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卻月破敵與唱籌量沙(下)

第三十七章 卻月破敵與唱籌量沙(下)

拓跋燾在南北朝時期是數一數二的軍事家,他曾兵伐漠北高原,大破柔然(柔然的說法不統一,基本上我認為是匈奴後裔),使柔然最終進入歐洲,成為阿爾瓦人為拜占庭帝國威震歐洲的僱傭軍。

拓跋燾還率軍攻赫連夏,發動騎兵攻城的統萬城之戰,備受後世的軍事家們所推崇。拓跋燾生活也十分清儉,討厭奢華。進入統萬城後,拓跋燾見夏國皇宮富麗堂皇,大發雷霆:“豎子之國,竟敢如此濫用民力!怎能不滅亡!” 後來,群臣進諫,希望太武帝能夠重修統萬城,並裝飾北魏宮殿。拓跋燾不以為然:古人說得好,在德不在險。

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卻月破敵與唱籌量沙(下)

“德不在險”語出於吳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439年,拓跋燾滅亡北涼。從而結束了從八王之亂起,將近一百五十年的北方混戰的局面,統一了中國北方。

相比於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宋文帝劉義隆的軍事才能不值一提,而殺了國之柱石的大將檀道濟,則是自毀長城(檀道濟被殺時憤怒地說:“乃壞汝萬里長城!”)。劉義隆屢次敗給拓跋燾,致使魏人南抵瓜步,欲飲馬長江。面對一江之隔的勁敵,宋文帝才知後悔,長嘆一聲:“檀道濟若在,豈使胡馬至此!”而檀道濟已屈死十四年了。

檀道濟是劉宋名將。劉裕北伐後秦時,檀道濟與王鎮惡同為先鋒,後秦徵南將軍姚洸孤軍難守洛陽,於是開城門率四千兵卒出降。對這些俘虜,晉將紛紛主張殺掉,以壯軍威,檀道濟卻不同意。他說:“王師北征是為了弔民伐罪,怎好枉殺?”他下令盡數釋放俘虜,讓他們迴歸鄉里,並申明晉軍入城後,應嚴明紀律,不得擾民。

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卻月破敵與唱籌量沙(下)

劉裕在臨死前,劉裕告誡少帝說:“檀道濟雖有幹略,而無遠志,非如兄韶有難御之氣也。徐羨之、傅亮,當無異圖。謝晦數從征伐,頗識機變,若有同異,必此人也”。少帝即位後,檀道濟與徐羨之、傅亮、謝晦四人同為顧命大臣。四人因少帝醉心於遊樂,廢了少帝迎劉義隆當皇帝,即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謝晦擁精兵三萬造反,檀道濟擊潰謝晦。因此平亂之功,檀道濟進號徵南大將軍,任江州刺史。劉裕是能識人的帝王,也曾有人把他比做南朝的曹操,然而劉裕的後代卻遠不如曹操的後代。

元嘉七年(430年),文帝命檀道濟統軍北伐。北魏太武帝親自率軍反擊,擊潰了到彥之,劉宋先頭部隊一片混亂,很多地方紛紛失守,退駐滑臺。救援滑臺時,檀道濟被北魏用游擊戰燒掉了軍糧。失掉軍糧的檀道濟用唱籌量沙之計,率軍全身而退,成為軍事史上的佳話。資治通鑑記載:檀道濟等食盡,自歷城引還;軍士有亡降魏者,具告之。魏人追之,眾恟懼,將潰。道濟夜唱籌量沙,以所餘少米覆其上。及旦,魏軍見之,謂道濟資糧有餘,以降者為妄而斬之。時道濟兵少,魏兵甚盛,騎士四合。道濟命軍士皆被甲,己白服乘輿,引兵徐出。魏人以為有伏兵,不敢逼,稍稍引退,道濟全軍而返。

檀道濟靠他的鎮靜和智謀,保全了宋軍,使宋軍安全地回師。此次北伐,檀道濟雖然沒有克定河南,但在四面遇敵、軍糧已斷的危急情況下,鎮定自若,全軍而返。而魏人憚懼檀道濟的威名,自此之後不再輕易南犯。文帝嘉其智勇,進位司空,鎮守尋陽。

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卻月破敵與唱籌量沙(下)

檀道濟威名日盛,左右心腹都是百戰之將,他的兒子們又多具才氣,引起朝廷的猜忌。元嘉十三年(436年),檀道濟奉詔回京。臨行前,其妻向氏說:“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來如此。朝廷今無事相召,恐有大禍。”檀道濟卻說:“我率師扺御外寇,鎮守邊境,不負國家,國家又何故負我心”於是坦然入京。然而此次入京就是步入黃泉。道濟雖然智勇超人,然而沒有其妻機變,殺了檀道濟的宋文帝,也沒有劉裕識人的本領,以至於殺了道濟十四年後才被事實敲醒,悔之晚矣!

本章點評:英雄不問出身,劉裕奮起寒微,稱雄天下;昏主喜殺功臣,道濟唱籌量沙,屈死劉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