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古城國際民謠季:和聲交融獻禮「一帶一路」

6月,夏日之夜的即墨古城,市民遊客絡繹不絕。一曲曲美輪美奐、傳承和創新並重的電錫塔琴音樂,把“2018即墨古城國際民謠季”推向了高潮。來自上合組織成員國印度的“國寶級”大師Niladri Kumar精彩絕倫的演繹,可謂完美詮釋了2018即墨古城國際民謠季“國際化視野、傳統音樂和現代音樂融合,跨界、傳承和創新並舉”的主旨內涵。這一讓世界文化相融、民心相通的音樂節活動落地,不僅是給上合組織峰會的一個獻禮,更為“一帶一路”文化板塊增添了新內涵。

在這個遇上端午節、父親節的“2018即墨古城國際民謠季”裡,在即墨古城縣衙廣場的互動舞臺和學宮 “民謠在路上”workshop上,也如約上演了致力於世界音樂演出的Balkan Awareness樂隊、自帶西域遊牧民族氣質的沙棘草樂隊,以及用方言進行創作的馮翔的精彩表演。同樣是國際化和民族性的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征服了現場的遊客和市民。

國際、古典和現代交織 印度“國寶級”大師精彩演繹

Niladri Kumar是印度錫塔琴世家第五代傳人。Niladri Kumar 4歲開始學習錫塔琴,6歲登臺;他的父親、導師Kartick Kuman師承Ravi Shankar(拉維·香卡)。Ravi Shankar是印度一代西塔琴大師,三項格萊美獲獎者、印度國寶勳章Bharat Ratna獲得者、甲殼蟲樂隊吉他手George Harrison的恩師、美國著名女爵士歌手Norah Jones的父親。

即墨古城國際民謠季:和聲交融獻禮“一帶一路”

印度國寶級大師Niladri Kumar是全球公認的偶像,他不僅是傳統和古典音樂的傳承者,更引入了現代和跨界的元素,是創新和國際化的開創者。

在“民謠在路上”音樂工坊,以及鴨綠池戲臺,國際音樂大師Niladri Kumar帶觀眾體驗了一場古典與現代、民族與世界的音樂之旅。錫塔琴繁複的操作和稀有的特性,在其雙手之下變得馴服、自然、和諧,天籟之音赫然天成。

表演合奏時,朋友們之間一個眼神溝通,使紛繁複雜的節奏達到完美契合,以至確保演出高質量的完成,音樂與表演者達到完美結合。

大師手中每次變幻無窮的節奏,使表演現場的高潮一浪高過一浪,跟隨他的音樂一起搖擺。

即墨古城國際民謠季:和聲交融獻禮“一帶一路”

憑藉淵博的知識、嫻熟的技巧、敏捷的手指、精彩的演奏、迷人的個性、對錫塔琴的實驗以及獨特的音樂風格,Niladri Kumar使錫塔琴和古典音樂更容易與年輕一代的心靈接近、被喜愛和欣賞。

Niladri Kuma在錫塔琴上磨練出獨特的技藝,對傳統和古典風格有深刻的理解,發明了一種融合吉他特色的改良錫塔琴——Zitar,在文化上重新定義了觀眾觀看印度古典音樂的方式。Niladri Kumar通過電錫塔琴,成功地打開了通往更廣闊道路的大門。錫塔音樂擴展了音樂領域的邊界,融合了傳統和現代兩個世界的精華。

Niladri Kuma在20餘個國家的專輯中獲得了無數獎項,在全球舉辦多場無與倫比的演出,並在音樂領域對印度電影產業做出巨大貢獻。作為印度最耀眼的明星之一,Niladri為許多人帶來了輝煌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東西方和鳴,中國故事的世界表達

除了印度錫塔琴大師Niladri Kumar,整個古城民謠季,還有哈薩克斯坦Turan樂隊、、俄羅斯DAO Music等上合組織國家的音樂家,波蘭、烏克蘭、法國、加拿大等地的Dagadana、DuOud、Ember Swift等藝術家齊聚一堂,奉獻了風格迥異、民族特色與國際表達兼具的精彩演出,用音樂這種全世界通用的語言直觀展示各國風貌,開展音樂藝術交流。

而來自國內創新和民謠的音樂陣容也亮點紛呈:臺灣華語樂壇傳奇人物陳彼得,被劉歡盛讚為“音樂詩人”的馬條,90後新生代民謠音樂人趙美麗、桂雨濛、曉月老闆、牛牛(劉莉旻)和當下華語民謠中堅、民謠搖滾音樂家馮翔等等。

致力於世界音樂演出的Balkan Awareness現身音樂人工坊現場演出,讓人們感受多維度的國際傳統經典和創新音樂。主要成員Dennis以奇妙的和絃和旋律聞名,被譽為“靈感之洋”。耳熟能詳的網絡神曲“小蘋果”經過樂隊成員的演繹,變成了一部堪稱世界級別的音樂作品,大家無不為大師們精湛的表演鼓掌。

即墨古城國際民謠季:和聲交融獻禮“一帶一路”

Balkan Awareness半數的樂隊成員來自毛里求斯,作品源自傳統音樂,經過國際化的洗禮,變成了別有韻味的藝術作品。

自帶西域遊牧民族氣質的沙棘草樂隊,用吉他、手風琴、冬不拉、非洲鼓“民謠標準配置”。民謠還是那個民謠,不過摻入其中些許西域風情味道。他們的作品通常將常用樂器與現代音樂結合在一起,令其迸發出特別的化學反應,“不訴說矯情的少年心事,卻唱出一方土地的風沙民謠”,是他們作品帶來的感受。

即墨古城國際民謠季:和聲交融獻禮“一帶一路”

作為方言民謠的一面旗幟,馮翔的演繹特別讓人感懷。漂泊在外的異鄉人,聽見用自己家鄉話唱出的民謠時,心中思鄉的無限感慨終將有處可去了。縣衙前廣場的舞臺上,“翔叔”翻唱了幾首經典的外國民謠之後,接著在“冬天臘梅花,夏天石榴花,晴天都是人,雨天都是伢”的歌聲中結束了下午的互動演出環節。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每個人的家鄉不一樣,可是“翔叔”唱家鄉的感覺唱到了人人心底。

即墨古城國際民謠季:和聲交融獻禮“一帶一路”

可以說,整個即墨古城國際民謠季,既有東西方的和鳴,也有中國故事的世界表達。

據介紹,來自各國的音樂家們除了演出,還將走下舞臺,在戶外街區零距離為觀眾演出,在“民謠在路上音樂人工坊”中與報名,還能參與國內民謠音樂人共同排練、手把手教學。而“即墨古城新樂府音樂家駐留計劃”,通過駐留計劃,讓全世界的優秀音樂人有機會深入即墨古城生活、創造,通過駐留期間的作品和音樂這種通用語言,向全世界傳播古城風貌。

致敬一路一帶的文化落地 獻禮上合組織峰會

“即墨古城是一個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即墨古城國際民謠季也應該是一個充滿文化自信的文化大事,成就一路一帶的國際民謠盛事。”即墨古城國際民謠季策劃人、十三月文化創始人盧中強介紹,整個民謠季,30組百位國際音樂家,將在即墨古城參與音樂家駐留、跨界融合創作、外景錄製、日常演出、大型音樂會、藝術作品出版留存、音樂家親子互動等一系列活動,打造一場跨時3個月的“2018即墨古城國際民謠季”。

即墨古城國際民謠季:和聲交融獻禮“一帶一路”

國際和民族的交融、傳統和現代的交匯、古典的傳承和創新......即墨古城國際民謠季上,這些文化上的交流、合作、碰撞,與上合組織以及“一帶一路”倡導的開放合作、文化交融可謂不謀而合,成為最佳的文化獻禮之一。

即墨國際民謠季,十三月文化的兩個較為成熟的品牌——“民謠在路上”和 “新樂府”,實現了有力支撐。“新樂府”帶領中外音樂家,完成一路一帶中外音樂家合作計劃的一張專輯的錄製。包括法國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創新融合烏德琴演奏組合Duoud來到即墨古城,以即墨古城的非遺項目戲曲柳腔和盲人大鼓書取材,在街頭實景錄音。此前幾年,新樂府一路一帶中外音樂家合作計劃已經完成了中國打擊樂+馬頭琴與比利時模擬電子音樂家Lynn Cassiers、古箏+阿根廷音樂家Simja Dujov、琵琶+以色列放克電音Shtuby等多個項目。

民意相通,需要文化相融。即墨古城國際民謠季通過文化途徑,藉助民謠的模式,不僅賦予城市以標誌性文化傳承和內涵,帶動文旅產業,而更重要的是,為“一帶一路”的文化交流和民意相通創造了生動鮮活的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