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寫不盡孤獨,有著怎樣的身世背景呢?

陳子昂,生於公元659年,卒於公元700年,是初唐四傑之後最負盛名的詩人,也和初唐四傑一樣竭力反對南北朝時代的豔麗文風,力主簡潔,粗放之氣。年少時好俠義,熟讀兵法,曾出劍傷人,從此棄武從文,博覽群書,奠定初唐後一代文宗的地位。

陳子昂的文風特立,簡潔、大氣、暢快淋漓: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幽州,今天的北京。當時,契丹進攻幽州一帶,武攸宜率軍應對,陳子昂作為參謀隨軍出征,武攸宜是個草包,還剛愎自用,不聽陳子昂的建言。詩人在這種情境之下異常苦悶,自顧登上幽州臺,遠望茫茫荒原,不禁感慨萬千,也為後世千萬人留下了這奇絕的孤獨。

在詩人的青年時代,還是有很多理想的,出四川,東行長安。公元680年,21歲,自負懷經緯之才信心滿滿地參加第一次考試,落第還鄉,奮發讀書。公元684年,進士及第。然而,有俠義精神的文藝青年其實就是憤青,於是,唐代的憤青陳子昂各種不忿,各種冷嘲熱諷,各種不服,最終被戴上“逆黨”的罪名,就差被武則天永不敘用了。

用還是要用的,就是不好好用,正好契丹找茬,詩人就被髮配到幽州了,按說那個時候的唐朝是無人能敵的,契丹被趕走也只是時間問題,派哪個將領不重要,可是陳子昂就覺得只要是武則天的人就不行,於是各種上書,各種建言,各種對抗,終於把自己降到了軍曹級別,想說話都沒機會了,詩人鬱悶,感覺自己就是懷才不遇,從《送魏大從軍》裡就能感覺他自比霍去病,勢必要滅匈奴,踏破賀蘭山: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豐滿的理想被瘦骨嶙峋的現實肢解得令詩人無法接受,心碎無比,也沮喪至極,不得已在公元697年寫下《燕昭王》以表示自己俠義、愛國、成就一番事業之心不死,作此詩唯念:

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

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

霸圖今已矣,驅馬復歸來。

當年詩人就辭官歸鄉,再也沒有驅馬復歸來。

陳子昂只是個有著豪邁剛烈志氣的詩人,其才華足以撐起初唐甚至中唐的門面,卻非要將自己往武將的路上推,於是橫禍不斷,紛爭四起,並最終被武三思逼死獄中,年僅41歲。

可惜了,這個孤獨的背影,留下了孤獨的詩篇,也成就了自己孤獨的代名詞。

陳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寫不盡孤獨,有著怎樣的身世背景呢?

陳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寫不盡孤獨,有著怎樣的身世背景呢?

圖片自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