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乡村播报橙二狗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当中,最为凶险的一刻,就是历史上那一场著名的血腥宫廷政变:玄武门之变。


成王败寇,鹿死谁手。李世民凭借一场惊险的权力博弈,打破了继位伦理,以杀戮铁血上位,一举完成了从藩王到君王的华丽逆袭。


那么,当年追随秦王李世民的10位“从龙功臣”,最后都下场如何?且听峰子哥一一讲来。



代号“长安斩首”行动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10人骨干,在大唐王朝的“大脑”首都长安,发动了宫廷政变。


诛杀了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逼宫父亲唐高祖李渊,随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不久后,李世民当上了皇帝,史称唐太宗。


这就是历史上骇人听闻、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之变”。(欢迎关注@峰子奇观,趣史随时看!)


10位“从龙功臣”最终下场如何?



1、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李世民最为信任的心腹,玄武门事件的重要幕后谋划人,官至右仆射,爵至赵国公。同时,他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妹妹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公元649年,唐太宗逝世,遗旨令长孙无忌、褚遂良辅政。长孙无忌是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皇亲国戚,位高权重,长孙势力在朝中举足轻重。


后因唐高宗李治,执意要立武则天为皇后,朝中反对声四起。反对立武为后的长孙无忌势力,成为武则天的心腹大患。后来,长孙无忌因与武后多番争斗,失势,被罢官流放。


公元659年,武则天党羽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最终,在武则天的枕边风下,李治令赐死,长孙无忌于家中自缢而死。不得善终!


2、尉迟恭(尉迟敬德)



尉迟恭(尉迟敬德),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一心腹猛将,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最为卖力,曾亲手拎着太子李建成血淋淋的人头,逼宫唐高祖李渊。


公元643年,尉迟敬德请求告老,唐太宗不舍,命其开府,仪同三司,可五天一上朝。公元645年,尉迟敬德随李世民出征高句丽,回朝后,不问政事,在家养老,晚年迷信仙丹。公元658年,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谥号忠武。善终!

据说,尉迟敬德是个十分“奇特”的人,他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与秦琼(秦叔宝)被后世奉为年画上的

两大门神。又因尉迟恭年少时是个打铁的铁匠,所以还被后世铁匠行业 尊奉为职业守护神。


3、侯君集


侯君集,唐朝名将,封陈国公。早年不学无术,好勇斗狠。曾随李靖学习兵法,却诬告李靖有造反之心。



侯君集是鼓动李世民政变的积极分子,在参与“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任兵部尚书。


唐太宗在位期间,侯君集随李靖讨平突厥,后又领大军灭高昌国。功勋卓著,战功赫赫,慢慢居功自傲起来。因讨灭高昌的过程中,私取宝物而被下狱,释放后心生怨恨。


后来,参与“夺嫡之争”,企图煽动大将张亮和太子李承乾造反夺位,最后被李世民赐死,妻儿流放岭南。不过后来,侯君集也被破格加入到了“凌烟阁二十四臣”之列。(欢迎关注:峰子奇观,更多趣史!)



4、张公谨


“玄武门之变”中,张公谨独守城门立下大功,后作为副将同李靖平定东突,进入“凌烟阁二十四臣”之列。善终。


5、刘师立


刘师立,被唐太宗先后任命为:检校右武候大将军、检校岐州都督、始州刺史,一生功绩:讨伐罗艺叛乱,在边疆打败党项和吐谷浑。公元640年去世,善终。


6、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多次征讨突厥,担任首都长安城守卫官,唐高宗李治永徽年间去世,善终。



7、独孤彦云


“玄武门之变”后,突厥兵临城下,独孤彦云战死,死太早,未享受到入凌烟阁的待遇。


8、杜君绰


“玄武门之变”后,担任玄武门守卫官,善终。后李治继位下诏追封殊荣,陪葬昭陵。


9、郑仁泰


“玄武门之变”后,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高宗李治期间与薛仁贵征讨铁勒失利,不久病死。


10、李孟尝


“玄武门之变”后,随李勣征讨突厥,唐高宗李治时期担任长安城守卫,后病死长安,74岁。


从当年追随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10位功臣结局来看,除了谋反的侯君集不得不杀,其他9位“玄武功臣”在唐太宗活着时,基本都得到了善终。


而长孙无忌,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才被打压而死的,跟已死的唐太宗关系不大。


以上,本期回答。更多趣史更新中.....咱们下期见!


【欢迎关注:峰子奇观;下期不错过,更多趣史等你!作者/峰子哥】


峰子奇观


隋朝末年,李渊起兵反隋,开始了征伐天下的路程,此时的李建成和李世民还算配合默契,没有矛盾。但是在李渊即位称帝之后,李建成被立为了太子,驻长安城内处理国家政务。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带兵出征,平定天下。从此两人开始了明争暗斗。



在长安城内的李建成积极策划削弱李世民,而李世民依靠着手握重兵也积极的谋夺太子之位。最终在天下大体平定之后,李渊的天平倒向了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因此受到了打压,由此李世民深深的感到了危机。



最终在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经过和府中仅剩的十位能臣猛将密谋,决定在玄武门发动袭击,一场几十个人伏击几个人的谋杀事件彻底改变了大唐的走向。李世民因此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控制了李渊,掌握了大唐所有的权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将领结局

长孙无忌

玄武门事变之后,长孙无忌被定位第一功臣,晋封齐国公。之后随即出任了吏部尚书,掌管了天下官吏选拔的权力。终太宗一朝,长孙无忌恩宠无以复加,甚至可以随意出入太宗的寝宫。

太宗死后,高宗继位,长孙无忌受太宗命辅政。高宗继位前期对长孙无忌也是即为信任,但是长孙无忌因为反对立武则天为后,所以受到了武则天的排挤打压。



终于在公元659年,武则天亲信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便将长孙无忌流放了黔州,最终被武则天派人逼迫自尽。

长孙无忌死后,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陪葬昭陵。



尉迟恭

尉迟恭可谓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在玄武门事变之前李建成以一大车的金银珠宝收买尉迟恭,但是却被尉迟恭断然拒绝,因此李建成极为恼怒,所以派人暗杀尉迟恭,但是没有得手,有选择了诬告陷害。幸亏李世民坚决力谏,尉迟恭终于保住了性命,因此主臣二人更是肝胆相照。

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后,追击李元吉,差一点被反杀,尉迟恭紧跟李世民才救下了他,随即杀死了李元吉。之后尉迟恭拿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震呵住了太子府的兵马,控制了李渊。



玄武门事变后,尉迟恭和长孙无忌并列第一功臣,受赏一万匹绢布以及齐王府中所有珍宝财物,进封吴国公。

尉迟恭后因性情耿直,经常议论他人长短,出任了地方官员,晚年告老回家。高宗时期因年迈病逝,享年74岁。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六位陪葬昭陵。



侯君集

玄武门事变之后,封左卫将军、潞国公。公元630年升任兵部尚书。

公元635年,随李靖征讨吐谷浑,获封陈州刺史、陈国公。次年拜吏部尚书、光禄大夫。



公元639年侯君集率军攻灭高昌国,但是私自盗取高昌国中的宝物,同时也纵容了士兵劫掠城中的财物。这件事引得朝野震动,李世民因此囚禁了侯君集。

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侯君集因为之前的不满,便和太子联合犯上作乱。结果兵败后,侯君集被囚禁,李世民念及侯君集的大功,不想处死他,结果群臣力谏。李世民因此处死侯君集,但是其妻儿都被赦免了罪行。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七位。



张公瑾

玄武门事变中,张公瑾独自一人关闭城门,太子党冯立等人挡在了门外。事变结束后升为左武侯将军,封定远郡公。

唐灭突厥之战中,跟随李靖平定了东突厥,因此张公谨进封邹国公,任襄州都督。但是张公瑾在上任一年多以后,病逝于任上。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八位。



刘师立

玄武门事变之后,刘师立升任左骁卫将军、襄武郡公,赐绢五千匹。后任命为检校岐州都督。在边疆战事中多次击败党项军队和吐谷浑的军队。

因立有战功升任始州刺史。后因病去世。



公孙武达

玄武门事变之后,公孙武达任肃州刺史,突厥入侵之战中,斩杀了突厥统帅可逻拔扈,因此功晋封东莱郡公。

唐高宗初年,公孙武达病逝于右武卫大将军任上,陪葬昭陵。



独孤彦云

玄武门事变之后获封幽州都督、历阳郡公。

不过之后可惜的是,在和突厥颉利可汗对战中牺牲。



杜君卓

玄武门事变后,杜君卓受封开国县侯。

李世民继位称帝后,封怀宁县开国公,任忠武将军,行左监门中郎将,加中护军。负责守卫玄武门、翠微宫、玉华宫封重要宫殿。

唐高宗继位后,屡有升迁。唐征高丽一战,杜君卓斩首3万敌军。因功拜左领军大将军。61岁时在朝堂之上暴毙。



郑仁泰

玄武门事变后,授游击将军。贞观四年,进爵为公。

唐征铁勒之战中任行军大总管,负责这次战役的总指挥。就连薛仁贵也是受郑仁泰的节制。但是两人攻打铁勒时收受贿赂,坑杀民众,造成叛乱不断,因此被降职。后死在了凉州刺史任上。陪葬昭陵。



李孟尝

玄武门事变之后因功被受封右监门副率,武水县开国公,赐物五千段,黄金五百两。

唐灭突厥之战中,随军讨伐突厥。因功屡有封赏,升汉东郡开国公。

高宗时期,病逝于自己府邸,享年74岁。陪葬昭陵。



历代帝王很多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但是李世民打破了常规,大部分功臣都能善终,就连犯上作乱的侯君集也只是诛杀了他一人,并没有牵连任何家人。


我是越关


玄武门之变是秦王李世民为争夺皇位继承人,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7月2日在玄武门附近起兵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这场政变中,李世民干掉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为他的继位扫清了障碍。

在这里不讨论李世民起兵造反是否合法,兄弟相残是否太无情,单就这次政变的影响来说,在历史上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玄武门政变转变了唐朝政局的未来走向,也将李世民推向了大唐江山的领导者之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上位之后,广招贤才,励精图治,发展农业,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贞观年间国泰民安,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换句话说,没有“玄武门之变”就没有李世民的继位,也就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甚至开元盛世或许都不会出现,所以“玄武门之变”未必就是一场兄弟间的相互残杀,历史有它的安排。

跟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政变的主要有十位将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李世民成功夺得政权后,这十人全部封功有赏。但是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呢,且来看看:

1、长孙无忌,这十人中,属长孙无忌跟李世民的关系最亲近,他们不仅是好兄弟,又是郎舅关系,长孙无忌的妹妹便是唐太宗的文德皇后

“玄武门”政变后,长孙无忌功居第一,进封齐国公,位至宰辅,在凌烟阁功臣中排名第一,深得李世民的倚重。李世民去世后,长孙受先帝之托,以国舅、太尉、顾命大臣身份辅佐高宗。

然而,他因立后一事,令武则天怀恨在心,武则天坐上皇后宝座之后,便授意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听信之,将长孙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

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国舅大人,在太宗时受到万般厚待,却在侄子高宗手上没有得以善终,不得不说令人心寒。

2、尉迟恭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世民的得力助手,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亲手诛杀了李元吉。后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晚年迷信方术,谢绝宾客,闭门不出,死后谥号“忠武”,陪葬昭陵,善终。

3、候君集凌宵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任兵部尚书,立下了赫赫战功,立下战功后人也开始膨胀,因太子李承乾是其女婿,参与了皇室内部的夺嫡之战,企图煽动太子李承乾造反,后因受牵连被李世民处死。

4、张公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玄武门一战,张公谨独守城门立下大功,后随李靖征讨东突厥有功,进封邹国公。贞观六年,张公瑾病逝,时年39岁,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谥号襄,后改封剡国公,善终。

5、刘师立玄武门兵变将领功臣之一。后罗艺叛变,刘师立任检校右武候大将军,又任命为检校岐州都督。先后在边疆打败党项和吐谷浑,改任始州刺史,贞观十四年(640年)去世,谥号“肃”,善终。

6、公孙武达屡次征讨突厥,以功封为东莱俊公。唐高祖永徽年间升为右卫大将军,任上去世,陪葬于咸阳昭陵,善终。

7、独孤彦云玄武门兵变功臣之一。玄武门事件发生不久,突厥到来,他在与突厥的战斗中死去,属于为国捐躯。因去世太早,生时没有享受到封官加爵,死后续图于凌烟阁,供后世瞻仰,属善终。

8、杜君绰,玄武门兵变功臣之一。秦王府嫡系,玄武门之变后担任玄武门和各大皇宫的安保工作,上朝时突发身亡,李治下诏追赠为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襄公,陪葬于昭陵,善终。

9、郑仁泰玄武门兵变功臣之一。曾入右武大将军、减校右卫、右领大将军事,曾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李治期间与薛仁贵征讨铁勒失利,不久病死,善终。

10、李孟尝,玄武门之变后跟着李勣征讨突厥,李治时期担任长安城守卫,后暴病死于长安静安坊府第,李治下诏追赠为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襄公,陪葬于昭陵,善终。

十位将领大多都是善终,由此可见太宗李世民的贤明和胸襟。他并没有像其他帝王那样,在登基之后,担心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功高盖主而诛杀。

在李世民政期内,只要不是居功自傲,做出出格之事,都能同富贵,被善待,从而善终,这在善于玩弄心术的帝王之中确属难能可贵。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玄武门之变是大唐政治格局的重要转折,李世民剑走偏锋,以背负后世之骂名,对兄长李建成痛下狠手,当时随他起事的是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十人,毫无疑问,这些人在当时也是进行一场豪赌和政治投资,事成后,得到的回报自然丰厚,且李世民是中国历史最为大气的君主之一,这十人,大多得以善终,实为难得。

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整个玄武门事件的幕后谋划人,玄武门事件后,也成为李世最重用的心腹,官至右仆射,爵至赵国公,后来李世民凌烟阁封臣,长孙无忌居第一位,足见其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不过花无百日好,李世民逝世后,高宗上台,长孙势力成了武则天的心腹大患,在武氏的枕边风下,长孙无忌被流放,后自缢而死。

尉迟恭:虽然是从刘周武阵营跳槽过来的,但尉迟恭很受李世民重要,玄武门事变的表现更是让他成为李世民的第一爱将,后来也被封为凌烟阁24臣之一,不过虽受宠爱,但晚年却很低调,深谐君臣相处之道。

尉迟恭于唐高宗显庆三年逝世,高宗为此罢朝三日。

侯君集候君集在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任兵部尚书,并率军在对外作战上立下赫赫战功,但不幸却因为得意忘形,参与参与夺嫡战,并企图煽动太子李承乾造反,最后被李世民赐死。不过几年后,在凌宵阁二十四臣也加入他的名字。

张公谨:玄武门一战,张公谨独守城门立大功,后来又作为李靖副手平定东突,后来也进了二十四臣。并得以善终。

下面六位是未入凌烟阁的。

刘师立:刘师立当日玄武门起兵时是李世民亲身侍卫。事成后官至左骁卫将军,封襄武郡公,后来有人告其谋反,李世民未信,善终

公孙武达:栎阳人,以侠名闻世,玄武门事变当时在秦王府当右三军骠骑,随李世民入玄武门,事变后升任检校右监门将军,肃州刺史等职,封东莱俊公。

独孤彦云:隋汝阳郡公益州总管独孤楷的儿子,当时随李世民玄武门起事,后来李世民还将安康公主嫁给了他,后来战死在大唐与东突的对外战争中。

杜君绰:最初在隋末投义宁义军,后在李世民帐下效命,后以玄武门之功封开国县侯,任忠武将军,在初唐战争中很活跃,高宗时期征高句丽,斩首三万,归国封左领军大将军。善终

郑仁泰:当时是秦王府的一个游击将军,以玄武门之功一路高升,贞观十三年升迁中郎将,李世民亲征高句丽,郑仁泰负责胜州道行军,战后检校右武侯将军,加上柱国,贞观二十一年,郑仁泰为右屯卫大将军。成为大唐官职最高的武将之一,高宗时期任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讨平铁勒(薛仁贵其实是副手),死后陪享昭陵。

李孟尝:李孟尝来自王君廓的义军,归唐后被李世民招入府,以战功封上柱国(勋章),玄武门事变杀死建成元吉的就是他,事后以功被授为右监门副率,在贞观时期官最高做到右屯卫将军,黔州刺史,高宗时期右监门大将军,七十四岁逝世,陪葬昭陵。

可以看出,李世民为给他卖命的十兄弟,除了造反的候君集,其它的还真不赖,史上能做到同甘苦,共患难的君王,真不多。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夜狼文史工作室


在隋末风起云涌的英雄群体中,最值得讴歌的是唐太宗。他手提三尺剑驰骋在沙场上,为夺取天下而身先士卒。尔后,他又在贤臣辅佐下躬行仁政文治,还谆谆告诫后代勿滥施武功。他的胸怀像蓝天一样深远广大,他那仁德的光辉长久照耀着国家的未来……

但是,后世也有人视唐太宗为假仁假义者,其提出最厉害的证据就是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杀害兄弟并抢班夺权。北宋著名的唐史专家范祖禹即在《唐鉴》里批评唐太宗“不顾亲”、“不知义”,说:“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太宗之罪著矣!”南宋大儒朱熹亦说:“唐有天下,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君臣父子夫妇,盖其源出于太宗。”

史书记载秦王府的干将们劝李世民发动政变,不管多少理由,都不免牵强。如今史书要重点表现的,似乎玄武门政变的发动,李世民是在大家逼迫下做的,他自己意愿不强。但看看后来的一条,尉迟敬德说:现在,勇士八百人已经进宫,擐甲执兵,事势已成,大王安得已乎!我们的人马已经进入战斗位置,现在已经停不下来了。哪里来的八百勇士?

其实玄武门之变主要人物为: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

玄武门事变两个月后,李世民即位当上了皇帝,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

玄武门之变后,主要的参与人都得到了封赏:

张公瑾:以功授左武侯将军,封定远郡公,实封一千户,后病死,时年39岁;

尉迟恭:尉迟敬德因功被授予太子左卫率,后被尊为民间门神;

长孙无忌: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历任尚书仆射、司空,后改任司徒;

刘师立:同诛建成有功,封襄武郡公,贞观14年去世;

公孙武达:为检校右监门将军,善终;

独孤彦云:以功进幽州都督、历阳郡公,后在战争中死亡;

杜君绰:以功被封为开国县侯,实食绵州食邑四百户。后在上朝时猝死;

郑仁泰:玄武门之变立功后,授游击将军,实封二百户李孟尝:终右威卫大将军、汉东郡公。后在战争失利后病死;

侯君集:封为左卫将军、潞国公,赐邑千户,后又封为右卫大将军。后在扶持李承乾造反被杀;

庞卿恽:玄武门之变讨隐太子有功,后拜右骁卫将军、邾国公,善终;

高士廉:申国公,拜尚书右仆射。后因病去世。

现在我们看到的唐代史料,多经过了贞观时期的改造。努力为唐太宗辩白是唐史书写的重要政治任务,很多真相被遮掩过去。

玄武门之变,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李世民对权力的向往。夺权路上,无论谁来阻挡,都将被除去。但李世民并没有大面积捕杀“太子党”,反而重用了很多能臣。


书房记


玄武门之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直接关系到中国最伟大的帝王和朝代的诞生。而这起事件的领导者,李世民,也正因为这起事件,让他的名声受损,杀兄弑弟,逼父让位。但是却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李世民可是说是反隋建唐的主要策划人之一,同样也是重要的执行者。也正因如如此,李渊登基称帝,封李建成为太子后,太子李建成因为李世民的赫赫战功,甚为忌惮,于是便联合弟弟李元吉,处处刁难李世民,并且离间与李渊的父子情谊,多次处心积虑的想要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一方面迫于无奈反抗,另一方面,可能确实有称帝之心。于是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杜君绰、郑仁泰、刘师立、独孤彦云、公孙武达、李孟尝,在玄武门埋下伏兵,最后一举拿下李建成、李元吉,连同其子一起斩杀,斩草除根,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自此开启大唐盛世。细看一下当初李世民带的十个人的结局。


1、\t长孙无忌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长孙无忌可以算是李世民的发小,好哥们儿,当然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子。一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也是天策府的重要成员,李世民称帝,高居丞相之职。但因为反对唐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后,遭到武则天记恨。后被许敬宗诬陷造反,削爵流放黔州,又被逼自缢,家产被抄,亲属也被流放岭南为奴为婢。唐高宗追复长孙无忌官爵,陪葬昭陵。



2、\t尉迟恭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恭,是李世民的重要战将,忠心不二,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屡立战功。但是为人过于耿直,与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忠臣不和,后到地方上任。晚年沉迷炼丹修仙,偏信术士,不与外界交往。最后寿终正寝,享年74岁,也算是高寿了,唐高宗罢朝三天,陪葬昭陵。


3、\t侯君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却也是唯一一个被李世民斩杀的功臣。早年并无半点功业,跟随李世民多次征战后,能力突出,逐渐受到赏识。但是在李世民称帝后,征讨高昌时,犯下错误,私自处置无罪之人,而且还私吞高昌国宝,被人揭发后,关入大牢。虽然后来被释放,但是自恃劳苦功高,心有不满,后与太子李承乾预谋造反,事败被揭发,被斩,妻儿遭流放岭南。

4、\t张公谨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是唐朝的一大奇才。最初效力于王世充,后投归并追随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前,就为其出谋划策,。在讨伐东突厥时,任副总管,但可惜病逝在襄州都督的任上,年仅39岁,李世民追封他为郯国公。



5、杜君绰

开始是投身义军,后归附唐朝,跟随李世民,讨伐刘武周、宋金刚。而参与玄武门之变,也是他的重要功绩,又攻打高句丽,并且斩首3万,封左领军大将军。高宗龙朔二年,上朝时,死在宫廷之中,陪葬昭陵。


6、\t郑仁泰

很早就加入秦王府,跟随李世民平刘武周、征宋金刚、讨王世充、战窦建德的战争,也算是重要的大将。铁勒叛乱,高宗命郑仁泰为总指挥,但结果确实大败,甚至被弹劾为最大的败仗,高宗虽并未怪罪,但是等两年后再次平讨铁勒时,郑仁泰降职为左武卫将军,也是在当年去世。

7、\t刘师立

一早追随王世充,任亲卫将军,在洛阳陷落后,本来应该被诛杀,但是李世民欣赏其将才,收为已用。罗艺叛乱后,被弹劾是为同党,被除籍,也因参与玄武门立功,又被任命为检校岐州都督。征讨吐谷浑有功,多次劝降多部落,在贞观十四年去世。



8、\t独孤彦云

鲜卑人,和李世民也算是姻亲,安康公主下嫁其子。历史上对其记载并不多,玄武门事件中立下大功,在与颉利可汗对战中,不幸身故,陪葬昭陵。


9、\t公孙武达

早期做过隋朝的禁卫军,后来刘渊起兵后,跟随李世民,征讨过刘武周。多次参与对抗打击突厥,战功突出,戎马倥偬。最后高宗初期死在右武卫大将军任上,陪葬昭陵。

10、李孟尝

家道中落,沦为难民,隋末中原大战,入山为匪,后随王君廓,又一起投降唐军。被随李世民招入秦王府为将,征讨薛举、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屡立战功。太宗时期,跟随李世勣阴山大破突厥,又平昆、口二州蛮夷骚乱。高宗时,暴病死于长安静安坊的府第,74岁,陪葬昭陵。



农夫史观


玄武门之变是大唐历史上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李世民可谓是带领十个不怕死的手下,干了一票大的,这件事情跟土匪内斗没啥区别,区别在于为首的都穿着黄袍,都是皇家贵胄之身。

皇家是残酷的,前一秒钟可以兄弟情深、父子情深,毫无间隙,后一秒就可以为了权力而血溅宝座,让整个皇宫血流成河。

李世民本该是皇位的拥有者,他有军队,有野心,有能力,然而立长子的传统深入人心,所以他没有资格。

所以他要自己制造自己的资格,重新写一份人生的履历,于是他将屠刀指向了他的亲人,包括他的父亲。

玄武门政变改变了唐朝未来的走向,也将李世民推向了权力巅峰。

孤掌难鸣,仅靠李世民一人肯定完不成这一票,这不仅仅是绑票,这分明是“撕票”,他还有十个手下,他们是:

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一般皇帝登基后都会屠杀攻城,以求心里安慰,一方面担心部下叛乱坐上自己的位置,一方面担心功高震主不好压制,那么这十个人下场怎样呢?

我们要知道李世民跟刘邦与朱元璋不同,李世民出身注定了他的阶层,是高高在上的,他的血统是高贵的,他离皇帝宝座有咫尺之遥,而刘邦和朱元璋是通过农民起义上位的,他们出身微贱,当上皇帝是历史的偶然。

这种打破阶层的做法,他们不想再来第二次了。

所以李世民没必要屠杀功臣,他的出身决定他永远不会缺乏安全感,因为唯一让他没安全感的两个人都死了。

这几个人基本都得以善终,除了可怜的侯君集,在李世民还活着的时候就为拥立太子站队,队没站好,反而丢了性命。

1、最不知天高地厚的将领:侯君集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很赏识侯君集,封为左卫将军,又封为右位将军,又赏赐城邑千户,然而侯君集越来越狂妄,竟然公开支持李承乾,还要撺掇他杀了李世民,结果事情败露被杀。几年后李世民消气了,还将他的牌位摆在凌烟阁,作为二十四功臣中的第十七位。

2、备受命运捉弄的功臣: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跟李世民是布衣之交,两人本就是好朋友,交心的那种,玄武门之变后在李世民心里长孙无忌是排第一位的,封左侯武大将军、赵国公、中书令,然而长孙无忌的荣耀仅限于李世民活着,他死后,长孙无忌因为不讨武媚娘的喜欢,又撺掇李治废后,而被流放。

长孙无忌最终自缢而死,实是死在一个女人手里。他在凌烟阁功臣位列第一。

3、一身是胆的将领: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是个神人,一身是胆,玄武门之变不是因为长孙无忌才成功,如果没有尉迟敬德,那几个人加起来也玩不转。

尉迟敬德提着皇子的两颗脑袋,一声暴喝,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卫队纷纷后退,这样的侠肝义胆也是不世之英雄,所以他是玄武门之变最大的功臣。

如果没有他,李世民早就死了,更遑论他还能从李渊手里拿到兵符印信,剿灭太子余党。能让李渊颤抖着将兵符给他,其人之气势,想象一下就能明白。

4、为大唐江山忠心戍守,死而后已的忠臣: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这些人都是忠心耿耿,为大唐的疆域四处作战,他们早年随李世民四方征战,为大唐定鼎中原立下赫赫战功,大唐基业稳后,他们又与东、西突厥作战,某些将领参加平定党项和吐谷浑的叛乱,有的参加平定罗艺叛乱。

独孤彦云在颉利可汗与唐作战中牺牲,算是死得其所。

郑仁泰在平叛铁勒叛乱中作战不利而被降职,后来病死,算是小有瑕疵。

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做到了“死社稷”,都是大唐的影响,胜也罢,败也罢,都曾经拥有过辉煌的人生,也几乎都得到善终,这就比很多人强了。


静说历史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入朝,在玄武门埋下伏兵,诛杀了随后赶到的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人,这便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起因等问题,我在之前的相关问题中回答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一览,这里我便说一说这十人的最终下场。

一,长孙无忌。长孙皇后的哥哥,唐高宗李治的舅舅,李世民手下第一心腹,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封赵国公。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受命与褚遂良辅政,辅政期间,为了巩固李治的帝位,诬陷吴王李恪谋反,将其赐死,被处死的还有高阳公主,驸马房遗爱(房玄龄之子),名将李道宗也被他流放岭南,可见长孙无忌虽然对李唐忠心耿耿,但却不是一个有正义的人。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长孙无忌因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后,而与她产生矛盾。显庆四年(公元655年),在武则天的授意下,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勾结监察御史李巢图谋造反,长孙无忌因此被削职夺爵流放黔州,同年,长孙无忌自缢身亡,上元元年(公元674年),高宗为其平凡,恢复其爵位,将他陪葬昭陵。

二,尉迟敬德。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七位,封鄂国公。尉迟敬德为人纯朴忠厚,勇武善战,先是效命在刘武周大将宋金刚帐下,后宋金刚战败,尉迟敬德归顺唐朝,玄武门之变中,亲手杀死齐王李元吉。显庆三年(公元658年),病逝于家中,高宗为此废朝三日,令其陪葬昭陵。

三,侯君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七位,封陈国公。侯君集也是以勇武著称,曾随李世民征战多次立下战功,唐朝统一后,也曾随李靖学习兵法,跟随其四处征战,立功无数,也正因为此,侯君集开始居功自傲,因不满李世民对自己私吞高昌宝物将其下狱而怀恨在心,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侯君集鼓动太子李承乾造反一事被告发,李世民不得已将其处死,念其对大唐有功,赦免其家人,流放岭南。

四,张公谨。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八位,封郯国公。初为王世充手下,后投效唐朝,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死后,其党羽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军队赶到玄武门,欲为二人报仇,幸得张公谨膂力过人,独自关闭玄武门大门,将他们挡在门外,避免了再一次的血战。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张公谨病逝于襄州都督的任上,年仅三十九岁。

五,刘师立。初效力于王世充,洛阳被攻破后,归附秦王帐下。玄武门之变后获封襄武郡公,官至始州(今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刺史。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去世。值得一提的是,唐德宗即位后,另续二十九名功臣画像于凌烟阁,与之前的二十四功臣合为五十三功臣,刘师立便是这二十九人之首,位列五十三功臣第二十五位。

六,公孙武达。先是跟随李渊起兵反隋,后跟随李世民讨伐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玄武门之变后,任肃州(今甘肃酒泉)刺史,后晋封东莱郡公,永徽年间死于右武卫大将军任上,高宗令其陪葬昭陵。位列五十三功臣第二十六位。

七,独孤彦云。鲜卑人,玄武门之变后,以功进幽州都督,封历阳郡公。在贞观初年大唐与东突厥颉利可汗的对峙中身亡,死后陪葬昭陵。位列五十三功臣第二十七位。

八,杜君绰。隋末投身义军,后归附唐朝,跟随李世民征讨刘武周,宋金刚。玄武门之变后,因功获封开国县侯,后晋升为怀宁县开国公,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参与了讨伐高句丽之战,第二年上朝时,突发疾病,死于宫中。高宗下诏令其陪葬昭陵。位列五十三功臣第二十八位。

九,郑仁泰。早期跟随李世民参与了平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的战争,玄武门之变后,因功被授予游击将军,贞观四年,进爵为公,值得一提的是,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李治封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讨平铁勒叛乱,但此次战役,最出名的却是副总管薛仁贵的“三箭定天山”,当然了这都是后话。他死后也是陪葬昭陵。位列五十三功臣第二十九位。

十,李孟尝。玄武门之变后,获封武水县开国公,贞观四年(公元630年)随李世勣大破突厥。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改封汉东郡开国公,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暴病死于家中,高宗下诏陪葬昭陵。位列五十三功臣第三十位。

以上便是根据《旧唐书 长孙无忌列传》记载的跟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十人的下场,可见这十人除了长孙无忌和侯君集,其余的最终结局都很好,而这两位也可以说是不作死,便不会死。但是除了这十人之外,李世民的主要心腹房玄龄,杜如晦,程知节,高士廉等人应该也都参与到玄武门之变的谋划中了,而秦琼是否也有参与,这在史学界争论还很大,我也不敢妄下判断。

另外我再向大家推荐一部电视剧,由马跃,马少骅,苗圃,金世杰等人主演的《贞观之治》,这部电视剧无论是服装道具,建筑风格还是人物描写,故事情节都严格按照史书进行演绎还原的,想要了解唐初那段历史的朋友们不可错过,尤其是不喜欢看书的朋友们。

我是咸鱼,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咸鱼闲聊


玄武门之变,不是李世民一个人的胜利,而是一个团队的胜利,其中直接参与事变的共有10人,他们是否像历代开国功臣一样,被李世民过河拆桥了呢?

据史料记载,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10个人分别是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他们的结局还是不错的。

1、长孙无忌——流放自杀

李世民儿时伙伴、亲密战友兼大舅哥,长孙皇后之兄。擅长政治,不善军事,玄武门之变的第一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李世民对他极为信任,玄武门之变被封为赵国公。李世民临终托孤,让他辅佐唐高宗李治(李治即位也是长孙无忌的功劳),大权独揽,因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后,被武则天联合李勣、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搞垮,被流放后自尽身亡。


2、尉迟恭——安享天年

字敬德,隋末唐初名将,投降李世民后受到重用,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玄武门之变时亲手射杀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被封为鄂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晚年不干政治,闭门自守,炼制丹药,因此得享天年。

3、侯君集——谋反被杀

唐末名将,追随李世民征战有功,玄武门之变时,为李世民出谋划策,有拥立之功,事变后被封潞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后率军讨灭高昌,居功至伟,但因拥立太子承乾谋反,事泄被诛杀。

4、张公谨——英年早逝

原为王世充手下,后追随李世民,坚定支持李世民发动政变,玄武门之变时,张公瑾等埋伏于玄武门之外,参与杀死李建成、李元吉,并一人抵挡太子和齐王党羽反击,立下大功,后被封为郯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贞观六年病逝,年仅39岁。

5、刘师立——因病去世

早年为王世充属下,后追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之变密谋,出力甚多,玄武门之变后,封襄武郡公,因受罗艺叛乱牵连被罢官,重新启用后率军打败党项和吐谷浑,曾有人密告其造反,李世民虽表示信任,但未予重用,贞观十四年因病去世。

6、公孙武达——高龄善终

早年追随李渊太原起兵,后追随李世民屡立战功,成为秦王府嫡系,玄武门之变出力甚多,后封清水县公,屡次带兵征讨突厥,拱卫京师安全,唐高宗永徽年间去世,高龄而终。

7、独孤彦云——火线牺牲

早年追随李世民,系秦王府嫡系,玄武门之变后,以功进幽州都督、历阳郡公,可惜不久后突厥兵临城下,在颉利可汗与唐军战斗中牺牲,未能建立更大公选。

8、杜君绰——因公猝死

秦王府嫡系,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玄武门之变后,以功被封为开国县侯,长期负责拱卫玄武门和皇宫大内安全,唐高宗时随李勣攻灭高句丽,唐高宗龙朔年间上朝时因病猝死。

9、郑仁泰——因病去世

早年为秦王幕府,李世民亲信,玄武门之变急先锋,以功授游击将军,因地位较低在贞观时期少有露面,关于他的史料不多,在高宗时期多次率军铁勒,后因病去世。

10、李孟尝——暴病而亡

早年曾为山贼,后归附李渊,再追随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因功除右监门中郎将,封武水县开国公,多次跟随李世绩讨伐突厥,唐高宗乾封元年暴病死于长安。

李世民在位期间,除侯君集因谋反被诛外,其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功臣,无论出身如何,都没有被清洗或诛杀,李世民不杀开国功臣,这一点值得肯定。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李世民、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



凌烟阁论功行赏,这几个人基本都在列。不过对于这几个人的结局我还是会在下面提一下。

玄武门之变:

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渊决定次日询问二人。李建成得知情况,决定先入皇宫,和李世民对质。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亲自带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临湖殿,发觉不对头,急忙拔马往回跑。李世民带领伏兵从后面喊杀而来。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迟恭也射死李元吉。东宫的部将得到消息前来报仇,和秦王的部队在玄武门外发生激烈战斗,尉迟敬德将二人的头割下示众,李建成的兵马才不得已散去。之后,尉迟敬德身披铠甲“保护”唐高祖李渊,将事情经过上奏。3天后(癸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2个月后(八月...癸亥,诏传位于太子。太子固辞,不许。武德九年6月,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赦天下;关内及蒲、芮、虞、泰、陕、鼎六州免租调二年,自馀给复一年。),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

长孙无忌在贞观年间,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年间平反。



尉迟恭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七位。晚年迷信仙丹,研磨金属矿石,吞服云母矿石粉,挖池圹建楼台,用白色花纹的丝织物予以装饰,学着演奏清商乐曲自我娱乐,不跟外人交往,达十六年之久。死后陪葬昭陵。

侯君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七位,官至兵部尚书。封陈国公,曾随李靖学习兵法,却诬告李靖有造反之心。贞观年间,随李靖讨平突厥,后又领大军灭高昌国。功勋卓著,开始居功自傲,因讨灭高昌时私取宝物而被下狱,得释后开始心生怨恨,先后劝大将张亮、太子李承乾谋反。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家人被迁至岭南。

张公谨,玄武门之变后出任代州都督,封定远郡公。贞观三年(629年),张公谨担任行军副总管,随李靖征讨东突厥。次年,东突厥平定,张公谨进封邹国公,改任襄州都督。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位。

刘师立。罗艺叛乱,下诏刘师立任检校右武候大将军,又任命为检校岐州都督。先后在边疆打败党项和吐谷浑。改任始州刺史,贞观十四年(640年)去世。

公孙武达,屡次征讨突厥,一直担任长安城的保卫工作,活到李治永徽年间方才去世,善终。

独孤彦云,玄武门之变后突厥兵临城下,他在与突厥的战斗中死去,没有享受到后来的凌烟阁待遇和各种封赏,死得太早了。

杜君绰玄武门之变后一直担任玄武门和各大皇宫的安保工作,李治即位高宗下诏追赠为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襄公,陪葬于昭陵。

郑仁泰,玄武门之变后实封二百户,曾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李治期间与薛仁贵征讨铁勒失利,不久病死。

李孟尝,玄武门之变后跟着李勣征讨突厥,李治时期担任长安城守卫,后暴病死于长安静安坊府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