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東中華:不斷譜寫船舶轉型升級新篇章

編者按:中國製造業發展進入“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如何從價值鏈的中低端向高端的躍升,加快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質增效,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備受關注。近日,《中國電子報》記者深入寧波、杭州、上海、南通等地,通過採訪汽車製造、零部件製造、飛機制造、船舶製造等代表企業,總結這些企業在改革開放40年中創新發展的經驗和做法,特別推出“製造業改革開放40年發展紀實”系列報道。

此文為系列報道之四。

沪东中华:不断谱写船舶转型升级新篇章

7月初,滬東中華造船集團(以下簡稱滬東中華)長興碼頭上,工人們正在對一艘LNG(液化天然氣)輸運船做最後檢修,這艘能夠裝載17.4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氣化後能夠滿足上海市民一個月生活用天然氣)的LNG船將在一週後穿越太平洋交付給一家北美的客戶,這是滬東中華交付的第19艘LNG船。大型LNG船是船舶界技術含量最高、附加價值最高的三大明珠之一,目前全球只有13家企業能生產,而在中國滬東中華是唯一一家能製造這樣巨輪的企業。這家企業在改革開放的40年裡,不斷銳意進取、轉型升級,譜寫了中國製造企業創新發展新篇章。

主動轉型 引領行業發展

滬東中華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英商馬勒機器造船廠,這家企業從一個佔地14.2萬平方米、員工僅200來人的小廠發展成為年造船近200萬噸,年銷售規模超過188億元的綜合性海洋裝備集團,從造散貨輪、客船到滾裝船、成品油船、化學品船、大型集裝箱船、LNG船、LPG船等船品,從滿足國內用戶需要,到遠銷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發展史堪稱是一部濃縮的中國船舶工業造船興國的奮鬥史、改革開放走向世界的成長史和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壯大史。

從低端向高端轉型,從低價值向高附加值轉型。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建良對記者表示:“這些年,滬東中華主動壓減低端產能,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通過推行‘橫向整合,縱向扁平’的改革思路,逐步由一家散貨船、油船建造為主的傳統造船企業,轉型為自主研發能力強大、產品結構高端、配套能力完善,在國際市場與世界一流造船企業全面競爭的綜合性海洋裝備產業集團。”

回憶當初滬東中華主動研發建造LNG船,陳建良深有感觸,就是這樣的主動作為,為滬東中華的轉型升級打開了新的窗口。滬東中華關注到全球市場的變化,關注到中國經濟、全球經濟發展能源結構與環境汙染的矛盾日益加大,必將對高效、清潔、儲藏豐富的天然氣有強烈需求,而液化天然氣的運輸船(LNG)必將成為造船業一個新的競爭焦點。

沪东中华:不断谱写船舶转型升级新篇章

LNG船是在零下163攝氏度低溫下運輸液化氣的專用船舶,被稱為“海上超級冷凍車”,難度在於儲罐必須是獨立於船體的特殊構造,材料必須適應零下163攝氏度以下低溫,有很強的技術壁壘集高技術難度、高可靠性要求 、高附加值含量於一身,被稱為世界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當時只有歐美、日韓等幾個國家的造船企業能夠造出大型的LNG船。

1997年滬東中華決定打造高技術含量、高含金量的LNG船。投入十億元,攻克超低溫液貨圍護系統,耐超低溫液貨駁運系統、特殊動力控制系統三大核心技術,自主研製成功絕緣箱、殷瓦管、泵塔三大核心部件,成為全球13生產LNG船企業之一。

陳建良談及了俄羅斯北極4艘17.4萬立方米LNG船競標之事,由於該項目具有改變全球天然氣供給格局的重大意義,所以韓國船廠對此也志在必得,最後因為滬東中華推出了極具競爭力的技術指標和建造方案,獲得了訂單。其中運輸中蒸發率僅為0.1%,比上一代LNG船低溫絕緣性能提升30%以上,採用新一代雙燃料動力系統使得主機日油耗降至百噸以內,無論是燃氣或是燃油運行模式,均能滿足國際海事界最嚴排放標準,是目前技術指標最先進,環保性能最優的LNG船。

迄今滬東中華已經交付了19艘大型LNG船,在建和手持LNG裝備訂單9艘。而即將建造的LNG-FSRU被稱為海上移動的LNG岸站,它可有效減少土地佔用,代表了LNG存儲裝備的發展趨勢,在國內沿海中小型城市及東南亞地區具有廣泛的應用市場。

大型集裝箱船是造船行業的又一個橋頭堡。除了在LNG產業鏈裝備製造領域佔領行業制高點,滬東中華同時也是世界超大集裝箱船建造領軍企業,已經交付和正在建造和手持訂單的8000箱以上的超大型集裝箱船達到49艘。目前正在建造的22000箱集裝箱船以液化天然氣為主要動力燃料,是世界最大、集成世界最先進技術,環保性能最優的超大型集裝箱船項目,標誌中國海洋高端裝備製造從“跟跑”到“領跑”的飛躍。

滬東中華在海洋高端裝備上不斷探索、取得突破,創新產品迭出。承造的全球最大的G4型45000噸集裝箱滾裝船,是全球首創產品;38000噸雙相不鏽鋼化學品船擁有43個液貨艙,可同時運輸幾十種不同種類化學品,是世界化學品船的旗艦船型;在建3000噸漁業調查船是國內目前最大、最先進的海洋漁業科考裝備。

陳建良深信,只有不斷向高端轉型才能夠帶領中國造船業從大變強。

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驅動高質量發展

滬東中華LNG船總建造師何江華站在即將要交付的17.4萬立方米LNG船駕駛艙,眺望遙遠的海面和船上縱橫交錯的液化天然氣管道,心中有點不捨,畢竟這艘船他和團隊一起建造了三年。談及LNG船的競爭焦點,他認為是技術和能力。滬東中華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LNG船的十三強之一,與公司的投入、技術人員的奮力拼搏和產學研的協同以及造船技工們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

據介紹,目前滬東中華每年投入的研發經費保持在營業收入的5.6%以上,每年成功申請國家專利超過270件。公司擁有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國家認可檢測實驗室,國家能源LNG海上運輸裝備重點實驗室,設有企業博士後研究工作站、船體、輪機、信息化博士工作室。按照“建造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發展策略,在LNG產業鏈領域已經形成了多種裝載量、多種動力形式的船型開發;針對俄羅斯北極二期項目的LNG-FPSO、LNG-FSRU、FLNG等海工項目已經完成工程化研究。自主研發的薄膜型LNG岸站儲罐相比國內目前普遍採用的“九鎳鋼+混凝土”LNG站儲罐,具有安全性能更優、造價更低、土地資源佔用更少、相同體積容量更大的優勢,引發國內能源企業的高度興趣。

數字化設計、數字化製造、數字化管理已經成為造船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如何將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數字化,如何數字化全面滲透到企業全流程,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是滬東中華不斷髮力的方向。目前滬東中華自主研發成功國內唯一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艦船全三維設計軟件—SPD/SPDM造船設計管理軟件系統,打破了國外壟斷。在數字樣船三維建模,設計與管理、生產信息協同等方面實現了進口替代,在全國200多家企業、高校、研究院所的百餘型近千個產品上得到廣泛應用,為國家節約軟件引進和維護費近五億元,打破了十餘年來國外軟件佔領我國船舶工業三維設計軟件市場的狀態,開啟了船舶工業三維軟件自主創新之路,對中國工業設計軟件國產化具有里程碑意義。

同時,滬東中華緊跟國內外智能裝備技術的發展趨勢,學習先進船廠經驗,以焊接機器人應用為基礎,大力開展船舶智能製造研究,開展數字化車間建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造船管理深度融合,GPS高精度測量檢測系統手持信息終端精細化派工等科技手段已經逐步應用於船舶建造,有效提升效率和品質。

向高品質推進,陳建良特別提及造船行業的“工匠精神”,他以焊接為例談到,即便是越來越多地採用機器人焊接、越來越多采用智能製造,但是造船行業依然有非常多是機器所不能為的地方,在很多特殊位置必須人工焊接。“在厚度僅0.7毫米的殷瓦鋼上進行焊接,就像繡花一樣,需要非常穩定的情緒控制力和非常精湛的焊接能力。”

在滬東中華有非常優秀的工匠精神傳承,一代傳一代,張冬偉是滬東中華的第三代工匠,他對記者說:“造船員工像船上的螺絲釘,把每一個螺絲擰到完美,是我們的職責,在滬東有很多這樣優秀的焊工。”

陳建良表示,事實上不僅僅是現場工人需要工匠精神,包括管理人員、現場人員、技術人員都需要工匠精神,只有每一個環節的人員都掌握了規範,才有可能實現智能製造,才能實現管理精細化、技術創新。

現在造船企業培養一個殷瓦焊工需要20多萬元,年輕人願意從事焊接技術的工人越來越少,如何創造更吸引年輕人進入這個領域的機制與氛圍,如何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是造船業面臨的新挑戰,也將是下一步國企改革還需要著重考慮的方面。

沪东中华:不断谱写船舶转型升级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