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到心碎的唐詩,王之渙千古詩詞經典,《涼州詞》賞析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贊

你喜歡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


《涼州詞二首·其一》

唐朝·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美到心碎的唐詩,王之渙千古詩詞經典,《涼州詞》賞析

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載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旗亭畫壁”的“異”事,雖然不一定可靠,但卻反映出當時此詩即受到人們的喜愛。

首句出人意表,先描繪出如此奇特的畫面:蜿蜒奔流波翻濤湧的黃河,如同一條飄飛的長長絲帶高掛白雲間。這真可謂神思妙想,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讚。但是,詩人的這種描繪,並非隨心所欲,而是根據了繪畫中特有的透視法。透視法的視覺印象是,凡視線以下的物體,距離愈遠,它在畫面上的位置愈高。黃河只是在地面流,無論如何不會與天相接,但是,當王之渙由下游縱目向上遊觀望,隨著視線的延伸,卻覺得腳下的黃河愈遠愈高,以至於“遠”“上”到“白雲間”。

美到心碎的唐詩,王之渙千古詩詞經典,《涼州詞》賞析

詩人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能抓住這種視象去創作,從而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名句,也採用的是同一觀察法。所不同的是,李白的視線運動是自上而下、由遠及近,攝取的是黃河“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氣勢;而王之渙的視線運動則是自下而上、由近及遠,攝取的是黃河源遠流長的閒遠儀態。

第二句仍接著寫景。“一片孤城”是近景,“萬仞山”則是遠景。遠處崇山峻嶺的映襯,愈顯得邊城的孤危,整個意象悲壯而蒼涼。詩寫到這裡,仍未出現人物。但是,既有這樣一座“孤城”,則會有戍邊的將士。詩人擷取這種悲壯蒼涼的意象,其目的,正在於為下兩句寫戍邊將士的心態作準備,進行環境烘托。

美到心碎的唐詩,王之渙千古詩詞經典,《涼州詞》賞析

三、四兩句,由聞笛入手寫將士們的心態。樂府《橫吹曲·折楊柳》歌辭雲:“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邊地環境的荒涼,令將士們不堪;而羌笛奏出的《折楊柳》傷離曲調,更使將士們鄉愁難禁。但是,如僅僅只是在那裡一味地“怨”“楊柳”,則本詩就完全成了另外一種情調。這兩句詩的關鍵之處,就在於“何須”二字作轉:玉門關外這樣的苦寒邊地,春風不度,楊柳難青,無法折楊柳寄情,既然如此,羌笛有什麼必要再吹奏《折楊柳》這樣傷離的曲調呢?兩句詩中,既寫出了戍邊將士的思鄉怨情,同時又抒發了他們豁達的胸懷;悲中不失其壯,慷慨悲涼,與中唐以後某些邊塞詩的衰颯頹唐情調顯然不同。正因為如此,這首詩成為典型的盛唐之音。


你喜歡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

↓↓ 記得點贊,喜歡就分享和收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