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服用中藥能否有效預防肺癌的復發、轉移呢?

採用中醫藥治療的患者常常要問:“中藥吃多久合適?”我們的回答是根據病情的不同和個體情況的差異,服用中藥治療至少2~5年的時間。下面看看中醫師是怎麼說的。

為什麼要長時間服用中藥呢?長期服用中藥能否有效預防肺癌的復發、轉移呢?

復發和轉移是惡性腫瘤的特性之一,也是導致手術、放化療失敗的主要原因。

中醫學對腫瘤的發生、轉移也有深刻的認識。中醫學認為正氣旺盛,氣血充盈,人體的臟腑功能正常,機體處於平衡狀態,不易患病;

患病後如能進行積極調治,使身體恢復平衡,便不易出現復發或轉移。正如《素問》雲:“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如機體正虛,則病生傳變,可促進腫瘤的發展、轉移。

《靈樞?百病始生》中記載:“虛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則傳舍於絡脈”,“留著於脈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積。或著孫脈,或著絡脈,……或著於腸胃之募原,上連於緩筋,邪氣淫?,不可勝論。”可見機體正氣的虛弱或不足是造成腫瘤的發生、發展與轉移的關鍵因素。

長期服用中藥能否有效預防肺癌的復發、轉移呢?

另一方面,“餘毒未清”是腫瘤轉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腫瘤經手術,放化療後,邪氣雖漸消,但仍有癌毒蟄伏體內。中醫學認為,癌毒具有性質隱緩,毒性猛烈、易於擴散,易耗正氣、易致瘀滯等特點,容易沿經脈、絡脈、氣血旁竄他處發生轉移。癌毒內積日久傷及臟腑功能,日久而生痰,形成痰毒交結;癌毒內積,阻滯氣機,血脈凝滯為瘀。

痰瘀互結,鬱久腐化,久則凝聚成毒。痰、毒、瘀三邪相互影響,形成痰瘀毒相互交結,促進了腫瘤的轉移。概括起來講,正氣虧虛及邪氣互結是造成或促進腫瘤轉移的根本因素,因此,相應而言,“扶正固本”與“祛邪解毒”兩大治療原則形成了中醫抗腫瘤轉移的兩大重要法寶。

中醫治療癌症的手段多種多樣,綜合起來包括湯劑,丸劑,散劑,膏方,還有中藥外敷,中藥泡洗,針灸,按摩,氣功等等,多種療法綜合應用,可以形成合力,達到防癌、治癌的目的。特別是中藥,根據個體化的特點進行辨證論治,針對癌症患者“正虛邪實”的病機,發揮有瘤治瘤,無瘤防變的長處。

由於腫瘤的發生非一蹴而成,人的體質稟賦於先天並受後天生長習慣的長期影響,若想通過中藥改善人體失衡的狀態也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過程。對於分期較早,手術根治的患者,如能堅持運動、調暢情志、合理安排生活飲食起居等,服藥2~3年可以考慮停藥;

中期的患者及雖病情較輕,但存在諸多臨床症狀或身體較虛弱的患者,則最好服藥3~5年後,再根據臨床情況考慮停藥;對於帶瘤生存的肺癌患者,則需要長期服藥。

總的來講,在長期服用中藥及採用其他中醫綜合康復的方法,可以預防或延緩腫瘤的轉移與復發。但中藥不是唯一的治療方法,心理因素、飲食因素、運動因素等等都對會影響身體的康復。在服藥治療的同時,積極採用中醫綜合康復療法(集中藥調理、心理干預、體能鍛鍊、營養指導為一體的綜合治療),才能更好地達到預防腫瘤復發、轉移,延長生命的目的。

若有腫瘤相關問題,可免費給予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