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到2020年,主城區形成「10分鐘如廁圈」

今年初,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期間,楊桂生委員提出了“關於增加城鄉公廁坐便器”的提案。7月23日,省住建廳給予了公開答覆。記者獲悉,今年起,我省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省城鎮全面開展公廁提升行動。力爭到2020年,城鎮公共廁所達到3-5座/平方公里,主城區形成“10分鐘如廁圈”。

力爭到2020年主城區形成“10分鐘如廁圈”

我省將在對城鎮公廁的現狀、布點進行充分摸底調查的基礎上,結合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數量變化趨勢,依據城鎮總體規劃,科學編制環境衛生專項規劃,並將公廁數量、佈局、男女廁位比例等指標納入城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切實提高規劃的可操作性。力爭到2020年,我省城鎮公共廁所達到3-5座/平方公里,主城區形成“10分鐘如廁圈”。

省住建廳要求,各地在新建和改建公廁時,必須嚴格按照要求,規範廁位尺寸,改善通風、採光條件。公廁設計應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文明、衛生、方便、安全、節能,堅持外觀色彩與周邊環境相協調,不追求奢華鋪張。針對一些公共場所女廁前排長隊的情況,省住建廳明確,“提高女性廁位比例,人流集中場所女性廁位和男性廁位的比例不小於2:1,其他公共場所一般為3:2。”

探索配建方便特殊人群使用的第三衛生間

在增設便民設施方面,我省將結合《全省城市公廁標準圖集》的編制,積極提高城鎮公廁坐便器比例,配套安裝一定比例專用無障礙坐便器,關愛老幼、病人、孕婦、殘疾人等特殊人群如廁需求。同時,統一規範設置各類公廁標誌,完善指引牌設計安裝,方便居民識別和尋找,做到標誌統一、指示清晰、通俗易懂。省住建廳明確,各地要在專人看管的公廁內,配置便民服務箱、洗手液、應急衛生紙等,為居民提供相應的便民服務。

不同性別的家庭成員共同外出,其中一人的行動無法自理,上廁所不便,該怎麼辦?這個時候,要是有一個第三衛生間(又稱家庭衛生間)就太好了。這類衛生間是在公廁當中專門設置的,為行為障礙者或協助行動不能自理的親人(尤其是異性)使用的衛生間。

值得期待的是,接下來,我省將探索配建方便老幼、殘疾人等使用的衛生間(第三衛生間),完善盲道、輪椅坡道、扶手抓杆、兒童坐便器、低位洗手盆、嬰兒床翻板等人性化設施設備,為特需人士單獨或在他人陪護下使用。此外,做好移動式公共廁所儲備,提高應急反應能力。

實施“互聯網+公廁”計劃可快速尋廁、評價

有一部智能手機,下載一個地圖軟件,即便是到了陌生的城市,自己也能快速找到要去的地方。而如何快速找到身邊的公廁呢?為此,我省將加強科技應用,通過實施“互聯網+公廁”計劃,推進城鎮公廁基礎數據聯網,利用全國“城市公廁雲平臺”等信息化手段,實現快速尋廁及評價、投訴和反饋功能,提升公廁智慧化管理水平。

下一步,我省還將鼓勵各地推行公廁“所長制”,切實加強學校、交通樞紐、商場、公園、廣場、景區等人口密集公共場所的廁所管理;建立健全公廁衛生保潔、維修維護、監督檢查等規章制度。此外,倡導將適宜對外開放的城鎮公廁由城鎮環衛主管部門統一管理;探索以獎代補、以補促建等政策措施,引入社會專業力量實行一體化託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