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于禁去祭拜曹操,看见墓前几幅画像,为何羞怒而死?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吴鼎足而立。魏王曹操手下猛将云集,其中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这五人被人称为曹操的“五子良将”。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东汉末年,于禁投靠济北相鲍信,攻打黄巾军。鲍信拥立曹操为兖州牧,于禁归属于曹操部将王朗。不久,于禁被王朗举荐给曹操,得到了重用。于禁在曹魏阵营中,领兵作战,攻城略地,屡立战功。

三国名将于禁去祭拜曹操,看见墓前几幅画像,为何羞怒而死?

曹操被叛将张绣突袭,败退到舞阴。当时曹军四散,各自逃命,只有于禁所统领的几百士兵,边战边退,队伍整齐,没有分散。于禁在路上见到几个被青州兵抢劫打伤的士兵,非常愤怒,于是前去讨伐青州兵。

青州兵以前是黄巾军,后来归降了曹操。青州兵被于禁击退,于是到曹操那里告状。于禁做好防御工事后,才去向曹操解释。曹操不仅没有责怪于禁,反而称赞于禁善于治军。

于禁奉命讨伐叛将昌豨(xī),昌豨和于禁有交情,于是向于禁投降。诸将都认为昌豨已降,应该送给曹操处理,于禁却说:“各位不知道曹公平日的命令吗!被大军包围后才投降的敌人不赦罪。遵守法令,是事奉君上的气节 。昌豨虽是我的旧友,但我能因此失去气节吗!”于是挥泪斩了昌豨。曹操听说后,更加看重于禁。

三国名将于禁去祭拜曹操,看见墓前几幅画像,为何羞怒而死?

当时,于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都是名将,曹操每次征伐,不是让他们当先锋,就是让他们断后。于禁治军严明,缴获敌人的财物后全部充公,所以得到曹操的赏赐也较多。然而于禁以法令约束部下,所以不怎么得人心。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曹仁和关羽在樊城交战,于禁、庞德奉命支援曹仁。某日大雨倾盆,汉水暴涨,关羽引水淹曹军。于禁与诸将登上高地,无处可避。关羽乘船攻击曹军,于禁于是投降,只有庞德不肯屈服,大骂关羽而死。

三国名将于禁去祭拜曹操,看见墓前几幅画像,为何羞怒而死?

曹操听说后,哀叹良久,又说:“我和于禁相知三十年,却没想到遇到危难时,于禁反而不如庞德!”

不久孙权擒获关羽,将于禁带到了东吴。曹丕称帝时,孙权向曹魏称臣,于是放于禁回国。

曹丕接见了于禁。这时于禁头发和胡子全都白了,步履蹒跚,面容憔悴,见了曹丕后跪下哭泣磕头。

三国名将于禁去祭拜曹操,看见墓前几幅画像,为何羞怒而死?

曹丕以荀林父、孟明视故事安慰了于禁一番,任命于禁为安远将军。荀林父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将军,曾经被楚国击败,于是向晋景公请罪求死。晋景公免了荀林父死罪,荀林父为此得以立功赎罪。孟明视是秦国将军, 曾经被晋国击败而投降,后来回国没有受罚,反而官复原职,之后帮助秦国击败晋国。

曹丕想派于禁出使吴国,先让于禁去曹操陵墓前祭拜。曹丕故意让人在陵墓殿堂上画了关羽攻战、庞德愤怒、于禁投降的图像。于禁看见后,又羞愧又愤怒,很快发病而死。

三国名将于禁去祭拜曹操,看见墓前几幅画像,为何羞怒而死?

于禁投降关羽,或许想留有用之躯,以待将来立功赎罪。而曹丕却故意羞辱于禁,最终逼死一代名将。对比关羽投降曹操,而刘备却能待之如初。可见,曹丕为人心胸狭隘。

参考史书:《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

流年檐下雨,浮世阶上苔。檐雨坠珠,转瞬流年千秋。阶苔行蚁,方寸浮世万象。我是作者檐雨阶苔,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