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兵:精准扶贫系民生 多措并举保脱贫

2018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性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对于安阳县来讲,作为我市传统的农业县,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农业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等。按照精准脱贫的要求,对出台的政策措施如何一件一件去落实,对贫困人口如何一户一户去帮扶,如何在群众增收“找良方”,这是安阳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红兵时时刻刻牵挂的问题。7月19日,他走村庄,访农户,再次现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王红兵分包的未脱贫村永和镇郭奇村是典型的农业村,作为贫困村“七通七有”建设的主要内容,郭奇村文化广场的建设情况一直牵挂着王红兵的心,一大早,他就来到现场了解、督导建设情况。 “七通七有”建设是贫困村脱贫的硬性指标,为提升郭奇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水平,县乡两级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实施硬化路面、安全饮水、安装路灯、农网改造等项目。目前,郭奇村“七通七有”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

郭奇村村民 郭效泉:“通过扶贫,我们村来了第一书记,给我们村修了水泥路,打了安全饮水井,家家安上了自来水,修了文化舞台,村里环境也好了。村里有大的改变,我们群众十分满意。”

如今的郭奇村,通过内衣加工扶贫吸纳贫困户,同时镇村积极牵线搭桥,引导6户贫困群众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灯笼架的制作。贫困群众基本达到“两不愁四保障”标准,今年年底有望如期实现整村脱贫。 韩敬伟夫妇是安阳县辛村镇南辛村村民,由于夫妻俩常年生病,生活困难,通过精准识别,被列为贫困户。现如今,在县里开展的贫困户“技能培训全覆盖”政策的帮助下,夫妻俩学到了一门手艺,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火锅店,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

截至2018年上半年,安阳县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已经培训贫困劳动力363人。通过免收培训费、补贴生活费等优惠政策,让贫困群众不出远门,就可以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从而依靠就业技术走上脱贫道路。

安阳县委副书记、县长 王红兵:“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就是要抓住就业培训这个牛鼻子,要力争实现全县的就业培训全覆盖,一定要通过就业,通过培训来促进就业,通过培训发挥这种惠民功能,来提升我们脱贫攻坚的效果。”

记者 文浩:“就业培训让贫困户有活儿干,与此同时安阳县实行的贫困户在县域内医院就诊,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和“医疗五重保障”一站式结算的政策,更是让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辛村镇秦太保村的贫困户刘振香前段时间因病住院,在县里医保政策的支持下,他没花多少钱就完成了治疗。这让本来担心住不起院的他免去了后顾之忧。 目前,像老刘这样的贫困户在县域内医院就诊,在乡镇卫生院住院不设起付线,在县内医院就医已实现联网直报,县外就医到医保大厅一站式报销。2017年以来,五重保障已惠及贫困人口4593人次,报销金额523万元,极大缓解了安阳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

安阳县委副书记、县长 王红兵:“安阳县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实现贫困群众“两不愁四保障”和贫困村“七通七有”为标准,紧扣“三个零差错”、“三个明显提高”和“两率一度”要求,最终达到“六个精准”扶贫目标。我们加大脱贫攻坚的财政投入,去年以来,全县共安排各项扶贫资金9873万元用于扶贫产业发展、六改一增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和贫困人口再补充医疗保险等支出。建成扶贫基地52个,全县已经实现扶贫产业的全覆盖。” 2018年,安阳县计划减贫415户、1037人,高于上级下达的减贫910人的脱贫攻坚目标,其中崔家桥镇胡庄村、永和镇郭奇村两个贫困村将完成整村脱贫。2016年,经过精准识别全县贫困发生率为1.3%。经过这几年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成功减贫3649人,2018年贫困发生率将下降到0.68%。对于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王县长显得信心满满。

安阳县委副书记、县长 王红兵:“2018年是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一年,安阳县一定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工作的安排部署,落实主体责任,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坚持长效,真正把脱贫攻坚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促进思想认识再提升、工作措施再精准、扶贫责任再压实、作风方式再改进,确保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安阳台 文浩 周莹 安阳县台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