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讓人花了錢,卻吃不飽的餐廳為什麼越來越多了?

現在讓人花了錢,卻吃不飽的餐廳為什麼越來越多了?

最近,有北方來上海工作和生活的朋友向鵬叔吐槽,說上海的很多餐廳,不分品類,越來越有一個不好的共同點,就是每份菜的盤子越來越大,造型也越來越妖嬈,但菜碼卻是越來越少,是上海的消費者胃口都小,還是商家在節約成本,變相漲價呢?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不過鵬叔最近去吃了幾個不同風格的餐廳,口味好壞先不說,但菜碼的確不多,或者說有的已經少的多少不像話了,有次6-7個人聚餐,上了個什麼菜,每人夾一小筷子,還是優雅地控制著量夾,居然就光盤了。

不怪有人開玩笑說,商家也太特麼摳門了,這是在餵雞嗎?給個幾塊菜,就算一盤了。

大概很多餐廳都想往高檔次走,一般人印象中,西餐是高檔次的,人均價也高,於是很多餐廳就中西融合了,但關鍵是口味沒見得提高多少,就學人家擺盤了,弄一個臉盤大的盤子,當中放一點主菜,盤邊擺個花瓣,淋幾滴什麼湯汁,就算創新了。

據說菜碼小一點,能讓顧客多點幾個菜,多要幾瓶酒,為了多創收,餐廳老闆們也是拼了,但這種小聰明基本是故意不尊重顧客智商的表現,後果多數是一錘子買賣,沒有回頭生意了。

北方的菜經常被說成比較粗獷,而南方菜說是比較精緻,但不管是什麼,菜是用來暖胃的,口味再好,但吃完了,卻感覺根本吃不飽,肚子還是空蕩蕩的,回家自己還要再泡碗康師傅來找補一下的。

那這種所謂的精緻菜餚,大概只適合每菜只吃一小口,嚐嚐味道就好的試菜員,絕對不適合普通大眾了。

很遺憾現在很多餐廳的老闆都把顧客當試菜員了,似乎誰要是想多吃,就是沒檔次,沒品位的傢伙。

所以現在,有時候出去吃飯應酬,感覺像是在演戲,明明沒吃飽,還要表現的很滿足,很陶醉的樣子。

嘴上說著夠了飽了,肚子卻在咕嚕嚕的叫。

其實,在目前高房租,高人工的情況下,一盤菜當中,食材本身價格所佔成本的比例並不大,以上海的普通麵館為例,很多面的價格都要十幾到二十幾一碗,特別貴的不去說,那多數一碗麵的分量是三兩,其實一兩面成本就兩毛多,但真正可以多給顧客一點面的麵館,真的不多,個別的麵館,有可以點單的時候,讓師傅多加一兩,或著可以吃了不夠再加面的,多數就是給那麼一口面,好像那面多特麼值錢一樣。

但還別說,有些顧客也真是無語,本來就一口面,還能給剩半碗,不吃了。也不知道是胃口真小,還是面的口味太差,於是麵館老闆會覺得,還是給多了,下次再少點。

很多餐廳的食材上偷工減料,都是顧客給慣出來的,被坑一次還不夠,下次接著去,只能說是周瑜打黃蓋啊,沒轍。

也有一些聰明的餐飲老闆,看到競爭對手這樣丟西瓜撿芝麻的剋扣成本,馬上在食材上多投入點,多給顧客一些,成本幾乎沒增加多少,但顧客的體驗卻好很多,每個菜還是那個價,但菜碼多了,吃了感覺物有所值啊,至少還吃到點東西,錢一樣花,至少得吃飽吃舒服吧。口碑一好,回頭客生意自然就多了,老顧客再帶新朋友來,這生意就做活了。

這裡要給大家推薦一家上海的創新本幫菜:溪淋小館。起源上海三林,菜品口味傳統中帶著新潮,環境清新不古板,最重要價格實惠,菜碼足。

他老闆有一個原則可以分享給大家:

比他便宜的,沒他好吃;

比他好吃的,沒他便宜;

和他一樣便宜又好吃的,沒有他菜量大。

這個原則如果被所有餐飲老闆學會,是不是就是消費者的春天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