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写不尽孤独,有着怎样的身世背景呢?

陈子昂,生于公元659年,卒于公元700年,是初唐四杰之后最负盛名的诗人,也和初唐四杰一样竭力反对南北朝时代的艳丽文风,力主简洁,粗放之气。年少时好侠义,熟读兵法,曾出剑伤人,从此弃武从文,博览群书,奠定初唐后一代文宗的地位。

陈子昂的文风特立,简洁、大气、畅快淋漓: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今天的北京。当时,契丹进攻幽州一带,武攸宜率军应对,陈子昂作为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是个草包,还刚愎自用,不听陈子昂的建言。诗人在这种情境之下异常苦闷,自顾登上幽州台,远望茫茫荒原,不禁感慨万千,也为后世千万人留下了这奇绝的孤独。

在诗人的青年时代,还是有很多理想的,出四川,东行长安。公元680年,21岁,自负怀经纬之才信心满满地参加第一次考试,落第还乡,奋发读书。公元684年,进士及第。然而,有侠义精神的文艺青年其实就是愤青,于是,唐代的愤青陈子昂各种不忿,各种冷嘲热讽,各种不服,最终被戴上“逆党”的罪名,就差被武则天永不叙用了。

用还是要用的,就是不好好用,正好契丹找茬,诗人就被发配到幽州了,按说那个时候的唐朝是无人能敌的,契丹被赶走也只是时间问题,派哪个将领不重要,可是陈子昂就觉得只要是武则天的人就不行,于是各种上书,各种建言,各种对抗,终于把自己降到了军曹级别,想说话都没机会了,诗人郁闷,感觉自己就是怀才不遇,从《送魏大从军》里就能感觉他自比霍去病,势必要灭匈奴,踏破贺兰山: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丰满的理想被瘦骨嶙峋的现实肢解得令诗人无法接受,心碎无比,也沮丧至极,不得已在公元697年写下《燕昭王》以表示自己侠义、爱国、成就一番事业之心不死,作此诗唯念: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当年诗人就辞官归乡,再也没有驱马复归来。

陈子昂只是个有着豪迈刚烈志气的诗人,其才华足以撑起初唐甚至中唐的门面,却非要将自己往武将的路上推,于是横祸不断,纷争四起,并最终被武三思逼死狱中,年仅41岁。

可惜了,这个孤独的背影,留下了孤独的诗篇,也成就了自己孤独的代名词。

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写不尽孤独,有着怎样的身世背景呢?

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写不尽孤独,有着怎样的身世背景呢?

图片自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