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扶贫三引一带」“三引一带”助力木引党建扶贫双推进

近年来,木引镇强化组织引领,立足实际,以果为媒,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党建示范带和万亩精品水果之乡,因地制宜发展以优质李子为重点的精品水果产业,力促“三引一带”党建扶贫开花。

「党建扶贫三引一带」“三引一带”助力木引党建扶贫双推进

亮丽一新的“木引水果之乡”

引产业到镇,推水果增量提质

在抓产业发展上,采取“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示范、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的模式,发展柑橘、柠檬、优质李、樱桃、葡萄、猕猴桃等精品水果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各具特色。

达到连片500亩以上的有丛里村农旅结合的柑橘园1个、云保村柠檬园1个,以及高山村猕猴桃种植1处,同时形成5070亩的休闲农业观光优质李精品水果产业园,一、二、三号基地分别落地在木引、水井、纳猛、摆落、高山五个村,构建规模发展产业的抱团格局正铺开。

两年前,木引镇主打产业优质李落地成规模后,群众主动谋发展的积极性高涨,通过两年时间,发展了优质李种植6000余亩,实现全镇村村种植优质李,逐步建成以紫罗公路为主轴的丛里—木引—摆落“十里水果长廊”,切实夯实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基础

「党建扶贫三引一带」“三引一带”助力木引党建扶贫双推进

丛里村柑橘产业种植基地(王友方摄 )

引企业到村,兴产业利益联结

木引镇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和方式谋划经营农业,让企业和村支部、基地链接发展,破解农业“散、粗、弱、小”的困局。2015年以来,先后引进上市企业海升公司和贵州天纯公司入驻,采取土地流转实现基本收益、利益联结保障脱贫出列,以及“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的模式,通过注入扶贫资金参与企业(公司)经营,实现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

据木引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流转的1.3万亩土地中,水果种植面积达1.05万亩,覆盖12个村1800户9500人,其中贫困户385户1508人。在土地流转资金上,涉及群众累计获得收益624万元,先后有89户431人通过水果种植、水果产业带动实现增收脱贫。

“贫困户能就近务工就业、村集体有增收在于扶贫项目资金。”据了解,目前全镇已吸纳扶贫项目资金1000万元,覆盖贫困户500户和8个村集体,贫困户前三年分别按5%、6%、7%的比例参与分红,项目产生效益后,资金变股金,预计贫困户户均增收7500元以上,村集体年均增收4万元以上。

「党建扶贫三引一带」“三引一带”助力木引党建扶贫双推进

木引镇党员带富能手培训

引技能到户,提升致富带富能力

通过罗甸天纯公司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分级处理、统一品牌打造”的模式,由公司提供苗木和技术服务,消除群众后顾之忧,引导农户自主建基地。通过示范,带动全镇特色产业种植基地11个,面上发展优质李1万余亩。

入驻企业注重加强技术运用和推广,采用集成水肥一体化、土壤实时监测、化学疏花、机械剪枝、高垄排水、覆膜抑草等先进栽培技术,切实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附加值。

依托精品水果产业园技术资源,与海升丛里园连接,建成种植培训的精品水果产业培训中心,通过室内理论授课和室外种植基地实际操作培训相结合,采取召集种植户集中、种植户到企业种植基地咨询、邀请技术人员入户指导等方式开展培训,实现种植群众户户有1人接受种植技能的培训。

「党建扶贫三引一带」“三引一带”助力木引党建扶贫双推进

高山村猕猴桃、蜂糖李基地

带增收到人,拓宽脱贫攻坚路径

木引镇以门面免租的方式激励当地党员带富能手就地创业,扶持壮大木林森服装有限公司和天翼静音卷闸门公司两家小微企业,两家微型企业就地解决固定就业101人。

天纯农业和海升丛里园入驻木引土地流转后发展产业,当地的劳动力得到有效释放,而企业在基地建设、日常管理中优先优惠聘用当地农户参与公司管理和劳务用工,进一步增加和拓宽群众收入。为当地农户提供固定工作岗位50个以上,每天可提供临时岗位近100个(盛果期可达200个以上),人均月收入超过2000元。截至目前,两个产业园已先后吸纳当地4万多个劳动力进园务工,累计发放工资近500万元。群众就近就业,拓宽了增收渠道。

据统计,2015年以来全镇通过扶贫资金入股产业项目总资金达1500.0537万元,共覆盖贫困户873户3660人,累计发放分红金83.9399万元,户均实现增收961元以上。

「党建扶贫三引一带」“三引一带”助力木引党建扶贫双推进

优质李种植基地

「党建扶贫三引一带」“三引一带”助力木引党建扶贫双推进

来 源 | 木引镇 县委党建办

作 者 | 林 娟 韦凤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