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环保新规 各机构这么看

一、7月2日,发改委发布《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对污水处理、固废处置、节能减排等多个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做出了指导。

申万宏源点评:水、固、电绿色价格改进全面推动,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价格机制。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健全固体废物处理收费机制;建立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价格机制,建立有利于再生水利用的价格政策;健全促进节能环保的电价机制,完善部分环保行业用电支持政,2025年底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污水处理企业用电、电动汽车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港口岸电运营商用电、海水淡化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机制完善后,将提升水价及固废处理价格,激发水处理及固废市场发展,尤其将以蓝天保卫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为主。

投资建议:本次发改委发文旨在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并着重强调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价格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价格提升将直接利好运营企业,包括供水能力最高的首创股份,以及固废运营龙头启迪桑德。

中信建投点评:绿色价格机制的落地会推升环保服务价格,扩大环保市场容量。首先,只有价格上升才能满足“合理盈利”、“提供激励”的要求;其次,计量收费、差别化收费等更加精细的定价方式将增加对高污染企业的收费;最后,绿色价格机制新纳入了城镇居民用户、农村用户等以往未覆盖的对象,扩大了环保企业的收费范围。

投资建议:当前,环保行业仍保持高速增长,但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绿色价格机制的实施从服务价格和市场容量两个方面利好行业,有利于运营资产的估值提升,提振市场对于长期投资的信心。推荐项目质量高、运营能力强的标的瀚蓝环境、国祯环保、金圆股份和龙马环卫。

招商证券:从长期来看,环保投资的资金来源最终将落实到受益于环境质量改善的居民身上。目前, 我国居民在环保相关的支出严重不足,未来的环保产业 中与民生相关的部分 ,将从 B2G 向 B2C 转变, 而与工业生产相关的部分,将继续 B 2B 模式,但收费机制更加顺畅严格。 未来 环保费用的增加对居民生活 、工业生产 并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但会显著缓解政府的 财政支出压力 ,

这也是环保投资能够最终兑现的长期核心驱动 ,是 让“绿水青山”变成 “金山银山”的有效机制保障 。

面对环保新规 各机构这么看

二、7月3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对于6月20日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所提及的重点进行了充分的阐述。

民生证券点评:本次 《 计划 》 整体上承接了过去《大气十条》的指引工作,要求各省份确保全面 实现“十三五”约束性目标 ,主要内容包括, 四个行动重点:重点防控污染因子是 PM2.5 ,重点区域是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和汾渭平原, 剔除珠三角新增汾渭平原,重点时段是秋冬季,重点行业和领域是钢铁、火电、建材等行业以及“散 乱污”企业、散煤、柴油货车、扬尘治理等领域 ;优化四大结构 : 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 强化四项支撑:环保执法督察、区域联防联控、科技创新和宣传引导;实现四个明显: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三、2013 年“两高”司法解释的出台,推动了危废处置行业的快速发展。并且伴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于危废监管的趋严,广东、湖南、山东等不少于9个地方政府纷纷推出本省的危废处置“十三五”规划。

广发证券点评:“十三五”是地方政府集中部署危废处置规划的第一个五年,将开启危废处置行业的快速成长期。从各省“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来看,大部分省份规划2020 年实现危废处置利用率90%以上,实现处置能力和产生种类数量的匹配。

各省危废十三五规划新增的处置利用规模都比较大,广东新增156%、浙江新增156%、福建新增164%、四川新增5 倍(基数小)、河北新增33%、山东新增5.4 倍,说明当地处置缺口较大。

各地规划的新增危废产能中,无害化占比较高,广东占70%以上,浙江新增无害化76 万吨vs 资源化25 万吨,福建占56%以上,山东占32%(资源化处置需求相对较多)。

当前危废处置行业供不应求,危废处置行业在环保各子行业中呈现出突出的盈利能力。

同时,危废处置的支付方是产废企业而非地方政府,危废处置应收账款较少、经营性现金流较好。清废行动第一阶段清查出3800多万吨固废,加之个别地方政府领导因危废处置监管不善受到处罚,或将“自上而下”推动危废处置需求加速释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