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37字家训警示今人,全国五省为其修建祠堂

中国历史上的清官很多,知名度比较高的有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西门豹、西汉的赵广汉和黄霸、唐朝的徐有功和狄仁杰、宋朝的包拯、明朝的况钟和海瑞、清朝的汤斌和于成龙等等。其中名声最大的清官非包拯莫属,提起包拯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37字家训警示今人,全国五省为其修建祠堂

包拯生活于北宋年间,于公元999年出生,籍贯相当于现在的安徽合肥肥东。他曾担任过监察御史、户部判官、转运使、开封府尹、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为官期间,包拯体察民情,兴利除弊,注重生产,政绩突出;执法上,包拯廉洁公正,铁面无私,多次论劾权贵,敢于为老百姓申不平,有包青天之名。

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37字家训警示今人,全国五省为其修建祠堂

公元1062年7月3日(宋仁宗嘉佑七年),包拯病逝,终年64岁。宋仁宗赵祯亲临吊唁,并且为其停止朝议一日。包拯谥号孝肃,传世作品有《包孝肃公奏议》共十卷,被收入《四库全书》。

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37字家训警示今人,全国五省为其修建祠堂

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译文:后代的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果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上。不顺从我的志愿的,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包拯家训警示我们:做人不能贪图功名利禄,为人要正直。

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37字家训警示今人,全国五省为其修建祠堂

为了纪念包拯,全国五个省份建有包公祠。河南开封包公祠始建于金、元,历经明清多次修葺,拥有近千年的历史,1984年,开封市在包公湖上重建了包公祠。安徽合肥包公祠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包公曾在肇庆任端州知州3年,他大办实事、造福端州,广东肇庆包公祠位于肇庆城西,为纪念包拯而建。包公曾在河北沧州做官,后人为纪念包拯建设包公祠。江西高安市华林柏树村也有一座包公祠,该祠始建于明朝初期,多次重修,后惨遭损坏。

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37字家训警示今人,全国五省为其修建祠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