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晓:用大数据为养老作服务 建立共生共融生态圈

中国网海峡频道6月19日讯 6月18日,第十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期间,厦门智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方晓做客中国网海峡频道高端访谈间,接受专访。

中国网海峡频道:请您介绍下咱们公司在居家养老开展了那些工作。

刘方晓:2015年我们公司中标厦门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厦门在全省率先开通12349养老服务热线,为厦门36万老人提供电话服务。这几年我们总共开拓了19个城市,包括武汉、沈阳、福州等,建立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 200多个老人社区服务站,8个照料中心,有3000多家服务商加盟,完成居家养老整个体系建设。

中国网海峡频道:我们公司上是怎么样为老人服务的,为老人子女和政府又解决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刘方晓:我们通过服务热线与老人建立联系服务,通过APP下单,通过社区服务站等,为老人解决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紧急救助。

中国网海峡频道:那么公司现在的员工都是具有护理或者是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我们人才培养和供给方面是怎么样来做到呢?

刘方晓:我们公司和厦门医学院、福建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城市学院签了校企合作和科研项目合作,我们委托他们对我们的员工进行全面的培养。我们在厦门率先做了助老员的管理条例,把老人的数据信息化标准建立起来,委托学校对我们助老员进行培训。

中国网海峡频道:健康对我们的老年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公司在老年人健康保养方面有做过哪些相关方面的探索?

刘方晓:老人的身体机能和健康技能是不断在退化了,这是不可抗拒的。福建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苏有清教授在哈佛大学的时候创造了一套老人身体机能恢复操,我们把它拍成3D动漫,给老人进行健康方面训练,在配套一些止痛膏,按摩贴、骨质疏松口服液等药膳帮助老人提升自己的身体机能。我们和台湾企业成立“笑星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主要是帮助老人做中医、看养、中医治疗,包括一些养生知识和健康营养知识方面业务,不断地帮助老人恢复自己的身体机能,延缓它的衰老。

中国网海峡频道:目前我们的养老产业的发展出现供给与需求的错配严重,产业需要转型和升级等等的一些问题,请问我们通过哪些方面创新来实现养老供给改革?

刘方晓:用大数据分析促进养老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养老需求非常旺盛,养老的问题一直解决不了?是供给不足吗?实际上也不是。经常说,养老供给不足是都是指医疗部分。我们做了个调查,厦门在2017年中医诊疗的机构有300多家。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一方面是旺盛的需求,一方面是过度的供给,为什么养老一直得不到一个很好的解决?我们认为,主要是信息不对称,需求和供给信息没办法完成沟通匹配。我们的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就是要完成这个信息对接。让商家找到老人,让老人找到商家。

中国网海峡频道:我们公司在厦门或者是全国养老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相对于其他的养老机构来讲,我们公司的特色是哪些呢?有没有积累的哪些可复制的经验。

刘方晓:我们做养老做了十年。我们最自豪的就是可复制性操作。在沈阳,当时我们就派一个人过去,按照我们的标准、管理体系、软件平台,很快就搭建起了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一年做了几千万业绩,沈阳政府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提供信息服务,与服务商建立共生共融的生态圈。公司发展情况,去年12月,我们和杨明资本签了A轮的融资3000万,我们仅释放了10%的股份。当然,我们会有B轮、C轮、 IPO,我们觉得要以资本的力量,占领全国市场,然后尽快的把养老这个产业做上市。

中国网海峡频道:您觉得我们现在居家养老还存在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吗,企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比需要政府或者是社会提供一些政策或者支持?

刘方晓:对比美、欧、日的养老,我们还是处在初步的阶段,政府的投入还是不足的。比如说日本,它的长期照顾险。支付90%的老人的养老费用。我们中国人口基数很大,政府没有办法支付养老这部分费用。养老是一个服务性产业,市场非常大,需要政府的扶持。我们在节奏上、定位上不断地在探索,希望政府给我们更多的支持,我们也走得更远,我们希望跟市场的变化一起进步,把自己做强、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