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鄉村播報橙二狗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當中,最為兇險的一刻,就是歷史上那一場著名的血腥宮廷政變:玄武門之變。


成王敗寇,鹿死誰手。李世民憑藉一場驚險的權力博弈,打破了繼位倫理,以殺戮鐵血上位,一舉完成了從藩王到君王的華麗逆襲。


那麼,當年追隨秦王李世民的10位“從龍功臣”,最後都下場如何?且聽峰子哥一一講來。



代號“長安斬首”行動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10人骨幹,在大唐王朝的“大腦”首都長安,發動了宮廷政變。


誅殺了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齊王李元吉,逼宮父親唐高祖李淵,隨後李世民被立為太子,不久後,李世民當上了皇帝,史稱唐太宗。


這就是歷史上駭人聽聞、大名鼎鼎的“玄武門之變”。(歡迎關注@峰子奇觀,趣史隨時看!)


10位“從龍功臣”最終下場如何?



1、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李世民最為信任的心腹,玄武門事件的重要幕後謀劃人,官至右僕射,爵至趙國公。同時,他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妹妹是唐太宗的長孫皇后,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公元649年,唐太宗逝世,遺旨令長孫無忌、褚遂良輔政。長孫無忌是唐高宗李治的親舅舅,皇親國戚,位高權重,長孫勢力在朝中舉足輕重。


後因唐高宗李治,執意要立武則天為皇后,朝中反對聲四起。反對立武為後的長孫無忌勢力,成為武則天的心腹大患。後來,長孫無忌因與武后多番爭鬥,失勢,被罷官流放。


公元659年,武則天黨羽許敬宗,誣告長孫無忌謀反。最終,在武則天的枕邊風下,李治令賜死,長孫無忌於家中自縊而死。不得善終!


2、尉遲恭(尉遲敬德)



尉遲恭(尉遲敬德),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一心腹猛將,官至右武侯大將軍,封鄂國公。在“玄武門之變”中,表現最為賣力,曾親手拎著太子李建成血淋淋的人頭,逼宮唐高祖李淵。


公元643年,尉遲敬德請求告老,唐太宗不捨,命其開府,儀同三司,可五天一上朝。公元645年,尉遲敬德隨李世民出征高句麗,回朝後,不問政事,在家養老,晚年迷信仙丹。公元658年,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諡號忠武。善終!

據說,尉遲敬德是個十分“奇特”的人,他面如黑炭,擅使鐵鞭,騎烏騅馬,與秦瓊(秦叔寶)被後世奉為年畫上的

兩大門神。又因尉遲恭年少時是個打鐵的鐵匠,所以還被後世鐵匠行業 尊奉為職業守護神。


3、侯君集


侯君集,唐朝名將,封陳國公。早年不學無術,好勇鬥狠。曾隨李靖學習兵法,卻誣告李靖有造反之心。



侯君集是鼓動李世民政變的積極分子,在參與“玄武門之變”後,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任兵部尚書。


唐太宗在位期間,侯君集隨李靖討平突厥,後又領大軍滅高昌國。功勳卓著,戰功赫赫,慢慢居功自傲起來。因討滅高昌的過程中,私取寶物而被下獄,釋放後心生怨恨。


後來,參與“奪嫡之爭”,企圖煽動大將張亮和太子李承乾造反奪位,最後被李世民賜死,妻兒流放嶺南。不過後來,侯君集也被破格加入到了“凌煙閣二十四臣”之列。(歡迎關注:峰子奇觀,更多趣史!)



4、張公謹


“玄武門之變”中,張公謹獨守城門立下大功,後作為副將同李靖平定東突,進入“凌煙閣二十四臣”之列。善終。


5、劉師立


劉師立,被唐太宗先後任命為:檢校右武候大將軍、檢校岐州都督、始州刺史,一生功績:討伐羅藝叛亂,在邊疆打敗党項和吐谷渾。公元640年去世,善終。


6、公孫武達


公孫武達,多次征討突厥,擔任首都長安城守衛官,唐高宗李治永徽年間去世,善終。



7、獨孤彥雲


“玄武門之變”後,突厥兵臨城下,獨孤彥雲戰死,死太早,未享受到入凌煙閣的待遇。


8、杜君綽


“玄武門之變”後,擔任玄武門守衛官,善終。後李治繼位下詔追封殊榮,陪葬昭陵。


9、鄭仁泰


“玄武門之變”後,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高宗李治期間與薛仁貴徵討鐵勒失利,不久病死。


10、李孟嘗


“玄武門之變”後,隨李勣征討突厥,唐高宗李治時期擔任長安城守衛,後病死長安,74歲。


從當年追隨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10位功臣結局來看,除了謀反的侯君集不得不殺,其他9位“玄武功臣”在唐太宗活著時,基本都得到了善終。


而長孫無忌,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時期,才被打壓而死的,跟已死的唐太宗關係不大。


以上,本期回答。更多趣史更新中.....咱們下期見!


【歡迎關注:峰子奇觀;下期不錯過,更多趣史等你!作者/峰子哥】


峰子奇觀


隋朝末年,李淵起兵反隋,開始了征伐天下的路程,此時的李建成和李世民還算配合默契,沒有矛盾。但是在李淵即位稱帝之後,李建成被立為了太子,駐長安城內處理國家政務。李世民被封為秦王,帶兵出征,平定天下。從此兩人開始了明爭暗鬥。



在長安城內的李建成積極策劃削弱李世民,而李世民依靠著手握重兵也積極的謀奪太子之位。最終在天下大體平定之後,李淵的天平倒向了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因此受到了打壓,由此李世民深深的感到了危機。



最終在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經過和府中僅剩的十位能臣猛將密謀,決定在玄武門發動襲擊,一場幾十個人伏擊幾個人的謀殺事件徹底改變了大唐的走向。李世民因此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控制了李淵,掌握了大唐所有的權力,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將領結局

長孫無忌

玄武門事變之後,長孫無忌被定位第一功臣,晉封齊國公。之後隨即出任了吏部尚書,掌管了天下官吏選拔的權力。終太宗一朝,長孫無忌恩寵無以復加,甚至可以隨意出入太宗的寢宮。

太宗死後,高宗繼位,長孫無忌受太宗命輔政。高宗繼位前期對長孫無忌也是即為信任,但是長孫無忌因為反對立武則天為後,所以受到了武則天的排擠打壓。



終於在公元659年,武則天親信誣告長孫無忌謀反,高宗便將長孫無忌流放了黔州,最終被武則天派人逼迫自盡。

長孫無忌死後,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陪葬昭陵。



尉遲恭

尉遲恭可謂對李世民忠心耿耿,在玄武門事變之前李建成以一大車的金銀珠寶收買尉遲恭,但是卻被尉遲恭斷然拒絕,因此李建成極為惱怒,所以派人暗殺尉遲恭,但是沒有得手,有選擇了誣告陷害。幸虧李世民堅決力諫,尉遲恭終於保住了性命,因此主臣二人更是肝膽相照。

玄武門事變中,李世民射殺李建成後,追擊李元吉,差一點被反殺,尉遲恭緊跟李世民才救下了他,隨即殺死了李元吉。之後尉遲恭拿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震呵住了太子府的兵馬,控制了李淵。



玄武門事變後,尉遲恭和長孫無忌並列第一功臣,受賞一萬匹絹布以及齊王府中所有珍寶財物,進封吳國公。

尉遲恭後因性情耿直,經常議論他人長短,出任了地方官員,晚年告老回家。高宗時期因年邁病逝,享年74歲。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六位陪葬昭陵。



侯君集

玄武門事變之後,封左衛將軍、潞國公。公元630年升任兵部尚書。

公元635年,隨李靖征討吐谷渾,獲封陳州刺史、陳國公。次年拜吏部尚書、光祿大夫。



公元639年侯君集率軍攻滅高昌國,但是私自盜取高昌國中的寶物,同時也縱容了士兵劫掠城中的財物。這件事引得朝野震動,李世民因此囚禁了侯君集。

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謀反,侯君集因為之前的不滿,便和太子聯合犯上作亂。結果兵敗後,侯君集被囚禁,李世民念及侯君集的大功,不想處死他,結果群臣力諫。李世民因此處死侯君集,但是其妻兒都被赦免了罪行。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七位。



張公瑾

玄武門事變中,張公瑾獨自一人關閉城門,太子黨馮立等人擋在了門外。事變結束後升為左武侯將軍,封定遠郡公。

唐滅突厥之戰中,跟隨李靖平定了東突厥,因此張公謹進封鄒國公,任襄州都督。但是張公瑾在上任一年多以後,病逝於任上。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八位。



劉師立

玄武門事變之後,劉師立升任左驍衛將軍、襄武郡公,賜絹五千匹。後任命為檢校岐州都督。在邊疆戰事中多次擊敗党項軍隊和吐谷渾的軍隊。

因立有戰功升任始州刺史。後因病去世。



公孫武達

玄武門事變之後,公孫武達任肅州刺史,突厥入侵之戰中,斬殺了突厥統帥可邏拔扈,因此功晉封東萊郡公。

唐高宗初年,公孫武達病逝於右武衛大將軍任上,陪葬昭陵。



獨孤彥雲

玄武門事變之後獲封幽州都督、歷陽郡公。

不過之後可惜的是,在和突厥頡利可汗對戰中犧牲。



杜君卓

玄武門事變後,杜君卓受封開國縣侯。

李世民繼位稱帝后,封懷寧縣開國公,任忠武將軍,行左監門中郎將,加中護軍。負責守衛玄武門、翠微宮、玉華宮封重要宮殿。

唐高宗繼位後,屢有升遷。唐徵高麗一戰,杜君卓斬首3萬敵軍。因功拜左領軍大將軍。61歲時在朝堂之上暴斃。



鄭仁泰

玄武門事變後,授遊擊將軍。貞觀四年,進爵為公。

唐徵鐵勒之戰中任行軍大總管,負責這次戰役的總指揮。就連薛仁貴也是受鄭仁泰的節制。但是兩人攻打鐵勒時收受賄賂,坑殺民眾,造成叛亂不斷,因此被降職。後死在了涼州刺史任上。陪葬昭陵。



李孟嘗

玄武門事變之後因功被受封右監門副率,武水縣開國公,賜物五千段,黃金五百兩。

唐滅突厥之戰中,隨軍討伐突厥。因功屢有封賞,升漢東郡開國公。

高宗時期,病逝於自己府邸,享年74歲。陪葬昭陵。



歷代帝王很多隻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但是李世民打破了常規,大部分功臣都能善終,就連犯上作亂的侯君集也只是誅殺了他一人,並沒有牽連任何家人。


我是越關


玄武門之變是秦王李世民為爭奪皇位繼承人,於唐高祖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7月2日在玄武門附近起兵發動的一場血腥政變,這場政變中,李世民幹掉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為他的繼位掃清了障礙。

在這裡不討論李世民起兵造反是否合法,兄弟相殘是否太無情,單就這次政變的影響來說,在歷史上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

玄武門政變轉變了唐朝政局的未來走向,也將李世民推向了大唐江山的領導者之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上位之後,廣招賢才,勵精圖治,發展農業,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貞觀之治”,貞觀年間國泰民安,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和經濟基礎。

換句話說,沒有“玄武門之變”就沒有李世民的繼位,也就沒有後來的“貞觀之治”,甚至開元盛世或許都不會出現,所以“玄武門之變”未必就是一場兄弟間的相互殘殺,歷史有它的安排。

跟隨李世民參與玄武門政變的主要有十位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

李世民成功奪得政權後,這十人全部封功有賞。但是他們最後的結局如何呢,且來看看:

1、長孫無忌,這十人中,屬長孫無忌跟李世民的關係最親近,他們不僅是好兄弟,又是郎舅關係,長孫無忌的妹妹便是唐太宗的文德皇后

“玄武門”政變後,長孫無忌功居第一,進封齊國公,位至宰輔,在凌煙閣功臣中排名第一,深得李世民的倚重。李世民去世後,長孫受先帝之託,以國舅、太尉、顧命大臣身份輔佐高宗。

然而,他因立後一事,令武則天懷恨在心,武則天坐上皇后寶座之後,便授意許敬宗誣告長孫無忌謀反,高宗聽信之,將長孫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

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國舅大人,在太宗時受到萬般厚待,卻在侄子高宗手上沒有得以善終,不得不說令人心寒。

2、尉遲恭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李世民的得力助手,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親手誅殺了李元吉。後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封鄂國公,晚年迷信方術,謝絕賓客,閉門不出,死後諡號“忠武”,陪葬昭陵,善終。

3、候君集凌宵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玄武門之變後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任兵部尚書,立下了赫赫戰功,立下戰功後人也開始膨脹,因太子李承乾是其女婿,參與了皇室內部的奪嫡之戰,企圖煽動太子李承乾造反,後因受牽連被李世民處死。

4、張公謹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玄武門一戰,張公謹獨守城門立下大功,後隨李靖征討東突厥有功,進封鄒國公。貞觀六年,張公瑾病逝,時年39歲,追贈左驍衛大將軍,諡號襄,後改封剡國公,善終。

5、劉師立玄武門兵變將領功臣之一。後羅藝叛變,劉師立任檢校右武候大將軍,又任命為檢校岐州都督。先後在邊疆打敗党項和吐谷渾,改任始州刺史,貞觀十四年(640年)去世,諡號“肅”,善終。

6、公孫武達屢次征討突厥,以功封為東萊俊公。唐高祖永徽年間升為右衛大將軍,任上去世,陪葬於咸陽昭陵,善終。

7、獨孤彥雲玄武門兵變功臣之一。玄武門事件發生不久,突厥到來,他在與突厥的戰鬥中死去,屬於為國捐軀。因去世太早,生時沒有享受到封官加爵,死後續圖於凌煙閣,供後世瞻仰,屬善終。

8、杜君綽,玄武門兵變功臣之一。秦王府嫡系,玄武門之變後擔任玄武門和各大皇宮的安保工作,上朝時突發身亡,李治下詔追贈為使持節、都督荊、硤、嶽、朗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諡曰襄公,陪葬於昭陵,善終。

9、鄭仁泰玄武門兵變功臣之一。曾入右武大將軍、減校右衛、右領大將軍事,曾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李治期間與薛仁貴徵討鐵勒失利,不久病死,善終。

10、李孟嘗,玄武門之變後跟著李勣征討突厥,李治時期擔任長安城守衛,後暴病死於長安靜安坊府第,李治下詔追贈為使持節、都督荊、硤、嶽、朗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諡曰襄公,陪葬於昭陵,善終。

十位將領大多都是善終,由此可見太宗李世民的賢明和胸襟。他並沒有像其他帝王那樣,在登基之後,擔心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功高蓋主而誅殺。

在李世民政期內,只要不是居功自傲,做出出格之事,都能同富貴,被善待,從而善終,這在善於玩弄心術的帝王之中確屬難能可貴。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玄武門之變是大唐政治格局的重要轉折,李世民劍走偏鋒,以揹負後世之罵名,對兄長李建成痛下狠手,當時隨他起事的是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十人,毫無疑問,這些人在當時也是進行一場豪賭和政治投資,事成後,得到的回報自然豐厚,且李世民是中國歷史最為大氣的君主之一,這十人,大多得以善終,實為難得。

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是整個玄武門事件的幕後謀劃人,玄武門事件後,也成為李世最重用的心腹,官至右僕射,爵至趙國公,後來李世民凌煙閣封臣,長孫無忌居第一位,足見其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不過花無百日好,李世民逝世後,高宗上臺,長孫勢力成了武則天的心腹大患,在武氏的枕邊風下,長孫無忌被流放,後自縊而死。

尉遲恭:雖然是從劉周武陣營跳槽過來的,但尉遲恭很受李世民重要,玄武門事變的表現更是讓他成為李世民的第一愛將,後來也被封為凌煙閣24臣之一,不過雖受寵愛,但晚年卻很低調,深諧君臣相處之道。

尉遲恭於唐高宗顯慶三年逝世,高宗為此罷朝三日。

侯君集候君集在玄武門之變後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任兵部尚書,並率軍在對外作戰上立下赫赫戰功,但不幸卻因為得意忘形,參與參與奪嫡戰,並企圖煽動太子李承乾造反,最後被李世民賜死。不過幾年後,在凌宵閣二十四臣也加入他的名字。

張公謹:玄武門一戰,張公謹獨守城門立大功,後來又作為李靖副手平定東突,後來也進了二十四臣。並得以善終。

下面六位是未入凌煙閣的。

劉師立:劉師立當日玄武門起兵時是李世民親身侍衛。事成後官至左驍衛將軍,封襄武郡公,後來有人告其謀反,李世民未信,善終

公孫武達:櫟陽人,以俠名聞世,玄武門事變當時在秦王府當右三軍驃騎,隨李世民入玄武門,事變後升任檢校右監門將軍,肅州刺史等職,封東萊俊公。

獨孤彥雲:隋汝陽郡公益州總管獨孤楷的兒子,當時隨李世民玄武門起事,後來李世民還將安康公主嫁給了他,後來戰死在大唐與東突的對外戰爭中。

杜君綽:最初在隋末投義寧義軍,後在李世民帳下效命,後以玄武門之功封開國縣侯,任忠武將軍,在初唐戰爭中很活躍,高宗時期徵高句麗,斬首三萬,歸國封左領軍大將軍。善終

鄭仁泰:當時是秦王府的一個遊擊將軍,以玄武門之功一路高升,貞觀十三年升遷中郎將,李世民親征高句麗,鄭仁泰負責勝州道行軍,戰後檢校右武侯將軍,加上柱國,貞觀二十一年,鄭仁泰為右屯衛大將軍。成為大唐官職最高的武將之一,高宗時期任鐵勒道行軍大總管討平鐵勒(薛仁貴其實是副手),死後陪享昭陵。

李孟嘗:李孟嘗來自王君廓的義軍,歸唐後被李世民招入府,以戰功封上柱國(勳章),玄武門事變殺死建成元吉的就是他,事後以功被授為右監門副率,在貞觀時期官最高做到右屯衛將軍,黔州刺史,高宗時期右監門大將軍,七十四歲逝世,陪葬昭陵。

可以看出,李世民為給他賣命的十兄弟,除了造反的候君集,其它的還真不賴,史上能做到同甘苦,共患難的君王,真不多。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夜狼嘯西風


夜狼文史工作室


在隋末風起雲湧的英雄群體中,最值得謳歌的是唐太宗。他手提三尺劍馳騁在沙場上,為奪取天下而身先士卒。爾後,他又在賢臣輔佐下躬行仁政文治,還諄諄告誡後代勿濫施武功。他的胸懷像藍天一樣深遠廣大,他那仁德的光輝長久照耀著國家的未來……

但是,後世也有人視唐太宗為假仁假義者,其提出最厲害的證據就是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殺害兄弟並搶班奪權。北宋著名的唐史專家範祖禹即在《唐鑑》裡批評唐太宗“不顧親”、“不知義”,說:“秦王世民殺皇太子建成……太宗之罪著矣!”南宋大儒朱熹亦說:“唐有天下,雖號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風。三綱不正,無君臣父子夫婦,蓋其源出於太宗。”

史書記載秦王府的干將們勸李世民發動政變,不管多少理由,都不免牽強。如今史書要重點表現的,似乎玄武門政變的發動,李世民是在大家逼迫下做的,他自己意願不強。但看看後來的一條,尉遲敬德說:現在,勇士八百人已經進宮,擐甲執兵,事勢已成,大王安得已乎!我們的人馬已經進入戰鬥位置,現在已經停不下來了。哪裡來的八百勇士?

其實玄武門之變主要人物為: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

玄武門事變兩個月後,李世民即位當上了皇帝,李淵退位成為太上皇。

玄武門之變後,主要的參與人都得到了封賞:

張公瑾:以功授左武侯將軍,封定遠郡公,實封一千戶,後病死,時年39歲;

尉遲恭:尉遲敬德因功被授予太子左衛率,後被尊為民間門神;

長孫無忌: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以功第一,封齊國公,後徙趙國公。歷任尚書僕射、司空,後改任司徒;

劉師立:同誅建成有功,封襄武郡公,貞觀14年去世;

公孫武達:為檢校右監門將軍,善終;

獨孤彥雲:以功進幽州都督、歷陽郡公,後在戰爭中死亡;

杜君綽:以功被封為開國縣侯,實食綿州食邑四百戶。後在上朝時猝死;

鄭仁泰:玄武門之變立功後,授遊擊將軍,實封二百戶李孟嘗:終右威衛大將軍、漢東郡公。後在戰爭失利後病死;

侯君集:封為左衛將軍、潞國公,賜邑千戶,後又封為右衛大將軍。後在扶持李承乾造反被殺;

龐卿惲:玄武門之變討隱太子有功,後拜右驍衛將軍、邾國公,善終;

高士廉:申國公,拜尚書右僕射。後因病去世。

現在我們看到的唐代史料,多經過了貞觀時期的改造。努力為唐太宗辯白是唐史書寫的重要政治任務,很多真相被遮掩過去。

玄武門之變,一定程度上表明瞭李世民對權力的嚮往。奪權路上,無論誰來阻擋,都將被除去。但李世民並沒有大面積捕殺“太子黨”,反而重用了很多能臣。


書房記


玄武門之變,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直接關係到中國最偉大的帝王和朝代的誕生。而這起事件的領導者,李世民,也正因為這起事件,讓他的名聲受損,殺兄弒弟,逼父讓位。但是卻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李世民可是說是反隋建唐的主要策劃人之一,同樣也是重要的執行者。也正因如如此,李淵登基稱帝,封李建成為太子後,太子李建成因為李世民的赫赫戰功,甚為忌憚,於是便聯合弟弟李元吉,處處刁難李世民,並且離間與李淵的父子情誼,多次處心積慮的想要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一方面迫於無奈反抗,另一方面,可能確實有稱帝之心。於是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杜君綽、鄭仁泰、劉師立、獨孤彥雲、公孫武達、李孟嘗,在玄武門埋下伏兵,最後一舉拿下李建成、李元吉,連同其子一起斬殺,斬草除根,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自此開啟大唐盛世。細看一下當初李世民帶的十個人的結局。


1、\t長孫無忌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長孫無忌可以算是李世民的發小,好哥們兒,當然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子。一直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也是天策府的重要成員,李世民稱帝,高居丞相之職。但因為反對唐高宗李治立武則天為後,遭到武則天記恨。後被許敬宗誣陷造反,削爵流放黔州,又被逼自縊,家產被抄,親屬也被流放嶺南為奴為婢。唐高宗追復長孫無忌官爵,陪葬昭陵。



2、\t尉遲恭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尉遲恭,是李世民的重要戰將,忠心不二,跟隨李世民東征西討,屢立戰功。但是為人過於耿直,與房玄齡、長孫無忌等忠臣不和,後到地方上任。晚年沉迷煉丹修仙,偏信術士,不與外界交往。最後壽終正寢,享年74歲,也算是高壽了,唐高宗罷朝三天,陪葬昭陵。


3、\t侯君集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卻也是唯一一個被李世民斬殺的功臣。早年並無半點功業,跟隨李世民多次征戰後,能力突出,逐漸受到賞識。但是在李世民稱帝后,征討高昌時,犯下錯誤,私自處置無罪之人,而且還私吞高昌國寶,被人揭發後,關入大牢。雖然後來被釋放,但是自恃勞苦功高,心有不滿,後與太子李承乾預謀造反,事敗被揭發,被斬,妻兒遭流放嶺南。

4、\t張公謹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是唐朝的一大奇才。最初效力於王世充,後投歸併追隨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前,就為其出謀劃策,。在討伐東突厥時,任副總管,但可惜病逝在襄州都督的任上,年僅39歲,李世民追封他為郯國公。



5、杜君綽

開始是投身義軍,後歸附唐朝,跟隨李世民,討伐劉武周、宋金剛。而參與玄武門之變,也是他的重要功績,又攻打高句麗,並且斬首3萬,封左領軍大將軍。高宗龍朔二年,上朝時,死在宮廷之中,陪葬昭陵。


6、\t鄭仁泰

很早就加入秦王府,跟隨李世民平劉武周、徵宋金剛、討王世充、戰竇建德的戰爭,也算是重要的大將。鐵勒叛亂,高宗命鄭仁泰為總指揮,但結果確實大敗,甚至被彈劾為最大的敗仗,高宗雖並未怪罪,但是等兩年後再次平討鐵勒時,鄭仁泰降職為左武衛將軍,也是在當年去世。

7、\t劉師立

一早追隨王世充,任親衛將軍,在洛陽陷落後,本來應該被誅殺,但是李世民欣賞其將才,收為已用。羅藝叛亂後,被彈劾是為同黨,被除籍,也因參與玄武門立功,又被任命為檢校岐州都督。征討吐谷渾有功,多次勸降多部落,在貞觀十四年去世。



8、\t獨孤彥雲

鮮卑人,和李世民也算是姻親,安康公主下嫁其子。歷史上對其記載並不多,玄武門事件中立下大功,在與頡利可汗對戰中,不幸身故,陪葬昭陵。


9、\t公孫武達

早期做過隋朝的禁衛軍,後來劉淵起兵後,跟隨李世民,征討過劉武周。多次參與對抗打擊突厥,戰功突出,戎馬倥傯。最後高宗初期死在右武衛大將軍任上,陪葬昭陵。

10、李孟嘗

家道中落,淪為難民,隋末中原大戰,入山為匪,後隨王君廓,又一起投降唐軍。被隨李世民招入秦王府為將,征討薛舉、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屢立戰功。太宗時期,跟隨李世勣陰山大破突厥,又平昆、口二州蠻夷騷亂。高宗時,暴病死於長安靜安坊的府第,74歲,陪葬昭陵。



農夫史觀


玄武門之變是大唐歷史上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李世民可謂是帶領十個不怕死的手下,幹了一票大的,這件事情跟土匪內鬥沒啥區別,區別在於為首的都穿著黃袍,都是皇家貴胄之身。

皇家是殘酷的,前一秒鐘可以兄弟情深、父子情深,毫無間隙,後一秒就可以為了權力而血濺寶座,讓整個皇宮血流成河。

李世民本該是皇位的擁有者,他有軍隊,有野心,有能力,然而立長子的傳統深入人心,所以他沒有資格。

所以他要自己製造自己的資格,重新寫一份人生的履歷,於是他將屠刀指向了他的親人,包括他的父親。

玄武門政變改變了唐朝未來的走向,也將李世民推向了權力巔峰。

孤掌難鳴,僅靠李世民一人肯定完不成這一票,這不僅僅是綁票,這分明是“撕票”,他還有十個手下,他們是:

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

一般皇帝登基後都會屠殺攻城,以求心裡安慰,一方面擔心部下叛亂坐上自己的位置,一方面擔心功高震主不好壓制,那麼這十個人下場怎樣呢?

我們要知道李世民跟劉邦與朱元璋不同,李世民出身註定了他的階層,是高高在上的,他的血統是高貴的,他離皇帝寶座有咫尺之遙,而劉邦和朱元璋是通過農民起義上位的,他們出身微賤,當上皇帝是歷史的偶然。

這種打破階層的做法,他們不想再來第二次了。

所以李世民沒必要屠殺功臣,他的出身決定他永遠不會缺乏安全感,因為唯一讓他沒安全感的兩個人都死了。

這幾個人基本都得以善終,除了可憐的侯君集,在李世民還活著的時候就為擁立太子站隊,隊沒站好,反而丟了性命。

1、最不知天高地厚的將領:侯君集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很賞識侯君集,封為左衛將軍,又封為右位將軍,又賞賜城邑千戶,然而侯君集越來越狂妄,竟然公開支持李承乾,還要攛掇他殺了李世民,結果事情敗露被殺。幾年後李世民消氣了,還將他的牌位擺在凌煙閣,作為二十四功臣中的第十七位。

2、備受命運捉弄的功臣: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跟李世民是布衣之交,兩人本就是好朋友,交心的那種,玄武門之變後在李世民心裡長孫無忌是排第一位的,封左侯武大將軍、趙國公、中書令,然而長孫無忌的榮耀僅限於李世民活著,他死後,長孫無忌因為不討武媚孃的喜歡,又攛掇李治廢后,而被流放。

長孫無忌最終自縊而死,實是死在一個女人手裡。他在凌煙閣功臣位列第一。

3、一身是膽的將領: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是個神人,一身是膽,玄武門之變不是因為長孫無忌才成功,如果沒有尉遲敬德,那幾個人加起來也玩不轉。

尉遲敬德提著皇子的兩顆腦袋,一聲暴喝,太子府和齊王府的衛隊紛紛後退,這樣的俠肝義膽也是不世之英雄,所以他是玄武門之變最大的功臣。

如果沒有他,李世民早就死了,更遑論他還能從李淵手裡拿到兵符印信,剿滅太子餘黨。能讓李淵顫抖著將兵符給他,其人之氣勢,想象一下就能明白。

4、為大唐江山忠心戍守,死而後已的忠臣: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

這些人都是忠心耿耿,為大唐的疆域四處作戰,他們早年隨李世民四方征戰,為大唐定鼎中原立下赫赫戰功,大唐基業穩後,他們又與東、西突厥作戰,某些將領參加平定党項和吐谷渾的叛亂,有的參加平定羅藝叛亂。

獨孤彥雲在頡利可汗與唐作戰中犧牲,算是死得其所。

鄭仁泰在平叛鐵勒叛亂中作戰不利而被降職,後來病死,算是小有瑕疵。

不管怎麼說,這些人都做到了“死社稷”,都是大唐的影響,勝也罷,敗也罷,都曾經擁有過輝煌的人生,也幾乎都得到善終,這就比很多人強了。


靜說歷史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入朝,在玄武門埋下伏兵,誅殺了隨後趕到的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二人,這便是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關於玄武門之變的起因等問題,我在之前的相關問題中回答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去一覽,這裡我便說一說這十人的最終下場。

一,長孫無忌。長孫皇后的哥哥,唐高宗李治的舅舅,李世民手下第一心腹,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封趙國公。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駕崩,受命與褚遂良輔政,輔政期間,為了鞏固李治的帝位,誣陷吳王李恪謀反,將其賜死,被處死的還有高陽公主,駙馬房遺愛(房玄齡之子),名將李道宗也被他流放嶺南,可見長孫無忌雖然對李唐忠心耿耿,但卻不是一個有正義的人。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長孫無忌因反對李治立武則天為後,而與她產生矛盾。顯慶四年(公元655年),在武則天的授意下,許敬宗誣陷長孫無忌勾結監察御史李巢圖謀造反,長孫無忌因此被削職奪爵流放黔州,同年,長孫無忌自縊身亡,上元元年(公元674年),高宗為其平凡,恢復其爵位,將他陪葬昭陵。

二,尉遲敬德。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七位,封鄂國公。尉遲敬德為人純樸忠厚,勇武善戰,先是效命在劉武周大將宋金剛帳下,後宋金剛戰敗,尉遲敬德歸順唐朝,玄武門之變中,親手殺死齊王李元吉。顯慶三年(公元658年),病逝於家中,高宗為此廢朝三日,令其陪葬昭陵。

三,侯君集。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七位,封陳國公。侯君集也是以勇武著稱,曾隨李世民征戰多次立下戰功,唐朝統一後,也曾隨李靖學習兵法,跟隨其四處征戰,立功無數,也正因為此,侯君集開始居功自傲,因不滿李世民對自己私吞高昌寶物將其下獄而懷恨在心,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侯君集鼓動太子李承乾造反一事被告發,李世民不得已將其處死,念其對大唐有功,赦免其家人,流放嶺南。

四,張公謹。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八位,封郯國公。初為王世充手下,後投效唐朝,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死後,其黨羽馮立,薛萬徹,謝叔方率領東宮和齊王府軍隊趕到玄武門,欲為二人報仇,幸得張公謹膂力過人,獨自關閉玄武門大門,將他們擋在門外,避免了再一次的血戰。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張公謹病逝於襄州都督的任上,年僅三十九歲。

五,劉師立。初效力於王世充,洛陽被攻破後,歸附秦王帳下。玄武門之變後獲封襄武郡公,官至始州(今四川廣元市劍閣縣)刺史。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去世。值得一提的是,唐德宗即位後,另續二十九名功臣畫像於凌煙閣,與之前的二十四功臣合為五十三功臣,劉師立便是這二十九人之首,位列五十三功臣第二十五位。

六,公孫武達。先是跟隨李淵起兵反隋,後跟隨李世民討伐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玄武門之變後,任肅州(今甘肅酒泉)刺史,後晉封東萊郡公,永徽年間死於右武衛大將軍任上,高宗令其陪葬昭陵。位列五十三功臣第二十六位。

七,獨孤彥雲。鮮卑人,玄武門之變後,以功進幽州都督,封歷陽郡公。在貞觀初年大唐與東突厥頡利可汗的對峙中身亡,死後陪葬昭陵。位列五十三功臣第二十七位。

八,杜君綽。隋末投身義軍,後歸附唐朝,跟隨李世民征討劉武周,宋金剛。玄武門之變後,因功獲封開國縣侯,後晉升為懷寧縣開國公,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參與了討伐高句麗之戰,第二年上朝時,突發疾病,死於宮中。高宗下詔令其陪葬昭陵。位列五十三功臣第二十八位。

九,鄭仁泰。早期跟隨李世民參與了平劉武周,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的戰爭,玄武門之變後,因功被授予遊擊將軍,貞觀四年,進爵為公,值得一提的是,龍朔元年(公元661年),李治封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大總管,率軍討平鐵勒叛亂,但此次戰役,最出名的卻是副總管薛仁貴的“三箭定天山”,當然了這都是後話。他死後也是陪葬昭陵。位列五十三功臣第二十九位。

十,李孟嘗。玄武門之變後,獲封武水縣開國公,貞觀四年(公元630年)隨李世勣大破突厥。貞觀五年(公元631年)改封漢東郡開國公,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暴病死於家中,高宗下詔陪葬昭陵。位列五十三功臣第三十位。

以上便是根據《舊唐書 長孫無忌列傳》記載的跟隨李世民參與玄武門之變的十人的下場,可見這十人除了長孫無忌和侯君集,其餘的最終結局都很好,而這兩位也可以說是不作死,便不會死。但是除了這十人之外,李世民的主要心腹房玄齡,杜如晦,程知節,高士廉等人應該也都參與到玄武門之變的謀劃中了,而秦瓊是否也有參與,這在史學界爭論還很大,我也不敢妄下判斷。

另外我再向大家推薦一部電視劇,由馬躍,馬少驊,苗圃,金世傑等人主演的《貞觀之治》,這部電視劇無論是服裝道具,建築風格還是人物描寫,故事情節都嚴格按照史書進行演繹還原的,想要了解唐初那段歷史的朋友們不可錯過,尤其是不喜歡看書的朋友們。

我是鹹魚,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鹹魚閒聊


玄武門之變,不是李世民一個人的勝利,而是一個團隊的勝利,其中直接參與事變的共有10人,他們是否像歷代開國功臣一樣,被李世民過河拆橋了呢?

據史料記載,直接參與玄武門之變10個人分別是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他們的結局還是不錯的。

1、長孫無忌——流放自殺

李世民兒時夥伴、親密戰友兼大舅哥,長孫皇后之兄。擅長政治,不善軍事,玄武門之變的第一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李世民對他極為信任,玄武門之變被封為趙國公。李世民臨終託孤,讓他輔佐唐高宗李治(李治即位也是長孫無忌的功勞),大權獨攬,因反對李治立武則天為後,被武則天聯合李勣、許敬宗、李義府等人搞垮,被流放後自盡身亡。


2、尉遲恭——安享天年

字敬德,隋末唐初名將,投降李世民後受到重用,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玄武門之變時親手射殺齊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擁立之功第一,被封為鄂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晚年不幹政治,閉門自守,煉製丹藥,因此得享天年。

3、侯君集——謀反被殺

唐末名將,追隨李世民征戰有功,玄武門之變時,為李世民出謀劃策,有擁立之功,事變後被封潞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後率軍討滅高昌,居功至偉,但因擁立太子承乾謀反,事洩被誅殺。

4、張公謹——英年早逝

原為王世充手下,後追隨李世民,堅定支持李世民發動政變,玄武門之變時,張公瑾等埋伏於玄武門之外,參與殺死李建成、李元吉,並一人抵擋太子和齊王黨羽反擊,立下大功,後被封為郯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貞觀六年病逝,年僅39歲。

5、劉師立——因病去世

早年為王世充屬下,後追隨李世民,參與玄武門之變密謀,出力甚多,玄武門之變後,封襄武郡公,因受羅藝叛亂牽連被罷官,重新啟用後率軍打敗党項和吐谷渾,曾有人密告其造反,李世民雖表示信任,但未予重用,貞觀十四年因病去世。

6、公孫武達——高齡善終

早年追隨李淵太原起兵,後追隨李世民屢立戰功,成為秦王府嫡系,玄武門之變出力甚多,後封清水縣公,屢次帶兵征討突厥,拱衛京師安全,唐高宗永徽年間去世,高齡而終。

7、獨孤彥雲——火線犧牲

早年追隨李世民,系秦王府嫡系,玄武門之變後,以功進幽州都督、歷陽郡公,可惜不久後突厥兵臨城下,在頡利可汗與唐軍戰鬥中犧牲,未能建立更大公選。

8、杜君綽——因公猝死

秦王府嫡系,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玄武門之變後,以功被封為開國縣侯,長期負責拱衛玄武門和皇宮大內安全,唐高宗時隨李勣攻滅高句麗,唐高宗龍朔年間上朝時因病猝死。

9、鄭仁泰——因病去世

早年為秦王幕府,李世民親信,玄武門之變急先鋒,以功授遊擊將軍,因地位較低在貞觀時期少有露面,關於他的史料不多,在高宗時期多次率軍鐵勒,後因病去世。

10、李孟嘗——暴病而亡

早年曾為山賊,後歸附李淵,再追隨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因功除右監門中郎將,封武水縣開國公,多次跟隨李世績討伐突厥,唐高宗乾封元年暴病死於長安。

李世民在位期間,除侯君集因謀反被誅外,其他參與玄武門之變的功臣,無論出身如何,都沒有被清洗或誅殺,李世民不殺開國功臣,這一點值得肯定。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玄武門之變的參與者李世民、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



凌煙閣論功行賞,這幾個人基本都在列。不過對於這幾個人的結局我還是會在下面提一下。

玄武門之變:

617年,李淵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並很快佔領長安。618年,隋煬帝被殺之後,李淵建立唐朝,並立世子李建成為太子。據說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卻猶豫不決。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是年,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藉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馬,然後趁機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時刻決定背水一戰,先發制人。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淵決定次日詢問二人。李建成得知情況,決定先入皇宮,和李世民對質。在宮城北門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本是太子親信,卻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親自帶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門內。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臨湖殿,發覺不對頭,急忙拔馬往回跑。李世民帶領伏兵從後面喊殺而來。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連射三箭,無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遲恭也射死李元吉。東宮的部將得到消息前來報仇,和秦王的部隊在玄武門外發生激烈戰鬥,尉遲敬德將二人的頭割下示眾,李建成的兵馬才不得已散去。之後,尉遲敬德身披鎧甲“保護”唐高祖李淵,將事情經過上奏。3天后(癸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詔曰:“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2個月後(八月...癸亥,詔傳位於太子。太子固辭,不許。武德九年6月,太宗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赦天下;關內及蒲、芮、虞、泰、陝、鼎六州免租調二年,自餘給復一年。),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

長孫無忌在貞觀年間,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儲之爭時支持高宗,後被任為顧命大臣,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永徽年間,長孫無忌在《貞觀律》基礎上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後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顯慶四年(659年),無忌被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上元年間平反。



尉遲恭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封鄂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七位。晚年迷信仙丹,研磨金屬礦石,吞服雲母礦石粉,挖池壙建樓臺,用白色花紋的絲織物予以裝飾,學著演奏清商樂曲自我娛樂,不跟外人交往,達十六年之久。死後陪葬昭陵。

侯君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七位,官至兵部尚書。封陳國公,曾隨李靖學習兵法,卻誣告李靖有造反之心。貞觀年間,隨李靖討平突厥,後又領大軍滅高昌國。功勳卓著,開始居功自傲,因討滅高昌時私取寶物而被下獄,得釋後開始心生怨恨,先後勸大將張亮、太子李承乾謀反。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家人被遷至嶺南。

張公謹,玄武門之變後出任代州都督,封定遠郡公。貞觀三年(629年),張公謹擔任行軍副總管,隨李靖征討東突厥。次年,東突厥平定,張公謹進封鄒國公,改任襄州都督。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位。

劉師立。羅藝叛亂,下詔劉師立任檢校右武候大將軍,又任命為檢校岐州都督。先後在邊疆打敗党項和吐谷渾。改任始州刺史,貞觀十四年(640年)去世。

公孫武達,屢次征討突厥,一直擔任長安城的保衛工作,活到李治永徽年間方才去世,善終。

獨孤彥雲,玄武門之變後突厥兵臨城下,他在與突厥的戰鬥中死去,沒有享受到後來的凌煙閣待遇和各種封賞,死得太早了。

杜君綽玄武門之變後一直擔任玄武門和各大皇宮的安保工作,李治即位高宗下詔追贈為使持節都督荊、硤、嶽、朗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諡曰襄公,陪葬於昭陵。

鄭仁泰,玄武門之變後實封二百戶,曾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李治期間與薛仁貴徵討鐵勒失利,不久病死。

李孟嘗,玄武門之變後跟著李勣征討突厥,李治時期擔任長安城守衛,後暴病死於長安靜安坊府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