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訪談|陽光城與觀點面對面:「雙斌」味道

领袖访谈|阳光城与观点面对面:“双斌”味道

編者按:8月1-4日,博鰲房地產論壇將連續第十八次在海南舉辦。十八年來,幾乎所有房地產英雄人物及標杆企業,都參與了這個全行業年度盛會。

我們尋找中國地產商業領袖們的獨特故事與視野,尋找引領中國地產創新與發展的力量。當他們的故事放置於中國房地產的宏大背景時,我們也就擁有了一種不一樣的解讀中國房地產的路徑與模式。

领袖访谈|阳光城与观点面对面:“双斌”味道

觀點地產網 採訪“雙斌”的前幾天,重讀了那本《1000天》,希望在訪問過程中求證些什麼。

電梯越過員工和管理層的辦公樓層,停在了陽光控股大廈的頂樓,這是陽光城用於接待客人的地方,面積足有一兩百平方米。和大堂現代化的裝修風格不同,這裡的一切都偏中國風,木質傢俱搭配陶瓷飾品,古樸、素雅,十分大氣,是林騰蛟的風格。

工作人員說,老闆的國學造詣非常高,對陽明心學、道德經都很有研究,很多時候講的典故他們都不明白——這與我們想象中的資本併購高手形象大相徑庭。

走過可供三五人談天的榻榻米茶座間,我們被引至一間開闊的會客室,這裡視野極好,可以居高臨下俯瞰黃浦江的風光。採訪那天,窗外飄著細雨,望眼看去,江上薄霧輕揚,我們被吸引住了。

沒有時間細細品味美景,朱榮斌和吳建斌準時來到了會客室,採訪前,朱榮斌剛從上一工作地點趕來,沒有休息,不停工作是他的日常。

八人座的木質長桌,我們相對而坐。兩人不約而同地穿著同款藍格子襯衣,卻是截然不同的味道,朱榮斌意氣風發,年長十歲的吳建斌則沉穩內斂。在地產界,博士出身的吳建斌和清華碩士畢業的朱榮斌是典型的企業精英。

“你們辦公的地方是我第一段職業生涯做的,我在這個樓裡當了五六年的總經理。”交換名片時,朱榮斌發現了我們和他的這一層淵源。

他口中的這棟樓位於廣州市核心城區,是中海進入廣州後參與開發的第一個項目,時間要追溯至1996年,那時朱榮斌剛從清華畢業,擔任的是工程師。巧合的是,我們位於香港的辦公室離吳建斌任職的中海大廈也很近。

中海是兩人職業生涯的起點,至今他們仍以中海基因自居,而非碧桂園。不同的是,朱榮斌入職時,吳建斌早已是集團領導。在中海的13年,是朱榮斌時間最長的一段職場生涯,隨後他便轉戰富力;吳建斌則堅持了30年,位居中海常務董事兼財務總監。

直到2014年,兩人才再次發生交集,成為碧桂園聯席總裁的第二年,朱榮斌親自找來這位幾年沒見的老領導,進而觸發了吳建斌的第一次跳槽。

經歷職場的起承轉合,如今,“雙斌”已成為業內最炙手可熱的明星職業經理人,剛剛履新陽光城一年,兩位卻將此處當做職場的最後一站。

领袖访谈|阳光城与观点面对面:“双斌”味道

最後一站

“什麼都可以問”,吳建斌開門見山。於是,果斷拋出了關於《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的疑問:是否受到過阻攔?也許在各種場合裡,他早已被問了千百次。

吳建斌笑了笑說:“我進碧桂園時,就提出寫一本關於碧桂園的書。楊主席是答應的。一路還挺關心的。”

朱榮斌把話接過去,說:“楊主席其實蠻認可這本書的。這本書定稿前楊老闆和一些高管就看過,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吳總對楊老闆、楊惠妍非常尊敬,也非常欣賞。原來這本書的名字叫《下一盤大棋》。”

無論在書中還是私下,吳建斌都稱楊國強為楊主席。而在幾個月前,這本書剛出版的時候,市場上所有供貨一度被買斷,還有人曾揣測是因為他和楊國強的關係不和。

吳建斌隨即和我們說起了他進入碧桂園的一些事,那是他和朱榮斌的上一站。

“是他(朱榮斌)親自跟我談的,說'老領導,幾年沒見面了,請你吃頓飯'。吃飯的時候說,我們楊主席想見你,說交個朋友,這一交就交上了。”這與書中的闡述基本一致。

那是2014年,吳建斌入職中海的第30年,放棄最受市場認可的央企,加入一家剛剛冒起、前途未彰的民企,不得不令人佩服楊國強挖人的能力。

書中還提到,吳建斌入職之初,楊國強率全部家人設家宴親自迎接。

跳出體制內,進入碧桂園,除了展現多年的財務駕馭功力,吳建斌開始扮演觀察者的角色,無論是楊國強本人、他的家族,還是他的商業模式,都成為吳建斌筆下的素材。

在《1000天》之前,吳建斌已經出過不少書。1995年,他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關於信息管理的《會計電算化》(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後來他還發表過幾部長篇財經小說,如《海之子》、《老闆迷離》、《博弈》,出版過攝影專輯,如《香港》、《千年牧道》。前幾年,他還開了個人微信公眾號《劍冰攝影及文學》,筆耕不綴。

想象著一個終日對著各種枯燥數據和報表的財務官,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是如何精準計算出畫面的構圖。但看起來,他確實樂在其中,比如現在,吳建斌說他也在觀察老闆林騰蛟。

也許幾年後,我們可以期待一本關於陽光城的著作?對此,吳建斌默默一笑,不置可否。

相比之下,朱榮斌則顯得正統許多。加入陽光城後,他放棄了許多愛好,“我的業餘時間就是批文件。”一旁,吳建斌開始趁機爆料,兩位的默契互動令採訪氣氛變得輕鬆:

“他的業餘愛好就是讀書,他讀書不停。”(吳建斌)

“應該說是學習。”(朱榮斌)

“你最近不是要報博士了嗎?”(吳建斌)

“我又放棄了……”(朱榮斌)

顯然,現實沒有給朱榮斌繼續深造的時間,除了偶爾在小區裡跑步,他的生活幾乎被工作塞滿。

“我每次跑步都能遇到吳總,所以我們每天在公司共事,回家跑步還要遇到他。”

雖然碧桂園是“雙斌”職業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站,但當我們提出林騰蛟請來兩位就是要學習碧桂園的說法,吳建斌很快反駁了,並聲明他們應該學習的是中海,強調他和朱榮斌身上更多的是中海基因。

“中海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它的市場化程度很高,對人才很重視,追求的是小步快跑,追求的是利潤和回報率,財務穩健。這是所有香港成熟企業的做法。我們要從管理、人才、成本控制這些方面學習中海。”

帶著中海的基因,途經碧桂園,才46歲的朱榮斌卻把陽光城當成其職業生涯的最後一站。

领袖访谈|阳光城与观点面对面:“双斌”味道

“肯定最後一站,以後也沒人請我了。”身兼陽光城執行董事長和總裁,這樣的高度是職業經理人的頂峰。據說,朱榮斌和陽光城的合同也沒有具體期限。

一旁的吳建斌則微笑地轉移了話題,和我們聊起了他退休後的計劃:“我要做的事情很多,腦子裡面有幾本書也沒寫完,全停下來了,全部只寫了一半。”

心有猛虎

不過,以現在的陽光城來看,朱榮斌和吳建斌還沒有停下腳步的可能。隨著規模擴張加速,高槓杆率一直是陽光城摘不掉的標籤。

詢問陽光城的負債是否真如外界所說那麼高,並問這樣的模式會不會將企業陷入危險之地?這一次,吳建斌沒有特別明確的回答。

他承認,表面上陽光城的負債率是比較高。整個行業也是如此。

他拿出財務專業上對會計報表的計算法則提醒我們:“房地產行業裡會將預收銷售款放到負債,這並非真實的負債情況;另外,由於會計結算的滯後性,當下看到的負債率是過去的,不是現在和未來,並沒有太多意義。”

實際上,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如果房企將槓桿放大是為買入優質的土地資產,那麼這樣的槓桿有時越高越好。

吳建斌的語調始終平緩,就像在闡述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事實。

於是,我們轉而聊起了當下的經濟形勢和中美貿易戰。吳建斌在香港工作30年,經歷了三次金融危機,談論這個話題再合適不過。

感慨市場對這次貿易戰的悲觀態度時,吳建斌突然抬高聲調,用一種強烈的語氣反問道:“為什麼會悲觀?為什麼敢跟他打?是因為強才跟他打,現在的中國跟10年前完全不同。”

就在我們採訪的前一晚,美聯儲正式宣佈加息,隨後,中國央行也推出了定向降準方案,向市場釋放7000億元流動性。

儘管悲觀情緒蔓延,吳建斌依然堅定相信中國經濟的上升是無法阻擋的,他認為,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更市場化,期待市場化的作用發揮餘地更大。

對於這個話題,吳建斌似乎更有興趣,開始侃侃而談。

领袖访谈|阳光城与观点面对面:“双斌”味道

他繼續以不久前的中興為例,並認為經歷這次事件後,國企會加大改革力度,“救的大方向是對的,無論如何都要救起來,現在才花10億美金,花20億美金都值得。因為中國的企業走出去太艱難,必須有人付出沉重的代價,中興就付出了代價。”

說到這裡,吳建斌稍顯激動,眼神中流露出少有的犀利。在體制內奮鬥了30年,他習慣於從國家層面和戰略的角度看待問題,頗具大局觀。聽他說話,彷彿能看到他內心深處藏著一隻猛虎,與印象中的溫和、謹慎形成反差。

對於陽光城,吳建斌同樣信心十足,並提出了努力衝進前十的目標。我們問他給這個目標定的實現期限是多長,他認為,如果天時地利配合,需要5-10年。

“那時,我推測前十規模至少在5000億以上。”他補充道,語氣篤定。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瞭解,2017年,陽光城以951億的銷售位列房企18強,2018年上半年則憑藉708億的銷售,上升至15位。

陽光城並沒有正式公佈這個數字,理由是說要低調做事。

有趣的是,朱榮斌並沒有給目標設定太多具體的數字,聽到老搭檔提出的5000億目標,他立刻謹慎地回應:“這是給我加壓力,不能再給我加壓力了。我們說的是第一方陣。”

成為大企業

十年對於任何一個民營企業來說都是不短的歷史週期,規模等表象化的增長背後,林騰蛟需要朱榮斌和吳建斌將陽光城打造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企業。

對“雙斌”而言,這頗像一副軍令狀。吳建斌回憶起朱榮斌的一次演講:“去年6月份加入陽光城的時候,他有一次很精彩的發言,不言敗、不成功便成仁,講得很好,這說明他對每一次的選擇很慎重。”

過去一年,兩人一直忙於重構陽光城,無論是核心管理層、組織架構、信息化,還是公司的整體戰略,一切都是新的。

規模上升、明星經理人,也令外界開始對陽光城重新評估,但在吳建斌眼裡,目前的陽光城仍是小企業,週轉不夠快是他們當下最大的煩惱,“現在我最苦惱的是沒供貨,只要出來馬上就賣光了”。

與大多數房企一樣,對於高週轉的重要性,吳建斌毫不懷疑,甚至更為極致:“房企必須高週轉,房地產最大的風險就是週轉太慢,只要是高週轉,就是個好企業。”

為了尋找合適的資源,他們最近還遠赴西部的城市考察,談及此,吳建斌告訴我們:“新疆的市場好得不得了!”

據朱榮斌介紹,目前陽光城土儲貨值達到了5000多億,年底前最起碼得補2000-3000億回來,但目前手上可售房源存貨已不到200億。

在調控形勢、金融環境、市場環境的夾擊下,朱榮斌也承認當下地產行業面臨的困難,但自信是他的底色:“只有在這個時候企業和企業才拉得開差距。沒有這個危機,我們永遠沒有趕超的機會,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機會。”

领袖访谈|阳光城与观点面对面:“双斌”味道

說話時,朱榮斌習慣性地微側身體,一隻手放在桌面,另一隻手則靠著座椅手柄,頗有大將風範。加入陽光城的這一年,他給自己和公司打出了90分的高分:“我們集團領導層的團隊是很全了,但中層和基層還有差距,還需要一兩年時間打造。”主張精英治理的陽光城,正在努力打造一支“夢之隊”。

在成為大企業的基因中,母公司陽光控股在教育、環保上的產業經驗,也是朱榮斌手中的得意王牌。為此,朱榮斌還特地修改了名片,將陽光控股集團旗下的六大產業印在背面,而他和吳建斌也是陽光控股的董事成員,也是林騰蛟主席的全球合夥人。

採訪已經持續了3個多小時,茶壺裡的水換了幾道,依然留有清香,窗外的雨早已停了,涼爽的空氣令人舒適。

這是一個普通工作日的下午,一樓的大堂空空蕩蕩,人們尚未從各自的工作中解放,忙碌是地產人的常態。

邁出陽光控股大廈的一刻,心底忽然回想起剛剛吳建斌的一句話:“沒有什麼理由讓我們停下腳步。”

以下為觀點地產新媒體對陽光城集團執行董事長朱榮斌先生、執行副總裁吳建斌先生的採訪實錄:

觀點地產新媒體:大家覺得你們兩位是傳奇,爭議也很大,有很疑問。

吳建斌:什麼都可以問。

觀點地產新媒體:那天書剛出來,後來馬上又收回,是怎麼回事?碧桂園不開心了?

吳建斌:也許,也許當時的市場環境不對勁吧。

觀點地產新媒體:據說您走的時候是力推要把碧桂園的風控做到極致,要把中海和您自己的思想的嚴謹性帶給碧桂園,但是楊主席好像覺得有一部分是做不了。

吳建斌:在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有觀點分歧很正常,大家在這個點或者在那個瞬間有分歧是對的,但是大方向是對的,他十分認可。

觀點地產新媒體:朱總走了四家公司,這四家公司完全是不同類型的,為什麼每一次會改變一下軌道?

朱榮斌:這說來比較複雜,一兩句話說不清楚。但我覺得我們還是要追求進步,要保持進取,我覺得我們不光是為自己,在自己有能力、有機會的時候,也應該為家庭、為企業、為行業多做一些積極的事情。

觀點地產新媒體:陽光城是你最後一站?

朱榮斌:肯定最後一站,以後也沒人請我了。

觀點地產新媒體:吳總為什麼只籤三年?你還是很青春的。

吳建斌:年齡大了。因為我要在有生之年做的事情很多,腦子裡面有幾本書也沒寫完,全停下來了,全部只寫了一半。

當然我現在不考慮這個,現在是一心一意跟榮斌把陽光城從小做到大,10年之內要把它變成十強之一。

我們在中海把中海從小企業變成大企業,在碧桂園從小企業變成大企業,現在在這裡也要把陽光城從小企業變成大企業,沒有三年五年根本是完不成這種艱鉅的任務。

觀點地產新媒體:到時候十強的規模是多大?

吳建斌:至少5000億。

朱榮斌:這是給我加壓力,不能再給我加壓力了。

觀點地產新媒體:大家說林總把你們挖過來,目的就是要你和朱總一起讓陽光城上一個非常快的軌道。

吳建斌:我們兩個的基因是中海基因更多一些,我在中海待了30年,榮斌在裡面應該是待了十多年,他也年輕,才40歲多一點。

我覺得中海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市場化程度很高,對人才很重視,追求的是小步快跑,追求的是品質第一,追求的是利潤的回報率,財務穩健。

我們要從管理、人才、成本控制這些方面學習中海,但是在另外一方面,高週轉也是我們推進企業發展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可以說碧桂園適合,可以說別的地產行業的公司都適合。

觀點地產新媒體:現在好像不高週轉都不行了。

吳建斌:房地產企業必須高週轉,房地產最大的風險就是週轉太慢,只要是高週轉,就是個好企業,越高週轉,速度越快,你的風險就能化解。而且它不存在停下來,這個事情是越做越極致的,管理的銜接卡得越來越緊。

觀點地產新媒體:今年的金融調控相對是比較嚴的一年,中美貿易戰升級,大家都非常悲觀,您覺得陽光城危險嗎?

吳建斌:我在碧桂園那本書裡面是這麼寫的,楊主席當時這麼講,一個企業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外邊的市場環境有機會的情況下,要努力去做,外圍的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沒得做的時候就耐心地等待。

他這句話很辯證,其實陽光城也是這樣,目前這個環境有沒有得做,我們要問一問,我的觀察是機會來了。像我們現在走進西部的一些城市,我剛剛從新疆回來。

觀點地產新媒體:新疆也要進?

吳建斌:新疆烏魯木齊市場很好,好得不得了。作為一個房地產企業,我們的經營主業就是房地產,我們就應該努力做。

當然,努力做也要具備幾個條件,第一,你有沒有優秀的人才,我們回答我們有。第二,你有沒有錢,我們回答是,錢是跟市場掛鉤的,一方面我們銷售好,銷售好就解決了資金最主要的問題。

銷售方面,目前來講也非常有市場。

從融資的角度來講,今年跟去年相比,市場的情況發生了變化,我們融資的規模,一方面是市場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感覺有風險,融資跟去年相比減少了很多,這是很正常的,它是動態的管理。

不是說我定了這個目標一定要怎麼做,當然定了這個目標,市場變了,在融資方面我能做多少融資就做多少融資,做不好就不做了。

觀點地產新媒體:槓桿放得大。

吳建斌:槓桿是跟資產掛鉤的,我經常講這個問題,房地產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大家一定要看房地產公司拿了錢做什麼。如果拿了錢買的是土地,而且這個土地是好土地,價格低廉的土地,可以潛在帶來好的銷售回報率、銷售利潤率,比如說是10%以上,那就是好土地。這樣的情況槓桿越高越好,為什麼不去做。

當下的負債率我們看到的是歷史,不是未來,因為會計上結算有一個嚴重的滯後,賣2000億的東西,當年計算只有三五百億,1500億沒有結算,後兩年才結算,它是非常滯後的。在境外,投資人更喜歡看淨借貸比率。

房地產企業的報表非常滯後,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負債率是過去的,不是未來的,這是房地產企業最大的特點。

房地產企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我們銷售完了沒結算,把錢收到了,它本來是權益變動,把它放到負債了,叫預收銷售款,把東西賣掉了,錢收回來了,你要把這幾個因素扣掉以後,負債率都是很低的。

會計報表是在一大堆假設的情況下得出的結論,這個假設本來就是不科學的,它只是一種比較,企業跟企業比較,企業跟自己過去的歷史比較得出來的會計數據,不是反映真實東西的。

觀點地產新媒體:如果資金是沉澱到土地上的話,現在大家擔心經濟會下行,很悲觀。

吳建斌:為什麼那麼悲觀呢?貿易戰為什麼會悲觀?不存在悲觀的問題。我為什麼敢跟他打,是因為強才跟他打,如果我很弱,我連架都不打,趕快投降,是因為我很強我才願意打這個仗。中國現在經濟在一個上升通道,誰也阻擋不了。

全民都在追求美好生活,這種動力是很強大的,這個動力強大到可以把一切問題覆蓋掉,跟美國四五千億的貿易額,只是加稅10%。

現在的中國跟10年前、20年前完全是不同的,20年前我們還是非常弱勢的,現在多強大,我們的基礎設施全世界第一。我為什麼不相信中國的經濟?你有哪點理由不相信?

信心比黃金都重要。

觀點地產新媒體:但為什麼現在大家都普遍悲觀?

吳建斌:還是不懂政治、不懂經濟吧,大部分人是人云亦云。中美貿易戰是件好事,敢打是一件好事,不敢打才說明你沒底氣,實力不夠。當然,打貿易戰需要技巧,《孫子兵法》可參考。

觀點地產新媒體:國外一直希望中國放開一點,您覺得呢?

吳建斌:終極目標肯定是放開,這個放開肯定是我們這代人過去,再過幾代人慢慢放開,就是我們的社會治理各方面全起來了之後再放開。像中興事件,其實對國內決策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可能因為中興事件之後對國企的改革會加大力度。

這件事情救的大方向是對的,無論如何都要把它救起來,現在才花10億美金,花20億美金都值得。

我們有時候看這個事情不要把它看成是一個企業行為,它是國家行為,我們國家的金融體系,我們國家的高科技是永遠走不出去的,你借這種平臺走出去,必須有人在前面倒下去,付出沉重的代價,中興就付出了代價。

觀點地產新媒體:您覺得現在的政策接下來會不會有熬不住的狀況,還是會放鬆一點?陽光城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影響了嗎?

吳建斌:國家現在這麼多限制的政策,其實應該要接受,不要對抗,對抗是沒意思的,一切要順勢而為。

我理解中國經濟未來要健康的發展,還是要走市場化的道路,用市場的手段解決這些問題。我更希望市場化的手發揮作用更大,行政的手發揮的力量小一點,最終還是要市場化,用市場的手段來解決。

至於怎麼辦我也不知道,相信決策人比我們高明多了。

觀點地產新媒體:這次限價沒受影響嗎?

吳建斌:買地時就是按照限價來測算,只是掙的錢比原來預計的少了一點,不會虧的。現在最苦惱的是沒供貨,只要出來馬上就賣光了。

供貨有兩個因素,一方面是原來我們併購的項目比較多,併購完了之後要去整理,要去拆包,要規劃;另一方面,政府本身在預售證方面的控制比較嚴。如果說我們有幾個月不拿地,日子會非常好過。

總的來說,在有市場的情況下——現在有市場,還是有機會的,要全力向前做。當市場發生逆轉,而且你預測逆轉是不可改變的時候,我就一步一步收。

所有行業最後的整合就是高度的集中,互聯網行業才剩幾家,汽車行業才幾家,電訊剩幾家了?銀行剩幾家了?地產行業也是一樣的。

我們現在經過30年的野蠻增長之後,一個是企業在野蠻增長,原來購房的人也不講究,只要能買到房子就不錯了,現在到了追求品牌的時代,對房地產要求非常具體,這就是美好生活。

觀點地產新媒體:吳總對未來非常樂觀。

吳建斌:我是非常樂觀,沒有什麼理由讓我們停下腳步。

觀點地產新媒體:你們會吵架嗎?

吳建斌:怎麼會吵架?因為董事局有目標,我跟榮斌總作為職業經理人,全力按照董事局設定的目標做事,不會吵架。

他在前面衝,我在後面協助。他是蠻有事業心的,去年6月份加入陽光城的時候,有一次晚宴的一個發言,很精彩,我說怎麼有這麼精彩的發言,我怎麼就說不出來?

他講了五個不,什麼不言敗、不成功便成仁,講得很好。這說明什麼呢?他對每一次的選擇也是很慎重的。

他經歷了中海、富力、碧桂園,前面的經驗對他太重要了。現在我們兩個走到外面去,他的氣場強大,我就是個跟班的。

觀點地產新媒體:您在香港工作了30年,包括廣東地區也是,您覺得粵港澳大灣區會大有作為嗎?

吳建斌:一定會的。現在還差兩步棋沒走,第一是把港幣跟美元的掛鉤脫鉤,變成跟人民幣掛鉤。這個動作說大也大,說不大也不大,主要是心態問題;再一個是法律上把它完全打通,現在法律是沒走通。

觀點地產新媒體:給我的感覺你是很鐵腕的。

吳建斌:那不會。大家要講道理,很多東西都是辯證的,你想著做這件事,覺得這件事是對公司好還是不好,好就必須做,不好就不做,這是可以變的。

觀點地產新媒體:所以朱總、吳總兩個人到了陽光城,也是來了先改架構?

吳建斌:改革永遠是這樣,國家改革先改組織架構,賦予它的思想,賦予它的做法,你的政策才能貫徹下去。

觀點地產新媒體:兩位很有人格魅力,很多去陽光城的說就是看人,就是看朱總和吳總兩個人。

吳建斌:我們在市場上這麼多年還是留下了一些好的口碑。

觀點地產新媒體:這個改革的過程,陽光城的老員工牴觸大不大?

吳建斌:還是要貫穿一個理念,我們先從理念解決這個問題,大家認不認同董事局最新的決策,董事局有了目標,我們應該怎麼辦?

作為職業經理人,我們要做幾方面的改革,這些改革大家必須要去接受,絕大部分人是接受的,有一部分人是覺得接受不了的,他可能就自己離開了,所以這個階段確實也有一些人走,這是很正常的。

因為你的戰略決定之後,我們不是為了搞人事而搞人事,當戰略決定是這種打法的時候,跟得上的繼續跟,就跟長征一樣,兩萬五千裡,到最後沒剩多少人了,留到最後的就變成重要領導了。

觀點地產新媒體:你們也吸引了業內一大批人才過來,完全是在給陽光城重塑架構,您覺得過去一年可以打100分嗎?

朱榮斌:這個打不了那麼高,打90分還可以。

觀點地產新媒體:團隊好像是最滿意的一塊。

朱榮斌:團隊也有不滿意的地方,其實我們集團領導層的團隊是很全了,也很穩定,分工都很好,但是我們的中層和基層還有差距,還需要一兩年時間打造。

現在來說,行業是一點小小的危機,這種調控形勢、金融環境、市場環境,其實是蠻困難的,但只有在這個時候,企業和企業才拉得開差距。

觀點地產新媒體:陽光城在這一輪上去了。

朱榮斌:對,我覺得沒有這個機會,誰都能做好,都能做大,我們永遠沒有趕超的機會。

觀點地產新媒體:這很像陳啟宗說的話,熊市就是個大好事。

吳建斌:危就是機。

朱榮斌:更多就是機。

觀點地產新媒體:林主席請對了人。

吳建斌:最主要是他的企業文化決定了格局,其他企業家我不太瞭解,有幾個東西在林主席身上非常突出。現在也有人不斷問,吳總三年以後是不是也要寫一本陽光城的書?我說有機會會寫的,我最近也在觀察我們這個老闆的特點。

他有幾個東西是別人學不到的,第一,他的國學基礎非常好,他這個國學基礎好到有時候說的東西我們聽不懂。他記了很多典故,跟我們講這些要求的時候,他講典故我們聽不懂,要變成白話,我們才知道原來是這麼回事。

他的國學理論,對儒家學派,對陽明心學、道德經都很有研究,學得很深,都能背下來,運用自如,這是我見到的企業家沒有的。

第二是格局,可以大到精英治理、三權分立、結果導向。他的核心是三權分立,什麼是分立呢?就是說董事局授權我們運營層以後,他就什麼都不管了,然後用結果來考核。

這要很大的魄力,他家族那麼多人,也是個大家族,就他一個人是代表,家族其他人都不參與,連問都不問。剛才說跟閩系企業比較有什麼不同?就這一點,其它閩系企業全沒有的。

還有他不是實業起家的,是用資本運作的併購完成擴張。剛才問楊主席跟林主席最大的差別,如果放在經營的角度來看,楊主席更注重於實業,紮紮實實的,規模做得很大;林主席更多是通過資本運作完成產業佈局,然後請高手去運營,然後充分放權,充分激勵,效果都一樣。

觀點地產新媒體:你們經歷的每家企業都不一樣,都有完全不同的基因。

吳建斌:所以我將來退休以後可以寫很好的文章。

觀點地產新媒體:這一年你們的心態有變化嗎?

吳建斌:還是看自己的追求,看自己想做什麼。做什麼其實是蠻簡單的,就是你在工作的同時,可能還得追求一種生活。

我一直強調的就是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工作可能是你在某個階段的全部,但是在另外一個階段就不是全部了,但這個怎麼去劃分呢?這可能一個是個人追求,一個是對人生的一些感悟,還有一個是財務自由程度。

觀點地產新媒體:當初不擔心林老闆這麼大的希望,要是搞砸了怎麼辦?

吳建斌:不會,對自己還是要有信心的,我們經歷過,比較有信心,急也急不了,關鍵是佈局和基礎規則。

雖然我們在內部的基礎工作方面,這一年做了很多事情,比如說我們的信息化,我們的人力體系的管理,原來的基礎工作應該講做得還是比較差的,所以我們這一年多在基礎工作上花了很大的力氣,現在已經基本差不多了,已經全部上路了。

觀點地產新媒體:可以講講個人的愛好嗎?

朱榮斌:我現在什麼愛好都沒有了。我的業餘時間就是批文件。

吳建斌:他的業餘愛好就是讀書,他讀書不停。

朱榮斌:

學習。

吳建斌:你的清華不是還在讀嗎?

朱榮斌:早畢業了。

吳建斌:不是最近要報博士了嗎?

朱榮斌:我又放棄了。這是第一屆,我要讀第二屆,我沒放棄讀書,我都快50歲了,還想讀學位。

吳建斌:跑步也跑,我們倆在小區一起跑了好幾次。

朱榮斌:我每次跑步都能遇到吳總,所以我們的生活是完全透明的。每天在公司,回家跑步還要遇到他。

觀點地產新媒體:今天兩個老總在一起,你們互相評價一下,作為結束。

吳建斌:

經過了四段工作歷練之後,榮斌已經非常成熟了,是可以幹大事的,能領導一個團隊做大事的。

觀點地產新媒體:有沒有缺點?

吳建斌:誰能沒缺點,他的缺點就是優點,優點就是缺點。

朱榮斌:吳總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成就不光是他的專業,還有他的文學的成就,他的個人追求,他的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