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店不賺錢?請拋棄「底薪+提成」,換成這個模式!再試試看

一家門店要做好必須依靠老闆和員工共同經營,如果員工沒有面對結果的動力,這有門店即使有再好的產品,也賺不到錢!

一家牛肉店的服務員為何如此怠慢?

前幾天,我與團隊到某機場搭乘早班機,打算在過了安檢後用早餐,於是我們直奔一家牛肉店而去,因為上次就在這家牛肉店吃的牛肉麵,新開的,大家評價不錯。

當我們興致沖沖地趕到這家店門口,服務員居然這麼告訴我們:“現在是早上6點,我們還沒準備好出品,你們這麼多人趕不及的,因為要15分鐘以後才能做好(我們是6:55分的航班)。”細聽這話,應該是趕客的節奏吧!我們一行經常通過這個機場出發,上次我們坐的也是這班飛機,也是這個時間點來吃的牛肉麵呀。最後,我們只好悻悻離去幫襯了對面的餐廳。等我們用完餐,看到那家牛肉店依然是空空如也。

門店不賺錢?請拋棄“底薪+提成”,換成這個模式!再試試看

還有一個真實的案例,我們公司對面有一家餐廳,如果在公司上班我會經常和同事、朋友去這裡用午餐,可是這家餐廳的部長、服務員從來就不認識我們,服務上跟新客也沒有任何區別,服務都只是走流程,感受不到友善、熱情。

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員工為何如此怠慢“上帝”?

我想關於問題的根源肯定就是這麼兩個原因:

1、老闆自己肯定不在門店工作,交給店長或員工自己幹活。

2、店長、廚師、服務員拿的應該是固定工資和底薪+提成,多幹少幹、幹好幹壞一個樣。

門店不賺錢?請拋棄“底薪+提成”,換成這個模式!再試試看

這不由得要引起我們的反思了,如果這家牛肉店是老闆親自服務,他肯定會這麼招呼“對不起,你們可以稍等一下子嗎,我們最多10來分鐘就能準備好,不會讓你們誤機的!”甚至,他們可能在6點之間就已經準備好出品熱情迎客,不會錯失生意機會。

所以,員工是這種工作結果和狀態,不能怪他們,要怪只能怪老闆。因為老闆沒有建立共贏的激勵機制,員工拿的是死工資,怎麼幹都是一樣的收入,他們必然會失去努力工作的熱情。老闆如果不在現場,就要相辦法將員工複製成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複製人才的激勵 機制!

門店不賺錢?請拋棄“底薪+提成”,換成這個模式!再試試看

建議:月度工資上,讓員工和老闆一樣面對結果

1、服務員過去拿的固定工資是4000元,我會拿出其中的2000元,測算一下店面的幾個數據:一是每月點餐的營業額,二是酒水(特殊產品)的營業額,三是服務員下的預約訂單或歸屬客戶的營業額。從過去的數據中找到平衡點,然後與服務員的個人收入進行彈性設計,如果他們能服務比過去更多的顧客,就會相應得到更高的收入。

2、廚師過去拿的固定工資是8000元,我也會拿出其中的4000-5000元,測算一下店面的如下數據:一是每月營業額或出品量,二是廚房的毛利或成本率,三是客戶投訴或退菜。同樣與他們的收入掛鉤,他們只要能創造更多的出品、收入,適當降低損耗、減少浪費、提升品質,就會拿到比過去更高的薪酬。

3、店長過去拿的固定工資是10000元,我會拿出其中的6000-8000元,測算一下店的這些數據:營業額、毛利額或毛利潤、人創營業額、變動費用率、客戶投訴或退菜、員工流失與培訓等。同樣,如果店長帶領團隊能做出更好的結果與效果,他會相應拿到更高的收入。

門店不賺錢?請拋棄“底薪+提成”,換成這個模式!再試試看

建議:為廚師長設置KSF薪酬

某餐飲真實輔導案例

原來這個廚師長是固定工資8000元,門店的績效好壞與他的工資都沒有關係,這個廚師長要想加工資也沒有渠道,現在我們將他的薪酬做了全面的改變,讓他每個月都有機會加薪,而且不只一個加薪點,以後他只要做好這8個加薪點,他就可以自己為自己加薪了。同時門店也能實現利潤最大化!

門店不賺錢?請拋棄“底薪+提成”,換成這個模式!再試試看

廚師長KSF薪酬績效方案

具體設計方案操作如下:

1、 菜品銷售額

以後餐廳菜品銷售越好,你的收入就會越高,每個月超過指定的平衡點*萬元,每增加*元獎勵*元,如果低於平衡點,你的收入也會對應減少,這個平衡點採用的是過去12個月平均值,也就是說只要你比過去做得好,就可以加工資了。

點評:如果這家企業的業績趨勢是向上增長的,平衡點採用過去12個月的平均值,一般員工就會充滿信心,員工看到就是加薪的機會。

2、 菜品成本率

以後餐廳每個月都會公佈菜品的成本率,成本越低(當然不能低於*%)你的收入就會越高,現在行業水平是*%,而我們現在的平均值是*%,說明我們還有足夠的空間提升,如果你能做到行業平均值,你的工資能額外增加*元(測算數據給他看)。

如何才能降低成本,就需要你經常監督和管理廚房的員工,不要浪費原材。比如,老師這兩天吃的菜,份量都太大了,在老師提醒多次還是份量依舊,這就是一種浪費,要知道倒進下水道里的飯菜都是利潤。如果晚上還是份量依舊,你的成本率就無法降低,你的工資不但沒有增長,反而可能下降。

點評:在薪酬面談時,不僅告訴方案操作的本身,還要舉例把企業存在的問題找出來,讓員工能看到工資增長的可能性。

3、 人創菜品銷售額

人創銷售額=銷售額÷人數。也就是說,你要評估一下目前的銷售業績到底要用多少員工,每一個員工在企業是資本還是負債,你也需要對員工進行量化薪酬的改革,讓員工多勞多得,讓員工們搶著幹活,而不是消極怠工,以後員工多少與你的收入也是有直接關係的。

點評:如果沒有人創銷售的指標,廚師長可能會為了自己工作的便利性,經常找公司申請增加員工人數,重點是增加了員工並沒有帶來效益的增長,反而出現了“1個和尚挑水喝、2個和尚抬水喝、3個和尚沒水喝”的局面。餐飲行業的人工成本只會越來越高,企業要想保證利潤的持續增長,就必須要實現3個人幹5個人的活,發4個人的工資。

4、 退菜率

因為我們上菜速度慢,經常導致客人等不及就要求退菜,這對餐廳來說就是一種極大的浪費。這是以前的平均退菜率,只要你能優化流程、提前做好菜品的計劃,每天和服務員做好充分的點菜溝通,讓服務員充分地知道廚房的狀況,服務員就會和客人提前打好招呼,以降低退菜的機率。

點評:以前員工拿固定工資,生意越好就會越累、心情也會越不好,所以經常出現故意怠工的現象,因為有怠工行為,出菜速度自然會慢,最終導致客人退菜。

門店不賺錢?請拋棄“底薪+提成”,換成這個模式!再試試看

5、 水電氣費用率

利潤=銷售-成本-費用,在廚房能影響利潤的有:

1) 菜品:菜品越好,銷售就越高,所以有K1銷售額與你掛鉤;

2) 成本:原材料、輔料浪費越大,利潤就越少。所以有K2成本率與你掛鉤。

3) 費用:費用包括了人工和水電氣,人工成本我們用了K3人創銷售額來與你掛鉤,現在再用K5水電氣費用率讓你關注這些費用不要出現浪費的情況。

點評:如果廚師長把銷售、成本、費用都關注到位了,企業的利潤自然會得到大幅度地提升。

6、 菜品投訴次數

這個指標是告訴你,要關注菜品的質量,要想提高銷售額,又想要降低成本和費用,如果沒有這個指標,就有可能為了短期的績效,而失去了未來持續的績效,未來的績效就是消費者對菜品的口碑,讓消費者持續喜歡我們的味道,這才是根本。

點評:沒有消費者的滿意,就沒有未來持續的盈利和績效,餐廳的每一個人都要把消費者放在第一位,如何在消費者和企業利潤之間實現共贏,需要每一家餐廳去關注和平衡的。

門店不賺錢?請拋棄“底薪+提成”,換成這個模式!再試試看

7、 各崗位員工保有人數

因為有了人創績效,你自然會少用員工,但不能減少到影響工作效果和客戶滿意度,所以,我們對每個崗位都給你定了底線員工人數,如果低於這個人數就會少發你的薪酬,如果保持在這個人數以上,就會給你獎勵,所以你必須要保證每個崗位底線的人數在規定範圍內。

點評:餐飲行業招人不易,作為管理者必須要保證每個崗位的人數不能低於底線人數,員工可以離職,但必須在允許的範圍內。

8、 員工培訓

作為廚師長,自己的工作能力再好,也只是一個人的力量,作為管理者讓員工具備和自己一樣的能力,所以,管理者必須要對下屬進行培訓,提升團隊整體能力。

點評:沒有培訓,員工無法成長,員工不成長,企業績效肯定無法提升。

文章思路來源於:【績效考核】一書,中國績效研究院出品!想深入學習建議購買。附送網課視頻!

解決:員工流失快,執行力不夠,物料成本浪費嚴重的種種困惑,教你如何一步步盤活人才。書內附數十個行業設計案例!

案例點評:

1、KSF是以員工需求為導向,以激勵員工為導向,以平衡點分錢為導向;

2、KSF平衡點是平衡企業和員工利益的支點,超出平衡點即分錢,員工從此為自己做;

3、KSF不是目標激勵,KSF是讓員工自己把目標定高,因為目標越高,獎勵就越大,員工也希望自己能做到更高的目標。

4、KSF讓企業老闆和員工的利益趨同,員工工資高代表企業績效高,打破傳統員工工資是成本的負擔,最終實現人力資本。

門店不賺錢?請拋棄“底薪+提成”,換成這個模式!再試試看

總結:

時代在改變,粗放式管理已經成為過去!想要激發員工的創造力,想讓員工自發工作,永遠不能忽視員工對精神層面的訴求,要不斷完善企業的激勵機制!

門店不賺錢?請拋棄“底薪+提成”,換成這個模式!再試試看

如有薪酬績效的困惑,可以私信甘志凌老師!

運營 | 甘志凌

職位 | 宏成諮詢 首席績效諮詢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