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打下天京后,为什么突然心生恐惧?三个原因!

曾国藩打下天京后,为什么突然心生恐惧?三个原因!

曾国藩像

曾国藩本是一个文人,一个信奉程朱理学的学者,但那个时代将他造就成一代中兴名将。是他扑灭了太平天国,是他挽救了清朝最后的命运,留下一口气。

曾国藩创立的湘军以乡土、父子、兄弟为纽带特征,凝聚力很强,而且曾国藩治军非常严格,他曾经在军中颁布的《爱民歌》其实就是吸取太平天国纵兵犯民的教训,对湘军团练管理严苛,决不允许扰民伤民还民的事情发生。

这支湘军立下赫赫战功,是曾国藩发家的资本,在击败太平军,湘军如日中天的时候,曾国藩主动请旨下令解散这支部队,没有造成哗变——可见曾国藩是这支部队的真正领袖。

曾有秘史说,太平军的投降大将李秀成曾经在被俘虏时,与曾国藩在军营有一段密探。李秀成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劝曾国藩趁机将清廷取而代之,但并未说动曾。

曾国藩是一个封建纲常观念非常浓厚的人,他是利用这套系统灌输、治理湘军的,要他反了清朝,几乎是不可能的,心理上过不了关,何况还有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

以及朝廷自身在北方的部队,不一定能取清朝而代之。

曾国藩对清廷也并非完全放心,从主动解散湘军自保表明忠心就可以看得出来。事实上,曾国藩自攻下天京起,就担心自己会功高盖主,引来清廷王族的猜忌而招来杀身之祸。

曾国藩打下天京后不久,为什么突然心生恐惧?因为他和他的弟弟曾国荃在三件事情处理上,存在重大嫌疑或疏漏,容易授人以柄,以至让曾国藩非常担心。

曾国藩打下天京后,为什么突然心生恐惧?三个原因!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走上晚清政治舞台中心

1,天京攻破后,洪秀全自焚而亡,而洪秀全的儿子幼王逃脱。而曾国藩在未查明之前,就头脑发热听信湘军部下之言,上报朝廷说幼王已死在乱军中。可没过多久,左宗棠等的密探证实天国幼王逃出天京,且还在活动,这让曾国藩极为被动,让清朝统治者对曾国藩的能力和居心产生怀疑,功劳再大也不能欺君,何况这么大的事!

2,对太平天国后期的核心将领、忠王李秀成先斩后奏,在押解李秀成上京之前就将李秀成枭首。这件事让清廷既恼火又猜疑。从事后推测来看,李秀成有点像三国时期的姜维,他想策反曾国藩,作为降将在大营面见曾国藩说了很多大逆不道的话(受到曾的礼遇),传出去让曾国藩瓜田李下,难以说清。而且他也怕千里押解途中(从南京到北京)发生意外,李秀成如果被部下救出,那责任可是非同小可。

这是非常忌讳的,想想姜维股东钟会造反,钟会一夜之间被部下诛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