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破冰”巨灾保险制度 为城市撑起“保护伞”

深圳“破冰”巨灾保险制度 为城市撑起“保护伞”

连日来,情暖鹏城社工在街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文/图 金羊网记者 林园 通讯员 常俊卓

时有暴雨,流浪乞讨或者其他有需要的人群,可以前往官方救助机构寻求庇护。记者25日从深圳市民政局获悉,目前市、区救助管理站已为受暴雨影响的群众提供救助和应急庇护180人次。此外,因为自然灾害而遭受人身伤害、房屋损失的人,也可以通过巨灾保险寻求赔偿。

为2000多万人口撑起“保护伞”

据介绍,目前,市民政局与中国人寿财险深圳分公司等共保单位签署的《2018年度深圳市巨灾保险协议书》正在生效中。这是深圳在全国率先“破冰”巨灾保险制度以来,连续第四年为这座城市的2000多万人口撑起的一把贴心“保护伞”。保障范围包括“15种灾害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人身伤害、房屋损失补偿等,救助对象不分户籍、国界、停留时间,同时将抢险救灾和见义勇为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也涵盖其中。

深圳建成应急避难场所518处

深圳目前已建成规范化、标准化室内应急避难场所518处。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已完成包括帐篷、棉被、折叠床、防潮垫、净水器、救援运输无人飞机等20多个品种、价值约1000万元的全部救灾物资和装备采购工作。瓶装水、饼干、方便面、婴儿奶粉等保质期限较短的食品类救灾物资,价值约100万元。活跃在市、区、街道、社区的四级灾害信息员,以及一支约50人的市级灾害信息员队伍,成为报灾、核灾的快速反应力量。

市、区三家救助管理站已提前做好救助防御相关工作,安排双倍力量值班值守。当深圳市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应急救助与庇护机制将24小时响应。必要时,救助站和应急庇护中心将提前转移安置多灾易灾区域的受灾群众,最多可同时满足500人的临时庇护。灾害社工服务队也将同步启动备勤机制参与应急救灾服务。截至7月25日,市、区救助管理站近期已为受暴雨影响的群众提供救助和应急庇护了180人次,其中街面应急救助56人次,接待自愿进站求助124人次。

灾害天气期间24小时响应

针对流浪乞讨弱势群体,深圳市救助站的外展社工和“情暖鹏城”项目提供平时全天候常态化和灾害天气期间24小时响应、30分钟到达现场的街头应急救助服务。

根据救助原则“依法救助、自愿救助、无偿救助”,深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有市民在暴雨中遇到流浪露宿人员,请劝其前往救助站。对不肯进站避雨的流浪露宿人员,可以向他们提供一些雨具,或者拨打救助电话会有专职人员前来施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