具優勢。因為物流本身就參與在供應鏈的運作、血液當中,且在存貨融資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而且,物流公司不僅掌握了物流,還擁有信息、貨物監管等優勢。

因此,即便貨物質押到物流公司,貨物依然可以在這條產業鏈中流通,不影響借款企業的作業流程。此領域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順豐金融。它在物流基礎上,而衍生出一套供應鏈金融體系:針對上游供應商,有保理融資與訂單融資;而針對企業客戶,有融資租賃;針對順豐倉和監管倉,有存貨融資。

二、市場現狀與分析

1、二八效應

儘管看起來行業一片欣欣向榮,但供應鏈金融就如一塊肉骨頭,有肉,但實在不好啃。

目前,行業正在呈現明顯的二八分流。

在行業中的頭部玩家,互聯網巨頭如阿里、京東,傳統大企業,如海爾、TCL、蘇寧等,都在原有的業務基礎上,不停積累自己的行業壁壘,並從供應鏈金融服務中,獲得不菲的利潤增長點。

而近兩年進入的創業公司,大部分卻活得比較艱難。他們切入行業極為困難,他們要麼去一家家核心啃,啃下一家,業務就飛漲一點,然後又陷入漫長的平穩增長。

消費金融進入暗黑時代 供應鏈金融擠入“黃金賽道”

△ 相關數據顯示,諸多供應鏈金融公司成立於2015年左右,但融資輪次均在A輪內

畢竟是2B金融——想一夕爆發比較難,但也不缺小富即安的玩家。他們盈利狀況較好,但面臨著資金、拓展成本高、管理團隊難等各種難題。

2、風控難題

除了頭部玩家,對供應鏈金融從業者,行業存在太多問題,但行業面臨最大的問題,是風控。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經常破產倒閉,給他們放貸,風險可想而知。最關鍵的是,目前評定一家企業的經營狀況的數據極度匱乏,獲取數據也頗為困難。

中小微企業端的諸多數據尚未打通,例如財務、稅務、員工工資等數據。

“這其中最大的阻力是,很多企業不願意透露數據。”多位供應鏈的從業者稱。

整體看來,供應鏈金融中,除了頭部公司的數據化較為完善,大部分玩家都處在非常早期的草莽階段。

3、產業資本甦醒

“產業鏈正在金融脫媒,很多資金方,只是淪為一個資金提供者。”一位業內從業者在一本財經的供應鏈金融的閉門交流會提出。

諸多行業從業者,都感知到了這種危機。資金方,正在喪失對風險的控制能力。某銀行曾設立多個產業事業部,通吃每一條產業鏈條。比如石材,從開採石頭到銷售,都會提供金融服務。但銀行很快發現,自己對產業並不瞭解,很難控制產業鏈。

就算注錢進去,往往變成“傻錢”。產業集團正在覺醒,他們開始整合資源,佈局金融,會將供應鏈金融機構擠至牆角。

三、未來的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會成為風口之上的豬嗎?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能把豬吹上天的風,絕非一夕而成,眾人看到時,已是大風起、風口成,但臨陣佈局,已然晚矣。

2017年,消費金融的火熱漸漸冷卻,供應鏈金融極有可能會迎來新的風口,尤其是細分垂直,將成為趨勢。

當然,細分行業,就是為了深耕行業。需要謹記的一點是,供應鏈金融是依附在行業之上的,只有扎進了行業,才能掘到金。

而且,只有深根細作的供應鏈金融,才有重回歷史舞臺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