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正统国祚的传国玉玺究竟有几个,为何丢失之后又会有新的?

昨天的文章讲了传国玉玺的故事,其中也提到了,自从传国玉玺丢失之后,其实历朝历代为追求统治合法性,很多都曾经自制过所谓的“传国玉玺”,以证明自己是正统朝廷。那么除了秦始皇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玺之外,还有哪些朝代曾经制造过传国玉玺呢?今天不妨来捋一捋!

代表正统国祚的传国玉玺究竟有几个,为何丢失之后又会有新的?

1.曹魏和西晋都曾自制传国玺。西晋玺历经前后赵、冉魏,冉魏灭亡后流入东晋。王导之子王彪之辨认,并非始皇玺。这枚西晋玺后来不知所终。

代表正统国祚的传国玉玺究竟有几个,为何丢失之后又会有新的?

2.南北朝流传的是前燕慕容儁和后秦姚苌仿造(伪造)的传国玺。慕容氏传国玺传承顺序:冉魏灭亡,西晋玺流入东晋→前燕慕容儁自造“传国玺”→前秦→西燕→东晋→宋→齐→梁→北齐→北周→隋。姚氏传国玺传承顺序:姚苌攻打前秦,俘获苻坚,索要传国玺,未得(落入西燕手中)→姚苌自造“传国玺”→东晋末年刘裕北伐得之→宋→齐→梁→陈→隋。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年),陕西鄠县人毛志学在泥河滨掘得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色白微青,螭纽。陕西巡抚熊翀以为传国玺复出,但后来被鉴定为伪,弃之未用。这枚玉玺可能是唐朝失踪的慕容氏或姚氏“传国玺”之一。

代表正统国祚的传国玉玺究竟有几个,为何丢失之后又会有新的?

3.隋末慕容、姚秦二玺被隋炀帝携至扬州。隋亡后,萧皇后携带二玺流亡突厥,贞观四年归唐,将二玺献给唐太宗。唐太宗鉴定二玺非始皇玺,弃之不用,自制“受命玺”,玄宗时更名“承天大宝”。唐亡,“受命玺”为后梁、后唐所得,后唐末帝李从珂携而自焚。

代表正统国祚的传国玉玺究竟有几个,为何丢失之后又会有新的?

4.后晋石敬瑭自制“传国玺”,为辽所得。金灭辽时天祚帝出逃,遗之于桑干河中。多年后被人发现,献给元朝太师木华黎。至元三十一年木华黎曾孙硕德去世,其妻因家贫,令家人持玉玺出售,被御史中丞崔彧购得,进献给阔阔真皇太后。当时以为这是始皇玺,后鉴定为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