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鲫鱼升级在即,将为我们带来哪些惊喜?

鲫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备受国人喜爱的河鲜之一。它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对肌肤的弹力纤维构成能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是女性酷爱的养颜佳品。鱼肉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鲫鱼缺点是鱼刺太多,价格也略贵,但是小小鱼刺阻止不了人们吃鲫鱼的欲望,中国人每年要吃掉鲫鱼约300万吨。

餐桌上的鲫鱼升级在即,将为我们带来哪些惊喜?

美味的鲫鱼汤

食用的鲫鱼,主要依赖养殖,因为在自然水体中,野生鲫鱼生长缓慢。如今,随着农业农村部公告全国水产新品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团队培育出的高产异育银鲫新品种"中科5号"榜上有名。预计未来(3年内)会替代现有的"中科3号",成为鲫鱼养殖的主要品种,走上百姓的餐桌。"中科3号"占现有鲫鱼养殖市场的80%左右。

餐桌上的鲫鱼升级在即,将为我们带来哪些惊喜?

刚出膜的“中科五号”幼鱼

与"中科3号"相比,"中科5号"有哪些优点呢?

1、饲料成本有望降低

科研人员介绍,"中科5号"在低蛋白的饵料系数下,即投喂低蛋白(27%)低鱼粉(5%)含量饲料时一龄鱼的生长速度平均比"中科3号"提高18%;而"中科3号"则需要在31-32%的蛋白饵料系数下才能生长较好。在渔业养殖中,饲料占总成本很大比重,"中科5号"生长更快,需要的饲料(动植物蛋白质)更少,意味着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可大幅度降低,养殖效益提高。

餐桌上的鲫鱼升级在即,将为我们带来哪些惊喜?

实验室中的“中科5号”

2、抗病力强,药品残留会更少

"中科5号"与"中科3号"相比,感染鲫疱疹病毒时存活率平均提高12%;养殖过程中对体表粘孢子虫病有一定的抗性,成活率平均提高20%。水产养殖中,渔业用药、防治病害是少不了的,"中科5号"抗病力更强,养殖户用药频率和数量将会下降,鱼药残留会降低,鱼更健康美味。

3、鱼刺会减少

"中科5号"6月龄和18月龄时肌间骨总数分别减少9.47%和4.45%。"肌间骨",就是俗称的鱼刺。虽说降低的数量有限,100根刺少那么4--5根,终归是少了点。对于哪些喜欢鲫鱼的美味,又不擅长挑刺的吃货来说,是个福音。

餐桌上的鲫鱼升级在即,将为我们带来哪些惊喜?

桂建芳院士

上图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让我们为他和他的科研团队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