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的優點

西餐的優點

常聽人說“幹一行就要愛一行”。我倒不完全同意這句話。因為它必須加一個前提,即“如果你沒有更好的選擇,那麼,你就努力愛上現有的吧。”

同樣,當我在國外出差時,常常不得不和老外去吃西餐。為了讓我心情愉快,我便絞盡腦汁想象出西餐有什麼優於中餐的特點。結果還真的想出了一大串。這算阿Q精神嗎?

各取所需:正式的西餐一般有五道程序,即湯、前菜、主菜、甜品、咖啡(或者茶)。包括餐中飲料在內,每一道的品種都是由自己作出選擇,你甚至可以少選幾道。這反映了西方人尊重個性的特點。每個人都只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你不必幫助(干涉)別人,別人也不會來幫助(干涉)你。同樣,餐桌上也沒有勸菜勸酒的習慣。這也正好適合我這種只顧自己、不管他人的“自私特性”。

乾淨環保:一大桌人吃完西餐後,潔白的桌布常常一塵不染,不必換洗。因為一切活動都是在自己的主餐盤中完成的。相比之中,中餐吃完後桌布上會滿布油汙和垃圾。也由於西餐是各取所需,只要大家都完成自己的份額,就不會有浪費。這樣,沒有多少東西可以倒進下水道,地溝油也就不存在了。而請客吃中餐很難做到不浪費。有時可能倒掉一半以上的食物,以顯示“熱情”。再者,西餐桌上永遠就那麼幾種常用食品,根本沒有珍稀物種和山珍海味,這也是對地球生態的一種貢獻吧。

營養健康:西餐的素菜多數是生吃,很少用油炒。西餐的菜較少高溫油炸,幾乎不放味精,鹽也很少,更沒有各種辛辣味重的調味品。所以,西餐更接近自然的“原汁原味”。另外,因為西餐不共用餐盤,所以就沒有“唾液交換”,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對我個人而言,吃西餐不會過量,因為我點菜時就會控制好。而吃中餐就難免了,特別是在酒桌上和他人一起進餐時,我往往吃到自己後悔為止,因為菜實在太多、太誘人了。

保護牙齒:西餐的刀叉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將食物切成小塊放入嘴中,完全避免了用牙齒撕咬。這樣可以只用臼齒而不用門牙咀嚼。因此門牙得到了最好的保護。這也許是西方人牙齒普遍比較美觀的原因之一吧。

講究氛圍:西餐的食物沒有中餐豐盛,但就餐環境和氛圍卻比中餐更講究。比如柔和的燈光、桌上擺著鮮花、點亮一支蠟燭。人們輕聲交談而不是大聲說話、敬酒。我覺得中餐重視“吃什麼”,而西餐重視 “和誰吃”。

吃西餐可以看著是一個交流的過程,而不是進食的過程。所以,與一個沒有情調、思想貧瘠的人一起吃西餐是一種折磨,因為既無美食的享受,又無交談的樂趣。

中國人普遍以為西方人最喜歡吃的是中餐,只不過他們不會做中餐而已。我認為不然。他們也許偶爾吃點中餐當作“調味品”,但他們骨子裡還是喜歡西餐。來訪的外國人中,一旦關係深了,對方常常坦率地告訴我:“對不起,我今晚不想吃中餐了。我想簡單、輕鬆一點。”

但是,吃中餐長大的我們,其味蕾和腸胃都更習慣於中餐了。所以,不管西餐有多少優點,我們都擋不住中餐的誘惑。每次在國外呆久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回國後直奔“中餐的懷抱”……這算不算愛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