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財行CEO唐森:銀行存管上線背後 低調啃下三農「硬骨頭」

財時代 | 喬發 張婷

近日,貸財行對外公告宣佈銀行存管正式上線,這是貸財行繼獲得ICP經營許可證、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後,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不僅將進一步增加投資人對貸財行的信心,也預示著貸財行在監管合規道路上更上一個新的臺階,其將通過國資實力、銀行存管系統的上線及優質資產,全面護航用戶資金安全。貸財行CEO唐森表示,貸財行在前幾年便密切關注存管動向,並通過多家銀行的風控盡調,最終選擇與國家要求的存管屬地化白名單銀行達成資金存管合作,一方面是其擁有領先的行業地位與建樹,貸財行看重該銀行在存管業務上呈現出的極強的專業優勢,能夠給用戶帶來更好的存管體驗。另一方面是貸財優質資產也獲得該銀行的認可。

值得注意的是,貸財行的資產端主要聚集在三農領域,這屬於融資難、融資貴的重災區。由於缺少抵押物、對農業風險難以把握等問題的存在,傳統金融機構對農村、農業和農民的貸款缺少內在動力,複雜的農村信貸環境也是平臺需要去著重解決的問題。

那麼,貸財行又是如何在這一領域挖掘優質資產?其風控模式有何過人之處?

貸財行CEO唐森:銀行存管上線背後 低調啃下三農“硬骨頭”

瞄準三農領域

資料顯示,貸財行的產品業務模式,立足東北,服務中小微實體企業與三農領域,通過整合行業資源,解決農業領域與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不斷地為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與農業振興,輸送新鮮血液。

在資產端,網貸行業經歷諸多熱點,包括房抵貸、汽車金融,消費金融,現金貸等。“但是從我們的經驗來看,這些熱點都不值得追蹤,因為企業生存、行業發展,都要根據國家跟社會的需求出發,我們不能單從企業跟社會的熱點來做,我們要從整個社會的需求考慮,還有企業的社會責任來考慮,所以我們才選擇三農這一塊。”唐森告訴財時代。

啃下“硬骨頭”

不過,三農領域是塊“硬骨頭”,並不好啃。“三農領域的徵信體系、信用體系建設是空白的,我們選擇三農作為主要業務,因為農業是國計民生的大事,三農這一塊做不好的話,對整個社會影響比較大,所以即使現在三農比較難做,我們也打算切入。”唐森說。

那麼,貸財行有何辦法降低三農領域的壞賬率?

這關鍵之一,在於三農領域的地域選擇。唐森介紹,貸財行的三農領域立足東北。“東北經濟環境比較差,所以在小微企業這一塊,壞賬率是偏高。可是東北的三農基礎特別好,比較適合規模化農業,所以三農在東北的風險比較小,我們對東北的三農是比較看好。”

除了地域選擇這一關鍵因素之外,貸財行還從供應鏈管理著手。現在中國農業雖然還沒有實現規模化的發展,但是也有一些比較大的龍頭農業企業。貸財行針對農業的龍頭企業,對該龍頭企業所涉及到聯合社、農民、農企進行綜合考察,進行授信。

在“三農”資產端佈局上,貸財行主要圍繞幾個方面:一是農商貸,這一塊是針對農資物料經銷商的授信,經銷商授信是針對大型的合作社,包括農民的互助組織。二是農企貸,涉及到農產品的深加工或者粗加工企業,貸財行針對該加工企業的上下游農民農戶進行授信。三是農地貸,就是根據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四是農戶貸,這個是需要農戶加入到特定的生產組織,比如說像貸財行接觸到的小龍蝦協會里面的農戶,或者是合作社裡面的農戶,對其進行授信。

貸財行的“三農”資產端佈局,主要是圍繞當地龍頭農企或者合作社展開。而在龍頭農企或者合作社這方面,貸財行的股東擁有豐富的資源。貸財行的股東遼寧金社裕農供銷集團,旗下共有10個獨立的子公司,7個控股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5個行業協會,7個產業基地,是實現農業全產業鏈一體化的大型農業集團。現有資產總額數十億元,是國家“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企業”,遼寧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藉助股東資源,貸財行與當地眾多龍頭農企進行合作,由於龍頭農企的觸角已經遍佈當地市場,藉助這些觸角,貸財行可以快速掌握農企、農戶的融資需求、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進而決定是否為他們提供相應的“三農”金融服務。相比較而言,貸財行在資金端上具有優勢,通過龍頭農企的觸角,為農企、農戶提供資金支持,提高“農戶-農企”這個垂直產業鏈的競爭力。

貸財行CEO唐森:銀行存管上線背後 低調啃下三農“硬骨頭”

構建資產端“護城河”

在風控把關上,貸財行依託當地的村民、組織、政府等方面進行有效的風控,考察農民的農業生產經營情況,也會根據動當地農企提供的流水以來評判風控。此外,貸財行圍繞地理標識和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做實風控。

其中用意是,通過地理標識,解決農業同質化競爭問題。而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化則是在農業產業鏈縱向延伸的基礎上,通過橫向擴張,亦即將產業鏈各環節做大,且強化其相互之間的聯繫,以解決農業規模不經濟問題。

一旦解決同質化競爭及規模不經濟問題,則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三農項目的收入來源,貸財行藉此提高三農項目的風控能力。“這也是我們要做有地理環境標識跟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的原因。”唐森告訴財時代。

貸財行依託於特色產業集群,地理特色標識的農產品譜寫自己在三農金融領域的新篇章。“利用”特色產業集群,地理特色標識的農產品帶動的周邊農戶的發展,為貸財行提供了數量龐大的資產端基礎。同時,特色產業集群與地理特色標識的農產品對周邊農戶的產品收購保障,為貸財行的風險控制提供了便利。這樣一來,不僅解決農民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還幫助農民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精準助力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

如今,在三農資產端,貸財行搭建起競爭的護城河。“現在很多公司會比較關心同質化的資產,比如車貸在全國是非常容易複製的,但是三農是非常難複製的。”唐森認為主要是,中國每個省份的土壤環境、氣候環境還有當地的生產環境,導致每個地方農業產業集群不一樣,也使得每個地方的風控不一樣,“三農是個很難標準化的市場,所以從資產類型看,我覺得不擔憂,我們可以針對擅長的農業領域來深耕細作。”

在做實三農風控上要考慮諸多因素,包括地域、龍頭農企、地理環境標示、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等,這些因素限制三農方面的資產難以做大。不過,隨著多地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三農這個市場正被激活放大。

目前,國內“三農”金融的缺口非常巨大,高達3.05萬億元,而僅佔農地面積三分之一的耕地流轉,就能為互聯網金融創造每年2000億以上的抵押貸款市場,機械化擴張也將在未來五年提供另一個千億級的農機市場需求。

唐森舉例稱,“比如我們做農地貸,農民把土地承包經營流轉權抵押了一旦出現壞賬,我們可以把這個土地直接轉讓給農企來進行處理,這也是我們要做有地理環境標識跟特色產業集群的原因,我們拿到土地之後,可以很方便地交給這些農企來進行處理,因為他有國家認證的一個地理標識的產品,又有特色的農業集群非常方便處理。”

對於貸財行下半年的發展規劃,唐森表示:“下半年佈局主要還是三農這一塊的落地,三農業務開展主要是在盤錦,下半年主要考慮在遼寧比較有特色產品的地方進行落地,例如丹東、葫蘆島,這兩個地方試點完成之後,就會開始三農業務的標準化。三農是個非常大的市場,也是個很難標準化的市場,可以針對擅長的農業領域做深耕細作。”

網貸行業從誕生到繁榮,再到泡沫到重生的過程,唐森都見證了。“我感慨還是比較多,用那麼一句話說,就是看它起高樓,看它樓塌了。見過很多公司繁華,但是不注重風控,不注重企業管理,盲目發展,盲目追求快速擴張,造成了問題。貸財行願意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按照合規要求進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