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大唐玄甲軍,其實並不是你想的那樣身披重甲

揭秘大唐玄甲軍,其實並不是你想的那樣身披重甲

提到大唐玄甲軍,很多人都會想到身披重甲的勇士,先看看資治通鑑中對玄甲軍的記載:

《資治通鑑》對於玄甲軍的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行臺僕射屈突通、贊皇公竇軌將兵按行營屯,猝與王世充遇,戰不利。秦王世民帥玄甲救之,世充大敗,獲其騎將葛彥璋,俘斬六千餘人,世充遁歸。”這段文字雖然很短,但玄甲軍的戰鬥力和作用可見一斑。李世民幾乎每戰都身先士卒,他自己一身玄甲,率領著騎兵如同黑雲一般壓向敵陣,聲勢迫人,加上玄甲軍本身的精銳,幾乎是無堅不摧的。

春秋到唐代時,人們把皮做的甲稱甲,用鐵和鋼做的甲稱鎧,唐中後期才統稱鎧甲。玄甲為皮甲,不是後來的鐵甲,從後來李世民率領軍隊急行軍幾千裡,消滅敵軍可知,若是重重的鎧甲,行進路遠,人到沒有什麼,馬估計就累死累活,別說仍舊奮不顧身作戰了。歷史上著名戰役,追擊劉武周部,晝夜急行200裡,連續追擊3天多,若是重騎兵難以打勝仗,所以玄甲軍應該是輕騎軍。

揭秘大唐玄甲軍,其實並不是你想的那樣身披重甲

玄甲優點輕巧,便於騎兵長途奔襲,發起突然攻擊。鐵甲笨重,長途奔襲騎兵是受罪,馬匹會疲憊不堪。唐鎧甲不再用魏晉的具裝鎧,變成明光鎧。這是一種護胸鏡鋥亮的板式鎧甲,重量更輕,防禦能力很強。明光甲結構完備,以兜鍪護頭,兜鍪兩側有向上翻卷的護耳;胸甲左右各有一圓護,呈圓弧形花紋;兩肩有披膊,臂上有護臂的防護;腰間紮帶,不至於衣衫影響作戰,小腿上裹有“吊腿”,相當於現在練武人用護膝。

古代作戰,常選精銳的戰士作為先鋒突擊,稱為選鋒。玄甲軍也可以認為是選鋒的一種。玄甲軍不同於東漢的幽州突騎,他並不由單一地區或者單一部族的兵員組成,玄甲軍是從李世民所統帥騎兵中選拔出來的精銳,組成應該非常複雜,而且玄甲軍擔負的作戰任務很重,每戰必當先鋒,傷亡也不在少數,估計應該是不斷選拔補充,保持一定的兵員定額。

揭秘大唐玄甲軍,其實並不是你想的那樣身披重甲

李世民登基後,拆分玄甲軍。一部分成為皇宮近衛部隊“百騎”,長期駐紮在皇宮附近只在內部實行輪換而不離開京城。玄甲軍的主要部分,交給了李靖,在李靖3000鐵騎奇襲陰山、對突厥的滅國性戰爭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資治通鑑》說:”秦王世民帥玄甲救之,世充大敗,獲其騎將葛彥璋,俘斬六千餘人,世充遁歸。”這是著名的虎牢關戰役。公元621年,李世民率領玄甲軍1000人,打敗王世充騎兵,俘獲王世充將領葛彥璋,王世充逃亡洛陽。同年,竇建德親率12萬大軍支援王世充。李世民挑選3500千精騎兵,其中1000多玄甲軍向虎牢關進發。之所以敢用幾千人對著十幾萬人,因為李世民心中有底氣,裡面的玄甲軍能夠以一當十。作戰時,李世民採用步兵硬抗輕騎兵快速迂迴戰術,到最後關鍵時刻他放出玄甲軍出戰,一舉擊潰竇建德部,使其全線崩潰。由此可見,玄甲軍就是古代的特種部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