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更深》:我從未愛過誰,比海更深

我們公眾號的定位是二次元相關內容,詢問過213大大,是否看到好看的日劇和日本電影也可以寫,應該是可以的。

《比海更深》是昨晚看完的,是枝裕和是個會講故事的導演。

阿部寬也是個會用神態演戲的演員,劇中奶奶的形象簡直是演活了這個角色。

前一陣子看到一個段子,說有個姑娘看了過多咪蒙的推送,就把自己的租來的房子裝修的十分豪華,因為咪蒙說房子是租的但生活不是租的。

然後房東把房子轉手賣了,把這個姑娘趕了出去,然後以市場價20%的漲幅租了出去,後來姑娘取關了咪蒙,過起了正常的生活,這是個段子,但彌足深刻。

比海更深講述的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故事,真的是非常平淡普通的故事。

我之前想,自己的生活是不是過於平淡了,沒有那麼多驚天地泣鬼神的事兒,是不是別人的生活,別人家的生活都是豐富多彩的呢?

我一直對別人的生活,其實沒什麼概念,沒有住過農村也沒有住過大院,我家裡也不是經常串門的類型基本都在自己的家裡貓著,關於別人的生活,我大多數都是從電視上看來的,有段時間我真的以為別人的生活都生活在high level上,要麼是在朋友圈裡曬旅行照片,要麼是在各種酒吧KTV,要麼是參加某某的演唱會。

以至於我每次從北京回到家鄉,都會覺得特別的空,家裡洋溢著老人的生活節奏,和精緻的生活氣息,在頭幾天的時候還可以,但時間一長就會覺得特別的無聊,小城市的玩法很少,連快餐和KTV都很少有,和高中同學和初中同學也逐漸斷了聯繫,畢竟生活圈子改變,有時候覺得挺恐慌的,也會擔心自己是不是過於獨了。

日本電影和其他國家的電影相比,比較明顯的差別是更多的是著眼於小處,對生活的細節的把控,日本的導演往往做的更好。歐美和中國的電影往往都是拍出的是基本不可能在生活中出現的事兒,用翻譯腔說話,青春片裡帶有好看的女孩子和打架、荷爾蒙,但這些在生活裡基本上不會出現。

是枝裕和的電影,海街日記和比海更深,都是這樣的生活片。

《比海更深》:我從未愛過誰,比海更深

開場,颱風來了。

鏡頭對準這個老太太,和女兒在討論花樣滑冰的叫法,埋怨著怎麼今年臺風來的這麼多。

整部作品都是特別安靜的,除了偶爾的背景樂插入,基本都是平靜的片子,但讓人捨不得關掉播放器。

老太太的一雙兒女,女兒在啃老,兒子立志成為一個小說家,但第一本小說得了獎以後一直反響平平。

說到底,兒女都在啃老,這在中國的價值觀裡已經是十分不能饒恕的行為了,但他們的母親還是以他們為榮。

老太太的丈夫和他一起生活了40多年,走了,走了以後老太太把老頭的衣服都燒了,只留下了幾個物件,似乎連懷念的必要都沒有。

這部電影,看的人十分的淚目。

  • 人走了以後,需要如何祭奠他呢?
  • 如果成為不了自己想要成為的大人,怎麼辦呢?
  • 我們的生活應該怎麼過呢?
  • 像作家兒子這種啃老的一族,為什麼母親能繼續那麼愛他呢?
  • 我們察覺不到的愛,究竟是怎麼樣的形式呢?
  • 三口人能開開心心的去撿彩票,是什麼發生了改變呢,究竟有什麼隔閡呢?

成為不了想要成為的大人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只要自己不後悔就可以了。

把相伴了50多年的人的物件燒掉,幾乎一件不留,反倒是對他最忠貞的證明了。我即將過去找你,留這麼多東西又有什麼用呢。畢竟已經熟悉的像是一個人了。

我從未愛過誰比海更深,莫不如說我們都在尋求這樣的愛,帶著期待去生活,帶著期待去尋找到比海更深的愛情和執念。

昨天看到一個微博的截圖,一個撿垃圾的阿姨在cosplay的現場撿垃圾時被採訪,阿姨說我不是acg用戶也不懂這些孩子們的愛好,但她們有愛好挺好的,人有愛好總是件好事吧,有一件熱衷於去做的事兒。我今年還要去西班牙參加表演,這就是我熱衷的事兒。

生活大概就是有追求的活著,去能折騰的地方自我實現。

《比海更深》:我從未愛過誰,比海更深

至於三口人放下隔閡去撿彩票的故事,情節設計起來稀鬆平常,卻時常使人熱淚盈眶。

在私密環境下的獨處,每個人將自己內心中最敏感最容易觸動的點就平白的拋出來,比如男主問前妻是不是有了新的男朋友的第一瞬間竟然是關心他們有沒有那個過。

前妻也是一樣,只是覺得丈夫不適合組建家庭,對他這個人的人品倒是沒有過多的微詞,只是不合適,只是性格不合適讓彼此分開,倒不是不能做朋友,也沒有給予多少深層次的傷害。

當在臺風來臨的恍如一場大夢的情景下,三口人能和睦的相處在一起。

【不再去說從前,只是寒暄,只是說一句好久不見。】

恐怕沒有比此更溫情的時刻了吧。

《比海更深》:我從未愛過誰,比海更深

但颱風終究過去了,夢境也終究會實現,倘若人類社會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大家都像野生猴子一樣的生活,不用考慮一夫一妻,只是你採果子我帶娃,恐怕也不會陷入這樣的尷尬境地。前妻帶著兒子頭也不回的走了,男主依舊期待著下個月的親子日,再次與兒子相見。

回不去了。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而濃密時而平淡,在恰當的時候濃稠,在不恰當的時候就平淡。一旦相處過一次,雙方的情緒記憶和體感記憶都不會忘卻,就沒有辦法再回到從前。

其實也挺好,人生總歸是一場單行線的長跑,我媽也經常教育我說“井死的河死不了”,意思是該死在井裡的人就沒辦法在河裡死去,冥冥之中自有註定,儘管我相信宇宙是概率性的而非決定性的,自由註定這種話往往是經歷過的人的唏噓之詞,心理上叫自我許願,但是,風景總在路邊,把持著不屬於你的人或事物或者關係,一定不是最佳的選項。

突然想起一句臺詞

—— 你不是能看見未來嗎?

—— 但是,任何人,都有改變未來的權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