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江南水乡传奇,历史遗产瑰宝

乌镇是的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中依托历史遗产发展的小镇,乌镇在挖掘文化内涵的同时,又融入新型文化旅游业态,打造出一个全新旅游目的地,下文将为您立体解析以乌镇为代表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

乌镇,江南水乡传奇,历史遗产瑰宝

1.乌镇的位置及规模

乌镇隶属浙江省嘉兴市桐乡,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为两省三市交界之处。陆上交通有县级公路姚震线贯穿镇区,经姚震公路可与省道盐湖公路、国道320公路、318公路、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相衔接。乌镇距桐乡市区13公里,距周围嘉兴、湖州、吴江三市分别为27公里、45公里和60公里,距杭州、苏州均为80公里,距离上海有140公里。镇域面积71.19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乌镇是典型的江南地区汉族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2.乌镇的主题定位

一期景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原汁原味的水乡古镇”、“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的观光旅游景点;二期景区“宿在乌镇,枕水江南”的休闲度假景区。形象口号: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

3.乌镇的历史

据乌镇近郊的谭家湾古文化遗址考证表明,大约在7000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史称"乌戍"。

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即今市河)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其后,乌镇或属浙江的湖州、嘉兴管辖,或属江苏的苏州治理。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后梁,隶属不变,为吴越国地。后晋天福五年(940),置秀州,青墩遂属嘉兴县隶秀州。

宋淳化三年(992),乌镇属乌程隶湖州。熙宁十年(1077),析嘉兴县西境的梧桐、永新、清风等5个乡归崇德县,青镇在清风乡,属崇德隶秀州。元丰初年,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嘉定年间,升嘉兴为军,青镇遂属崇德隶嘉兴军。宝庆二年(1226),改湖州为安吉,乌镇为安吉州乌程县地。宋代,镇地设监镇官,管火禁和酒税,并招军习武,以御盗寇。

元至元十四年(1277),乌镇为湖州路乌程县地,青镇为嘉兴路崇德县地。镇地设都巡检。

明宣德五年(1430),析崇德县的募化、千金、保宁、清风、永兴和梧桐六乡置桐乡县,青镇属之,隶嘉兴府;乌镇仍属乌程隶湖州府。这一隶属关系至清未变。

由于乌镇是两省、三府、七县交接处,治安环境十分复杂,所以,明清时在乌镇特别设立浙直分署和江浙分署,以一小镇而行使相当于府衙的职能。

民国元年(1912),乌、青两镇依旧分治。1950年5月,乌、青两镇终于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4.乌镇的水系形态

乌镇水系形态为十字形,西栅水系围合,东栅水街中轴。

西栅水系:二河三湖、12座小岛, 水网密布

京杭大运河、西市河;翡翠漾,喜鹊湖;游船码头元宝湖 。

西栅街区存留了大量明清古建和老街长弄,古建筑外观上保留了古色古香的韵味,而在内部则有选择地充实进了现代化的配套设施,在极大的改善了原住民生活居住条件的同时,也给游客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全方位的休闲娱乐。

东栅水系:一河一湖 。东大河;游船码头湖。东栅水乡风貌完整,生活气息浓郁,手工作坊和传统商铺各具特色,特色展馆琳琅满目。

5.乌镇的业态

乌镇业态是以游览、餐饮、购物为主的旅游目的地吸引物型业态。

6.乌镇模式

承接古镇文脉,保持古镇风貌,力求原汁原味,做到“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整体产权开发、复合多元经营、度假商务并重、资产全面增值。乌镇的原则是,承接古镇文脉,保持古镇风貌,力求原汁原味,做到“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具体的做法可归纳为“迁、拆、修、补、饰”五个字。所谓“迁”,搬迁历史街区内必须迁移的工厂、大型商场、部分现代民居;“拆”,拆除必须拆除的不协调建筑;“修”,用旧材料和传统工艺修缮破损的老街、旧屋、河岸、桥梁等;“补”,恢复或补建部分旧建筑,填补空白,连缀整体;“饰”,各类电线、管道全部地埋铺设,空调等现代设施全部遮掩。乌镇在开发中坚持“历史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具体实施了遗迹保护工程、文化保护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等“三大工程”, 此外乌镇更在不断完善和充实景区品牌文化内涵上进行创意突破,还深层次地挖掘了民间传统文化。

乌镇,江南水乡传奇,历史遗产瑰宝

乌镇开发的模式经验有典型意义,它在管线地埋、河道清淤、修旧如故、控制过度商业化等方面的成就,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古镇保护开发中首创或成功运作的典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