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电视台传递身边正能量,校园责任田播种良好品质,“养成教育”让高素质成为习惯

□楚天都市报记者徐啸寒通讯员向莉姜彬孙腊梅实习生徐晓庆

校园电视台传递身边正能量,校园责任田播种良好品质,“养成教育”让高素质成为习惯

荆门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在校外学农

人无德不立。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德育显得尤为重要。上月,湖北荆门两名小学生游玩时捡到一个手提包,里面有近万元现金和物品,苦等失主一个小时完璧归赵。他们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引来人民日报新媒体的转发、点赞。

这件小事,正是当地推行素质教育,重知行、促养成的缩影。日前,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全国特色学校”荆门竹园小学、“全国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荆门市实验小学,探访德育教育特色之路。

小学电视台播报“身边最美故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队员们,早上好。”记者来到荆门市竹园小学时,正好赶上学校红领巾电视台最新一期节目播出,两名主播——来自六年级的姜智洲和五年级的申奥然端,播报着学校新闻。

这期节目包括学校科普文化节、“伟大母爱 美丽妈妈”摄影比赛、祭扫烈士陵园、爱心义卖等大型活动,还有四(1)中队走进老年公寓开展志愿服务的报道。小记者们还报道了四年级学生帮助同学预习功课; 三年级学生主动捡垃圾; 四年级女生拾金不昧; 二年级女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等身边的小事,为他们的正能量点赞。

“学校坚持把活动育人当成实施德育、立人树魂的良好途径。着眼于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强化价值观教育。”竹园小学校长吴晓梅介绍,为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开办了红领巾电视台,少先队成立了小主持人、小记者社团,组织开展新闻采编活动。引导学生从小关心天下事,激扬民族情,激发强国梦,分辨真善美、假丑恶,学习身边的好榜样,养成文明习惯。

与竹园小学相隔不远的荆门市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记者走访时,正好遇到学校的散学典礼,校长杨军面对400多名毕业生,没有发表临别赠言,而是给孩子们唱了一首歌——《堂堂正正一辈子》。

“德育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素质教育比文化成绩更重要。”这是杨军的观点,他将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抓手,打造幸福校园,奠基幸福人生。

杨军向记者讲起刚刚发生的一则拾金不昧的故事。上月,该校五(3)班学生蔡徐梵随家人到位于漳河新区游玩,蔡徐梵和小伙伴捡到一个黑色手提包,里面有近万元现金。他俩一直坚持等到傍晚时分,才等到失主。面对失主的感谢,蔡徐梵开心地说:“我们都是少先队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能将包包物归原主,我们也好开心。”

蔡徐梵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人民日报新媒体也进行了转发,引来众多网友点赞。“在我们学校里,从不担心东西丢了找不到。”杨军颇为自豪地说,学校一贯重视养成教育,良好的品德成为学生的必备素质。

学校开辟责任田锻炼孩子品质

记者采访中发现,两所小学都把开展特色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作为德育教育的抓手。

荆门市实验小学一角有一块“责任田”,种着西红柿、青椒、茄子、黄瓜等蔬菜,每块地上都有一块责任人铭牌。校长杨军说,学校坚持实践体验塑造学生品行,大力开展德育体验活动。开辟责任田让学生轮流承包,就是为了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艰辛,培养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五(1)班的徐开正在提水浇灌着豆角地。见到杨军和记者,她老远就高声问好。“她是我们戏曲社团的台柱子,来露两手?”在杨军提议下,徐开放下手头的物件,唱起了京剧《卖水》,举手投足,颇有风范。

据介绍,荆门市实验小学已经有版画院、合唱团、文学社、戏曲社等10余个学生社团,开设书画、戏曲、舞蹈、棋类、机器人等20余个门类的兴趣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

在竹园小学,孩子们则有着共同的绝活——葫芦丝。校长吴晓梅说,学校充分挖掘竹园文化,人人会吹葫芦丝,千人同吹葫芦丝成为荆门当地一大景观,经常代表市里参加各种演出。2012年,学校凭借葫芦丝艺术教育特色获评“全国特色学校”。该校每年还会定期开展科普文化节、读书节、艺术节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