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開車要學會「服老」

7月23日,太原交警支隊通報了一起老年人駕車出行引發的事故。交警部門為此提醒,老年人駕車要學會“服老”,要比年輕人更謹慎。

七旬老人開車撞了行人

太原人高某,駕齡已經25年了。正因為如此,儘管已經70歲高齡,但他仍然經常駕車出行,有時候還會駕車跑長途。今年3月24日18時30分,他駕車從定襄管家營出發,開車回太原。19時45分許,在行駛至臥虎山路新店街北50米處,突然看到有三四個人由西向東打算橫穿馬路。面對行人,高某的選擇是一邊減速一邊變道,打算避開行人。可就在變道的過程中,突然又有一個人橫穿馬路。

高某事後回憶,“一看到這個人,我就趕緊剎車,沒想到來不及,還是撞了。”行人當時就被撞倒在地,儘管高某和路人都第一時間撥打了120和122,但傷者的傷勢很重,目前依然在救治中。

接到報警之後,太原交警尖草坪一大隊民警立即趕赴現場。經過對現場的勘察和對當事人的調查,交警部門認定,高某在夜間駕駛機動車未保持安全車速,遇情況觀察不夠,採取措施不利是造成事故的一個原因。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機動車駕駛人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操作規範安全駕駛、文明駕駛。”

根據有關規定,高某承擔主要責任,行人王某承擔次要責任。

交警提醒老年人駕車應注意幾點

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駕車出行。對此,交警部門提醒,老年人駕車出行,應該結合自身情況,謹慎駕駛,安全出行。

交警部門提醒,老年人駕車最好選擇自動擋。自動擋車操作相對簡單,不用頻繁換擋、踩踏離合器,大大降低開車勞動強度。

駕車時間不要太長。老年人的年齡大了,體質相對變差,老年駕駛人駕車時間過長,很容易疲勞,而疲勞駕駛又是安全行駛的大忌,所以建議老年人每次駕駛不要超過一個小時。

控制行駛距離。老年人長途自駕出行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建議行駛距離應控制在200公里以內。

避開高峰時段。7時30分至9時,17時至18時30分是車輛行駛高峰,特別是在市區主要道路上。老年人駕車在擁擠路段上更容易被擠、被催促,從而影響行車安全,建議老年駕駛人應儘量避開高峰時段出行。

避免高速行駛。老年人應變能力相對遲緩,對車速、車距判斷能力低於年輕司機,如果高速行駛,一旦出現險情,難以採取應變措施,所以應避免高速行駛,更不可強行超車。

要減少夜間行車。夜間能見度很低,視線模糊,特別是在沒有路燈的道路上行駛,很容易發生事故,所以老年駕駛人應儘量減少夜間出行。

特殊天氣少出行。雨、雪、霧等惡劣天氣,能見度低,路面溼滑是事故多發時段,所以老年人應儘量減少在特殊天氣條件下外出。

常年備藥保健康。有慢性病的老年駕駛人,車上一定要攜帶常用藥物,一旦發生緊急狀況要立即靠邊停車、及時吃藥、尋求幫助。

結伴而行來照顧。老年人駕車外出時最好結伴而行,讓親人或朋友坐在旁邊是一種保護,尤其是在長時間行駛中可以互相照顧。

日常保養要堅持。開車是一項耗費大量體力的活動,老年人在長時間駕車後,睡前最好用熱水泡腳,睡時將小腿和腳稍微墊高,以防下肢水腫。

相關鏈接

老年人可以申請哪些駕照?

根據《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年齡在18週歲以上、70週歲以下的人,可申請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汽車、殘疾人專用小型自動擋載客汽車、輕便摩托車準駕車型的駕駛證。而如果要申請其他車型如大型貨車、中型客車的駕駛證,按規定,根據車型的不同,申請人年齡應在60週歲以下或50週歲以下。

此外,申請人還應滿足一定的身體條件,包括視力、辨色力、聽力、上肢、下肢等均應符合要求。此外,有器質性心臟病、癲癇病、精神病、痴呆等疾病的人,也不得申請機動車駕駛證。

超過70週歲的老年人還能駕駛機動車嗎?

根據規定,年齡在60週歲以上的,不得駕駛大型客車、牽引車、城市公交車、中型客車、大型貨車、無軌電車和有軌電車;持有這些車型駕駛證的,應當換領為小型汽車或者小型自動擋汽車的機動車駕駛證。年齡在70週歲以上的,不得駕駛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普通三輪摩托車、普通二輪摩托車和輪式自行機械車;持有這些車型駕駛證的,應當換領為輕便摩托車的機動車駕駛證。

也就是說,年齡超過60週歲或70週歲的老年人,在滿足身體等規定條件的前提下,還是可以駕駛準駕車型的。

需要注意的是,年齡在70週歲以上的機動車駕駛人,應當每年進行一次身體檢查,在記分週期結束後30日內,提交縣級或者部隊團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有關身體條件的證明。

機動車駕駛人身體條件不適合駕駛機動車、死亡或有其他規定情形時,車輛管理所應當註銷其機動車駕駛證。(來源:山西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