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的電視節目有那麼多綜藝節目?

勵志小灰灰


“看膩了”明星大腕們在熒屏上的表演,現在的觀眾更喜歡看他們“真實”的一面。不管是明星們被抓拍到的各種“神表情”,還是活躍節目氣氛的“賣萌”、“扮醜”、“耍寶”,抑或是難過、委屈、痛苦、憤怒等真情流露,甚至是臨時“罷演”、“退賽”,都成了真人秀節目的看點乃至亮點。像《我是歌手》,每一位歌手從降落在長沙黃花機場開始,就處在攝像機的跟拍之下,在現場演唱中,更有超過40臺機位對準臺上的歌手和經紀人,捕捉他們每一秒微妙的表情。如此高投入,既滿足了觀眾對於明星們臺上臺下生活、表現的好奇心理,又“還原”了一個真實的人,拉近了明星和我們的距離

有業內人士說,速生、速火、速朽,就是真人秀市場野蠻生長的高速邏輯。從“超女”、“快男”的消亡,到“全民海選、毒舌評委、奇葩選手”模式的落寞,當今國內這些“高投入高產出”的真人秀能火多久呢?

節目主持人曹可凡近日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表示:“所有的真人秀節目幾乎都是買的或山寨的。中國這麼多的電視從業者,都去幹嘛了?為什麼別人想得出,我們卻想不出?永遠都是拷貝別人。我身為電視人,也應該引起思考,相信這個情況慢慢也會轉變。”缺乏原創,或許就會缺乏核心競爭力吧。有國外的成功經驗做基礎,當然更容易“火”,但“速火”之後如何滿足、適應觀眾越來越高的要求,僅靠複製或藉助熱點、製造“噱頭”恐怕是很難長久的。

此外,真人秀節目的“真實性”也屢受質疑。曹可凡指出,所謂“真人秀”根本的著眼點應該是真實,而“如果一檔真人秀節目為了博收視率和眼球作假,那就是違背了‘真人秀’的真諦”。因心直口快而被媒體戲稱為“炮手”的韓紅在接受《易見》專訪時也坦言:“自己吃虧就吃虧在真人秀太真人,而忽略了秀,其實真人秀的節目越是真人秀,越不能真人,而要真秀。”

在真人秀“速火”之後,如何防止“速朽”,大概還需要摒棄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吧。探索原創,積極發掘節目的內涵和核心價值,而非一味“消費”,希望有朝一日,中國自己的真人秀也可以成為國外爭相模仿的對象。

綜藝節目有好有壞。好的主要體現在它聚集了團隊精神。同時使電視變得互動起來,不再是單純的表演者的表達,而且還添加了觀眾的參與。壞的方面體現在有些綜藝節目做得不夠完善。感覺做得比較好的有“魯豫有約”等等的幾個。

各地衛視的綜藝節目“你方唱罷我登場”,然而,中國綜藝節目“只見引進不見輸出”“同質化”“拿來主義”卻是人盡皆知。為何各衛視對引進版權節目樂此不疲?本土原創節目難度在哪兒?眼下,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喧鬧未止,但原創不足的問題一直存在。

“走捷徑”是為降低風險

“在我們購買國外版權節目時,其包含的節目‘寶典’會告訴你很多細節,比如第幾分鐘有懸念,嘉賓在什麼時間講什麼話、做什麼事情,都是設計好的。”一位曾在央視《幸運52》欄目組工作的人士告訴記者,反觀中國的電視綜藝節目製作,由於種種因素的限制,沒有形成國外團隊那樣的精細分工,電視人既要不斷出創意、想選題,又要保證節目的正常錄製,這種“小作坊”式的創作模式很難將中國電視節目的創意執行到位,於是引進節目之風悄然興起。


一個小小滴我


都是收視率鬧的!

如何評價一檔電視節目好不好?目前都是以收視率來評價,那麼很顯然,嘻打哈笑的綜藝類節目自然比科技類、農業類、文化類節目收視率高。收視率高,自然廣告商就青睞,市場就青睞,話題也高,容易形成傳播熱點,所以傳媒公司紛紛都去做綜藝節目了。

其實不光普通觀眾,有很多業內人士也都認識到這一點了,綜藝節目很無聊。但是沒辦法啊,做別的類型的節目投入大,產出小啊!


無花無花


精典的永遠懷念,庸俗的一帶而過,人格雖沒有高低貴賤,品性卻三教九流。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人逢知己乾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各找自己的賣點提高收視率,以廣告費掙錢;中國人多故電視臺也多綜藝節目也多,而今難以維計的也不少。


學民思考


因為,國人裡面腦殘,智障,白痴的低能兒們太多太多了。他們都喜歡這一口,電視臺為了賺錢,就喜歡搞這個玩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