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超跌反弹,中航沈飞、中航光电、中航机电、中航电测哪个好?

1、军工大涨三点原因:一是航发动力大股东增持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入场抄底;二是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集体反弹,军工与创业板走势极为类似;三是超跌严重。

2、军工板块已连续三年跌幅靠前,反转需要新的提振因素,核心在政策驱动。军改到目前为止,除促进军民融合的相关政策外,尚未出台针对军品研制生产实质性的税收、定价、采购等政策。行业政策缺位导致产业发展不顺,难以实现国防现代化、建设一流军队的要求。弹簧压的越紧,弹性越大。三四季度是重要时间窗口。

当前重点推荐:中航沈飞、中航光电、国睿科技、中航机电、中航电测等标的。

中航沈飞(600760):中航沈飞系列报告之五 从歼-31看沈飞

事件:

歼-31是沈飞和601所联合研制的第四代隐身战斗机,作为沈飞重点打造的明星产品之一,其研发进度对沈飞未来的发展有较大影响。6月18日,歼-31首次出现在央视新闻联播之中,也意味着这款中型四代战机正在慢慢获得官方认可,开始走进公众视野。

观点:

机型介绍在与成飞竞争重型四代战机失败之后,沈飞对之前的方案继续改进形成了现在的中型四代战机歼-31,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同时拥有两款四代战机的国家。2012年10月31日,歼-31成功首飞,并在2014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歼-31采用单座、双发、外倾双垂尾、全动平尾的常规气动布局,两侧布置大S弯进气道,并有内置弹舱。歼-31具有优异的隐身能力和气动性能,并且可以执行对空、对地和对海的打击任务,可以说是一款多用途的高性价比隐身战斗机。相比于同级别美国的中型四代战机F-35,歼-31的机体更加纤薄,相应的就具有更小的空气阻力。由于双发的设计和娇小的机身,歼-31的载弹能力略逊于F-35,不过,歼-31拥有更久的滞空时间和更远的飞行航程,其凭借内置油箱可以保证1200公里的作战半径。

近期对该股的诊断为:

军工超跌反弹,中航沈飞、中航光电、中航机电、中航电测哪个好?

中航光电调研报告:业绩低于预期不改全年增长信心

公司一季报一定程度上低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公司基本面未有显著发生变化,管理费用增加主要原因或为研发人员和销售人员工资集中发放,而军品本身订单和收入并未出现明显下滑。我们认为公司全年业绩有望继续保持较高速增长。

观点:

1.新能源汽车业务: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朝阳产业,公司作为新能源汽车连接器领域实力较强的企业已深入参与国内主流新能源车厂的相关项目,同时不断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入国际知名车企的合格供应商目录。公司将抓住行业发展红利,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继续保持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快速发展。

加大自动化设备投资:目前公司都是集约化采购,固定设备投资方面自动化设备投资非常大,人均产值和销售收入都在上升。

合资品牌车厂较多:目前合资汽车厂有若干家,公司已经进入十余个项目。新能源汽车行业全球是100 万辆以上水平,中国约占一半。合资厂车型多,但还没有上量,从市占率来说公司比较多。未来规划上,合资厂布局很多。

行业竞争格局:公司13 年和14 年在新能源汽车业务方面是龙头。15 年和16 年,新进入的行业竞争者比较多(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加大),竞争激烈。17 年回归到13 年行业初期的竞争格局,而此前新进入行业的对手竞争性变弱。整车厂如比亚迪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会更加注重供应商的抗风险能力。新能源汽车业务去年做了数亿元,从长周期来看,主要对手是泰科,永贵电器也存在一定竞争关系。

单车价值量的差别:纯电动A00 级单车价值约为数千元(包括线束,不包括集成化产品)。以前商用车油改电(老车型改)单车价值量高些,因为有些外购的零部件。插电式单车价值量相对较低。新能源车连接器很大部分用于电池互联。

2.一季报低于预期原因解析:

主要系公司研发、销售人员工资增加所致。

管理费用增长主要原因或是研发人员绩效提成:第一,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较多;第二,研发人员2017 年绩效提成显著好于2016 年(我们推测其提成或与新品推出的市场化认可度相关)。此外,考虑到于公司出口产品以美元结算,一季度财务费用增加1000 万元,主要由于汇兑损益的变动。而管理费用大幅增加为一次性事件,未来如果侵蚀净利润比较多,我们认为公司会考虑其他办法降低管理费用。

“压两金”一定程度上或影响公司一季度收入确认:下游客户存在一定的压降两金需要,压两金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收入确认。另外有些下游客户要求货物全部备齐才能发货和确认收入。

3. 未来各业务主要规划:

中航富士达业绩下滑原因:中航富士达目前处于业务转型阶段,防务领域的产品在前期均需投入较多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实验,因此中航富士达也常年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目前中航富士达在航天、航空、电子等军工领域取得了合格供方资质,这也为其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军民品业务占比及未来发展趋势:公司防务领域和民品领域的订货占比基本持平,不同时间段内略有变化。未来公司将结合国家政策及自身实际情况,在防务领域精耕细作、巩固行业地位,在民品领域加大市场开拓和业务开拓,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培育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未来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新技术产业基地2018 年底有望投产:公司新技术产业基地主要建设内容为:规划提升液冷、光有源及光电设备、高速背板及新能源电动汽车配套产品等新业务产品的产业化生产能力及建设公司生产配套基础设施,该项目预计将于2018 年底建成投产。

公司军品订单有望从下半年起看到起色:去年公司连接器业务收入占比或超过50%,而其他业务(系统互联、线缆组件)占比或超过40%。下半年军品任务较重,2018 年下半年是十三五五年计划进入下半场,理论上军品订单会有起色。

中兴事件对公司影响不大,未来看点在国际业务:国际业务去年营收占比或已经达到10%,今年一季度国际业务同比增长较快,毛利率趋势稳定。此外,公司每年针对中兴的销售收入占比不大。

4.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2018 年~2020 年EPS 分别为1.36 元、1.82 元、2.45 元,对应PE 分别为29X、22X、16X,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公司一季报一定程度上低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公司基本面未有显著发生变化,管理费用增加主要原因或为研发人员工资集中发放,而军品本身订单和收入并未出现明显下滑。我们认为公司全年业绩有望继续保持较高速增长。

5.风险提示

空军装备列装速度不及预期;民品市场开拓差于预期。

近期对该股的诊断为:

军工超跌反弹,中航沈飞、中航光电、中航机电、中航电测哪个好?

中航机电(002013)深度研究:内生外延双线出击 机电龙头舍我其谁

投资要点:

航空工业集团旗下机电业务板块唯一上市平台,行业龙头价值凸显。公司前身为湖北精机公司,历经多次重大资产重组,成功转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航空机电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公司承担我国航空机电系统的全产业链产品,为航空装备提供专业配套系统产品,在国内航空机电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公司作为航空工业集团旗下机电系统唯一上市平台,未来或将直接受益航空工业机电板块整合发展。

航空机电系统国内外尚存代差,公司或将实现跨越式发展。航空机电系统是提升军用飞机整体作战性能和安全所必须的关键功能系统,它的落后会影响新一代战机发展,进而影响航空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随着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机电系统所承担的飞行保障任务越来越重,传统机电系统正从各自独立发展快速向机电综合方向发展。与世界航空工业先进的研制能力相比,我国航空机电系统依然存在代差;机电系统上市公司相对稀缺,中航机电作为绝对龙头,行业竞争优势明显。

海空军现代化建设牵引军机质量双升,叠加民机国产化进程加速共同带来超万亿市场空间,公司依托机电设备龙头地位或将大幅受益。十九大报告将强军思想写入党章,牵引海空军建设加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军机数量不足且装备结构有待改进,军机新增及迭代需求牵引千亿机电系统新增和备份市场空间;民航市场快速发展牵引民机国产化加速,带来民机机电系统市场空间近9000亿。军民机共同带来超万亿市场空间,公司作为国内航空机电系统设备唯一上市主体,或大规模受益军民机总量增长和结构更新带来的需求红利。

外延并购助力机电业务扩张,员工持股彰显业绩信心,未来资产整合潜力巨大。机电系统公司目标实现80%资产证券化率,目前不到30%,未来不排除会采用海外并购、托管公司资产注入等方式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同时,公司是军工国企中率先实施员工持股的上市公司之一,员工持股彰显对自身业绩增长的信心。我们认为,海外并购及托管单位改制注入,两种路径协同提高公司资产证券化率,叠加员工持股,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或将具备较强确定性。

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我们分析预测,公司18-20年EPS分别为0.27、0.31、0.37元/股,目前股价(6月27日收盘价)为7.58元,对应18-20年PE分别为28、24、20倍,可比公司18-20年的PE中位值分别为42、31、26倍,公司PE水平低于可比公司中值水平;同时,考虑到公司作为集团旗下唯一机电上市平台、地位稀缺,在国家不断推进科研院所转制及机电系统公司资产证券化目标推动下,由公司托管的中航工业609所和610所或将有望整合到上市公司体内,公司未来资产整合进程值得关注,因此,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型号机型列装不达预期;2)民航行业发展不达预期;3)资产注入政策出台缓慢。

近期对该股的诊断为:

军工超跌反弹,中航沈飞、中航光电、中航机电、中航电测哪个好?

中航电测(300114)深度研究:核心技术铸就根基 股权激励释放潜力

投资要点

公司质地优秀,从三线配套厂商起家成长为智能测控产品解决方案的一流供应商(类似中航光电)。2008年到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从2.49亿元、0.29亿元增长到12.4亿元、1.2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19.5%、18.0%,业绩增速在军工行业中名列前茅。

公司掌握应变测试核心技术,产品包括应变计、传感器等,在国内市场竞争中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积极拓展新兴领域,在消费电子、新零售及智慧物流领域与世界知名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未来几年有望开花结果。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拓展,公司充分受益于无人零售、智慧物流、智慧仓储等领域对传感器的巨大需求,实现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公司军品业务三大增长点:配电系统作为航空装备的重要组成系统,功能地位重要,未来充分受益于“20一代”航空装备加速列装;机载电测系统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近几年装备采购需求明确;MEMS惯导组件技术领先,试验效果良好,国内外市场需求明确、空间巨大,在“十三五”末期市场需求具备强劲的爆发性,未来有望成为公司军品业务重要增长点;

公司推出长期和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成为中航工业集团第三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通过绑定管理层及核心骨干的利益,充分发挥相关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释放公司经营活力,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健康增长。

我们调整盈利预测,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别为0.28/0.33/0.44元/股,对应PE为33/27/21倍(2018/06/26)。公司当前市值对应2018估值显著低于军工板块平均水平,未来三年成长确定性高,维持“审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兴领域拓展不及预期,军品研制进度不及预期,军品采购进度不及预期。

近期对该股的诊断为:

军工超跌反弹,中航沈飞、中航光电、中航机电、中航电测哪个好?

以上分析仅为个人建议,不作为投资依据!

军工超跌反弹,中航沈飞、中航光电、中航机电、中航电测哪个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