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进入暗黑时代 供应链金融挤入“黄金赛道”

2017年最大的风口,无疑是消费金融,但随着现金贷监管到来,行业遇阻,进入寒冬期。

而另一边,沉寂一年多的供应链金融,终于有了枯木逢春的迹象。

消费金融进入暗黑时代 供应链金融挤入“黄金赛道”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传统的商业银行、行业龙头、B2B平台、供应链公司、物流公司、信息化服务商等玩家,齐刷刷开始布局供应链金融领域。

2018年,终于到了供应链金融爆发的前夜了吗?

一、玩家几大模式

供应链金融,其实是B端金融,和消费信贷的C端金融,有本质的区别。在一个产业链条中,任何一家中小微企业,都有自己的资产,拿着这些去融资,就是供应链金融。而资产,可以是应收账款、不动产、动产、票据,甚至还可以是存货。

目前,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式。

1、核心企业模式

毋庸置疑,核心企业绝对是供应链金融中,最有优势的玩家。核心企业就像上下游的堤坝,是产业链中的重要枢纽。对他们而言,从事供应链金融,有天生优势。

首先,他们手头掌握了上下游企业的交易数据,几乎开启了上帝视角。行业中如海尔集团、迪信通、苏宁等巨头,纷纷成立了自己的供应链金融公司,并试图用互联网的方式提高效率,改造行业。

另一方面,核心企业还控制着应收账款。比如,一家核心企业和供应商签订了合同100万,但账期是3个月,供应商要想提前拿到货款,就可以找核心企业。核心企业相当于提前支付了货款,但是同样也有条件,它会收取一定的利息。

看起来,这个模式无懈可击,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核心企业只能针对自己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做文章,天花板就太低。比如,一家核心企业与上下游的年交易流水为1000万,那么它一年最多也只能做一千万。

2、B2B和大流量电商模式

除了核心企业之外,另外一个能开启上帝视角的模式,就是B2B和大流量电商模式。因为B2B电商也能俯瞰行业,并能充分控制上下游。

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B2B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达15.2万亿。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长的供应链金融,同样硕果累累。除了B2B电商的模式,还有大流量电商,也是供应链金融的好玩家。京东就是一个典型。京东供应链金融盈利最大、最核心的终极武器,是账期。

2011年,京东平均账期为38天。但到了2015年,京东已要求大幅延长账期,在一些品类,京东的账期甚至达120天。举个例子,京东从商家那里进了1亿的货,约定的账期是120天,但是京东只花了20天就将货卖了出去,剩下100天,1亿的钱就趴在京东账户上。

这些钱,京东如何激活变现?

2013年年底,京东发布新的产品“京保贝”,作用就是将趴在京东账户上的钱,提供给需要贷款的商家。左手倒右手,就赚取了利差。除了京东之外,大部分大流量电商,也会如此玩供应链金融,在应付和应收之间拆解、倒手。但这个模式,依然有一大掣肘,就是所有操作,只能限定在电商自身的平台上。

3、物流公司

供应链金融,说到底,就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产业链中的流动。除了核心企业和B2B电商之外,物流公司在其中也颇具优势。因为物流本身就参与在供应链的运作、血液当中,且在存货融资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而且,物流公司不仅掌握了物流,还拥有信息、货物监管等优势。

因此,即便货物质押到物流公司,货物依然可以在这条产业链中流通,不影响借款企业的作业流程。此领域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顺丰金融。它在物流基础上,而衍生出一套供应链金融体系:针对上游供应商,有保理融资与订单融资;而针对企业客户,有融资租赁;针对顺丰仓和监管仓,有存货融资。

二、市场现状与分析

1、二八效应

尽管看起来行业一片欣欣向荣,但供应链金融就如一块肉骨头,有肉,但实在不好啃。

目前,行业正在呈现明显的二八分流。

在行业中的头部玩家,互联网巨头如阿里、京东,传统大企业,如海尔、TCL、苏宁等,都在原有的业务基础上,不停积累自己的行业壁垒,并从供应链金融服务中,获得不菲的利润增长点。

而近两年进入的创业公司,大部分却活得比较艰难。他们切入行业极为困难,他们要么去一家家核心啃,啃下一家,业务就飞涨一点,然后又陷入漫长的平稳增长。

消费金融进入暗黑时代 供应链金融挤入“黄金赛道”

△ 相关数据显示,诸多供应链金融公司成立于2015年左右,但融资轮次均在A轮内

毕竟是2B金融——想一夕爆发比较难,但也不缺小富即安的玩家。他们盈利状况较好,但面临着资金、拓展成本高、管理团队难等各种难题。

2、风控难题

除了头部玩家,对供应链金融从业者,行业存在太多问题,但行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风控。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经常破产倒闭,给他们放贷,风险可想而知。最关键的是,目前评定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的数据极度匮乏,获取数据也颇为困难。

中小微企业端的诸多数据尚未打通,例如财务、税务、员工工资等数据。

“这其中最大的阻力是,很多企业不愿意透露数据。”多位供应链的从业者称。

整体看来,供应链金融中,除了头部公司的数据化较为完善,大部分玩家都处在非常早期的草莽阶段。

3、产业资本苏醒

“产业链正在金融脱媒,很多资金方,只是沦为一个资金提供者。”一位业内从业者在一本财经的供应链金融的闭门交流会提出。

诸多行业从业者,都感知到了这种危机。资金方,正在丧失对风险的控制能力。某银行曾设立多个产业事业部,通吃每一条产业链条。比如石材,从开采石头到销售,都会提供金融服务。但银行很快发现,自己对产业并不了解,很难控制产业链。

就算注钱进去,往往变成“傻钱”。产业集团正在觉醒,他们开始整合资源,布局金融,会将供应链金融机构挤至墙角。

三、未来的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会成为风口之上的猪吗?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能把猪吹上天的风,绝非一夕而成,众人看到时,已是大风起、风口成,但临阵布局,已然晚矣。

2017年,消费金融的火热渐渐冷却,供应链金融极有可能会迎来新的风口,尤其是细分垂直,将成为趋势。

当然,细分行业,就是为了深耕行业。需要谨记的一点是,供应链金融是依附在行业之上的,只有扎进了行业,才能掘到金。

而且,只有深根细作的供应链金融,才有重回历史舞台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