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營如何不負快樂時光

假期模式開啟。孩子去哪兒?幹什麼?成為父母焦慮的事情。學生家長李童的手機裡收藏著一堆信息:旅遊的,遊學的,補習班的……大人上班,孩子當然不可能一個人在家,找地兒,託管起來,可以學習,可以遊玩,這是她最簡單的想法。

“不管是去培訓機構學習的‘N次遊’,還是到外走走看看的遊學,在培訓機構的宣傳冊裡,都叫夏令營。”在李童看來,給孩子選擇一個夏令營大概是她這樣雙職工家庭暑期的標配。她也清楚,一些所謂的夏令營不過又是補習班的翻版。那夏令營應該是什麼樣子,如何保證夏令營的質量?

夏令营如何不负快乐时光
夏令营如何不负快乐时光

現有夏令營效果難以保障

夏令营如何不负快乐时光

在一家機構的網站中對普通夏令營是這樣描述的:以藝術、學科輔導為主的教育機構,在暑期兼做夏令營活動,主要以勵志、拓展、軍事訓練、遊學為主要形式,目標模糊,效果難以保障。這也是對目前的夏令營做出的評價。

搭上夏令營這趟班車,各種夏令營課程撲面而來——既有在機構內開設的校內營,如:幼兒英語邏輯思維營、科普英語高階閱讀營、英語故事表演營……也有在校外開設的校外營:如親子營、航海營、文化酷旅……

夏令营如何不负快乐时光

鋪天蓋地的夏令營名目繁多。21世紀教育研究院工作人員許愛靖介紹,就內容而言,有火爆的國際遊學類、戶外運動類、自然教育類、人文生活類,還有專業化的國學讀經、音樂類等,組織者不僅有培訓機構、旅行社、學校,還有培訓機構與旅行社合作,或者其他機構自辦的。

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雲曉看來,現在的夏令營有泛化之勢。“夏令營活動不能成為學校生活的簡單再現。恰恰相反,夏令營的第一使命就是解放孩子,讓他們嘗試一種完全不同於學校生活的體驗,並使他們感受到世界的博大和生命的壯麗。如果說假期的意義之一在於讓學生過一種不同於學校的生活,那麼,夏令營應當使這種意義達到極致。”

夏令營必須堅持育人第一

無疑,夏令營市場是一個美味的“大蛋糕”。

面對各種各樣的夏令營,學生家長吳狄有些不知所措:“孩子還小,高端的國際遊學就不用想了。”半個多月,差不多4萬多元的價格在她看來,確實高了。她也聽說,有些旅遊項目則佔了遊學的大部分行程,不知道是“遊”還是“學”。而那些一週左右的影視之旅,勵志拓展夏令營價格也在四五千。“這價格跟出去一次短期旅遊也差不多了。”

其實,不少家長都有疑問,一次價格不菲的夏令營真的物有所值嗎?

面對社會上各種名目繁多的領袖訓練營,學生家長唐恩厚看來,疑惑不少。“不可否認,夏令營對孩子成長有作用,但不同夏令營組織者的機構資質、培訓內容設計、師資水平怎樣?”這些是衡量一個夏令營水平的核心因素。“有的夏令營設計的感恩勵志環節流眼淚太多,孩子嗓子喊到嘶啞,累得精疲力竭;有的活動設計不分孩子年齡、性格一鍋燴;還有走進山裡、農村的夏令營玩的成分太多,感覺對孩子教育效果不大。”

夏令营如何不负快乐时光

“夏令營活動應當進入標準化、專業化運作時代,這也是人們對某些夏令營產生的質疑所在。”孫雲曉介紹,1948年,美國夏令營協會制定的夏令營認證標準得到美國法律認可,並被政府指定為夏令營產業的行業標準,現在已發展成為包含健康、安全和規劃等300多項實施細則的認證體系,例如營地工作人員與孩子的比例、如何解決孩子不遵守紀律以及想家問題等。國內應當制定夏令營的行業標準,實行夏令營行業准入。

孫雲曉認為,夏令營教育,作為一種補充教育,在一些國家,已成為教育體制的一部分。夏令營的本質特徵是體驗教育,教育的本質決定夏令營具有公益性,不能以營利為第一目標或主要目標,必須堅持育人第一和公益至上。

夏令營的進化與升級

近20年我國夏令營類活動經歷了三個進化形態:旅遊(開闊眼界)——營練(營地學習)——遊學(博聞強記),其主線是在旅遊參觀中不斷增加功課知識的學習任務,這是強化簡單知識的記憶和複述。其實,夏令營和遊學的最大價值是提供深層次學習的環境和機會。完整的知識包括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方法性知識和價值性知識,單純事實性知識的學習記憶只是淺表的、底層的,深層次知識學習更多是指概念、方法、價值維度的學習。比如到了都江堰,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都江堰治水工程調查與重建”項目學習,這個過程能夠讓考察更深入和精細,進而引導學生從方法、概念、模型維度思考問題,把新舊知識、概念、經驗建立連接,學著構建自己的分析框架,把新知識及時歸納到概念系統中,尋找深層規律、模式和原理,逐漸提高對真實世界問題的推理思維能力。而且,無論多大孩子都能深度參與其中,設計匹配的任務玩起來。

不少夏令營和遊學活動,都是旅遊、課堂、培訓、家務等元素的拼盤,認知技能層面的設計和訓練很少,這是關鍵性缺陷。遊學中,出現的新環境、新場景、新鮮感,是孩子們心智發展的引擎,青少年都有強烈的認知突破的意願,內在動機陡然增強,這是澄清、修正和改善元認知的絕佳契機。認知技能進化,主要涉及思維進階、認知模型、思考策略、整體性概念框架等。如到了希臘,可組織開展中華文明與希臘文明異同調查、軸心時代形成研究等。這樣知識、思維、認知及行為等都積極參與進來,各個關節將被打通,認知進階就啟動了。

深層次的學習和高階思維與認知,幾乎都發生在複雜的社會環境和實踐中。一個好的遊學活動,應該利用好當下環境,設計“高挑戰+高技能”的獲得,在高段位實現任務與技能相匹配,讓學生產生“心流”和高峰體驗。如我們曾參與美國教師給四年級學生設計組織的“重建絲綢之路”活動,四組學生分別研究絲綢之路的歷史、地理、生物和交通,把科學、技術、構成、數學、藝術、寫作、演講等融入其中。先讓孩子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然後查閱資料、調查、設計圖譜、製作模型和文化標誌、撰寫研究報告、答辯討論等,最後面向全校師生家長及社區展示推介。特別是查閱資料,學生要查閱科學、歷史和民間故事三個類型的資料,這是社會研究項目專業級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一次次從迷思、困頓中走來,經歷一次次高峰體驗,這種學習的快感往往奠定一生的幸福心智。

(作者呂文清系北京市海淀區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原負責人)

夏令营如何不负快乐时光
夏令营如何不负快乐时光

光明教育工作室出品

夏令营如何不负快乐时光

長按識別關注 為您解讀教育中國

夏令营如何不负快乐时光

內容:光明日報

統籌:陳鵬

製作:任天然

你還會喜歡:

夏令营如何不负快乐时光

語情局

夏令营如何不负快乐时光

光明學人

夏令营如何不负快乐时光

光明講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