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奶奶用草编的这些东西是国家级非遗文化,一双草鞋300元


这些来自安徽六安的“宝贝”,农村奶奶用草编的这些东西都是国家级非遗文化,左边这头漂亮的马,是乡村三位大娘用了7天的时间手工编的,价格800元钱,而那一双大草鞋是一位大娘花3天才编好的,一双鞋300元,你见过吗?

这些是安徽六安的草编艺术品,草编,在2008年就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六安的草编艺人利用当地所产的蒲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如花篮、饰品盒、套娃、盆垫、凳子、拖鞋等。她们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漂亮的装饰纹理。这些草编物品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

现在的草编物品,更多了融入了时尚与文化的元素,既是生活用品,还是家居装饰艺术品,摆在家里实用美观,真好看。


这些蒲草编织的东西,是安徽六安有名的非遗文化特产,有着上千年的制作历史,这一套精美的手工编筐,只卖100元钱,超值吧?

这里不少玲珑精致的草编制品都很实用,比如手提包、内衣收纳盒、杯套、盆垫、拖鞋等,兼具自然美、艺术美与实用价值。

草编工艺在中国民间十分普及,据考证,历史上可见的中国最早的草编遗物是河姆渡人制作的,距今已有7000年之久。另据《礼记》记载,周代已有以莞编制的莞席了,而且当时已有专业的"草工","作萑苇之器"。安徽六安的草编原料用野生的蒲草制作,采割来的草料先要挑选,梳理整齐,进行初加工后,方可编制。

现在是酷暑三伏天,在家中穿上这一双松软透气的蒲草鞋,你一定感觉很舒适,这双鞋,熟练的农村大婶半天就可以编好,只卖80元钱。

农村奶奶用草编的这些东西都是国家级非遗文化,草编,兼具了自然美、艺术美与实用价值,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喜欢,你喜欢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