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尋根:還原變卦的真實含義

易經尋根:還原變卦的真實含義

周秋鵬

使用易經的卦象系統進行預測的人,都知道變卦這個名稱。從大量的書籍和文章中解釋,變卦是卦象中的某根陰爻或陽爻發動,有的是進入陰極或陽極狀態,形成陰爻變陽爻、陽爻變陰爻,變出了一個新的卦象。所以預測的時候會起出一個主卦,還有一個變卦。把主卦當成事情開始的狀態,變卦當成事情結束的狀態。也有人起出卦象後,找到發動的那一爻,到《周易》去查看那個卦象和那根動爻的解釋,再找變卦中相同位置的那根一爻,把這兩根爻當成事情的始末。

由主卦的爻動、爻變,產生新的卦象,就是變卦。這個概念已經形成了廣大易經應用者的共識。至於在預測實踐中的有效性和準確率如何,只有應用者自己知道。

本文追溯到易經的源頭,從先天八卦開始,看看最初的變卦是指什麼。因為伏羲剛剛設計出先天八卦圖時,連文字都沒有,所以也沒有易經的概念,更沒有變卦一說。八個卦象,代表了太陽經過地球的八個方位。既是時間,也是空間。最初的變卦,指的是時間和空間的變化,比如太陽昇起之前,屬於震卦的區域,到了日出東方的時候,就變成離卦的區域了,隨著太陽的繼續升高,又變成了兌卦的區域。太陽到了中天,那就變成乾卦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在空間的位置不斷變動,卦象就變了。

最初的變卦就是指時空改變後,所對應的卦象也改變了。這是先天八卦形成的變卦概念。雖然遠古的人不一定會說變卦兩個字,但是他們知道,卦象是跟著時空改變的。所以俗話說:怎麼過了一段時間,換了一個地方,你就變卦了?

後來古人在先天八卦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了六十四卦。就是把兩個三爻的卦重疊成六爻的卦。為什麼要重疊呢。因為古人發現,按照先天八卦的變卦路線過於簡單,比如乾卦,過一會只能變成巽卦,坎卦,過一會只能變成艮卦,而事物的發展可能是多角度、多方向的。所以發明了重疊卦。

重疊卦分成上卦和下卦,下卦代表現在,上卦代表未來。上下卦代表不同的時空。模擬事物將從現在的時空進入未來的時空。這裡變卦是指,隨著時空的推移和變化,事情的發展將從下卦,變成上卦。

如果認真閱讀易經《乾為天》一卦,就會發現上卦和下卦,是隨著時空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的。下面三爻是下卦的區域,上三爻是上卦的區域。說明當發展到第四根爻的時候,卦已經變了。所以現在的人占卜,先佔出一個卦象,然後又根據卦象裡的爻,變出了另一個卦象,可能是一種錯覺。

比較接近周易的變卦模式的,是京房的六爻納甲系統,他認為每個卦象的爻是從最下面一根開始,一根一根往上變的,一直變到上五爻後再往下變,每變一爻形成一個新的卦象,把每一根變動的爻當成世爻,相當於全卦的首領。但這也跟大家熟悉的變卦是兩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