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话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淮州新城的瑞光塔建于何年?

「新城话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淮州新城的瑞光塔建于何年?

站在淮州新城淮口大桥,远眺对岸蛇山,一座建于山顶、矗立高地的白色佛塔映入眼帘,居高临下。一直以来,它都是淮口镇人眼里,是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标老建筑。而这座佛塔始建于何时?背后又有怎样一段历史故事呢?

瑞光塔,俗称白塔。背靠瑞光寺(俗称白塔寺),面临沱江,塔为楼阁式,塔基用条石砌成,面阔八米,塔身方形,十三层。目前通高三十三米,全用素砖建成,黄泥、白灰浆砌,塔身底层6.8米见方,各层渐次收缩,直至塔顶,每层均为仿木楼阁四楹三开间,所异于其他佛塔的是底层西方开门。底层有斗拱七个,转角铺作有假昂。塔为空心,内置右旋式顺时针砖砌磴道可达第十层。每层设佛龛,并在当心间有卷洞假门,左右侧门也有卷洞假窗。在第十层的内壁老墙皮上还有隐约可见的彩画痕迹和一条墨书题记,文曰:“府城孙寄行宝祐癸丑仲夏吉日到此游”。为此塔建造年代的下限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依据。

瑞光塔原有铁铸高大塔刹,据传,清代被雷电击落,除此以外,此塔经历了千百年来风雨侵袭和地震威胁,却仍巍峨雄立沱江之滨,装点着淮州古镇,有力的证明了古代建筑水平和劳动人民的精湛艺巧。登塔眺望,远观山光,近览水色,绚丽景物,历历在目,发古幽思,激人情怀,确为一处市郊旅游胜地。

「新城话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淮州新城的瑞光塔建于何年?

瑞光塔

此塔究竟建于何时?据《县志》记载:“瑞光塔在怀口镇白塔山,创始无考,隔江为怀安军故址,则也唐宋来有之矣①”。具体年代不详。过去大家公认为宋塔。近年在瑞光寺侧发现一块明嘉靖三十二年《培修本庙碑记》,其中有云:“佛塔胜景创自东晋,以至宋代绍兴十八年岁次戊辰之秋,寺住持僧悟明禅师经理培修”。加上瑞光寺曾有石刻楹联云:“太平古刹卓乃汉宣垂建;宝塔祥光原由东晋初修”。

(此联已残,80年代已损毁)塔基东面还有隐约可识的一副镌刻对联云:“晋武洪都×壁×;××怀镇塔碑x。”由于这些原因。遂又有塔建于东晋之说,但经过考证,其似仍应以建于宋代较为可靠。

「新城话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淮州新城的瑞光塔建于何年?

瑞光寺观音殿

——西魏时,此地始建为金渊县,唐改金水,宋置怀安军辖金堂、金水二县。东晋时,虽曾以此地建立金渊戍,但仅为军队驻地,不是行政建置所在,是否有大量居民及佛寺?尚无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隋代以前四川古塔多为木塔,据记载,隋代益州福感寺、法聚寺塔,楚州、利州、信州舍利塔,隆州禅寂寺、梓州华林寺塔,雒县宝兴寺塔,晋源等众寺塔都是木塔。唐宋时才多建为砖、石塔②。

——我国早期佛寺布局是“寺塔一体、塔踞中心”。一般塔都建在寺庙中心,唐代以后,塔才移建殿后或另建塔院③。瑞光塔不在瑞光寺中轴线上,实即建于瑞光之塔院,亦可证不会早于东晋——唐宋时,四川佛塔以方形为主。此塔亦为方形,而且门窗、过洞及外墙与塔室间均用宽4.5,厚1厘米的扁铁条加固,施工精良,这些做法都是四川宋塔固定的工艺规程④⑤。

——宋人王象之于嘉定年间编纂的《舆地纪胜》对怀安军各塔。

如三学山鹦鹉舍利塔、支提石塔等均有记载,但对此塔从未涉及,说明当时可能尚无此塔,说曾于绍兴中培修此塔疑点重重。

根据以上各点,不能只看佛寺碑记和寺庙对联,有的虽可作为史料,但也有寺僧为炫耀本寺资历而夸大其词。瑞光塔从史料记载及其结构等看,说是南宋嘉定之后、宝祐之前所建,更为可靠。

2006年,淮口瑞光塔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注:

①嘉庆《金堂县志》卷三《山川下》

②③④:见林向《四川名塔》

⑤《舆地纪胜》粤雅堂版第一百六十四

(文/图 编辑: 金堂新闻中心驻淮州新城记者站记者张冬雪 何城凤 邓祥勇 通讯员 李亚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