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忠: 肥胖不是吃得太多,而是排得太少

俗話說三四月不減肥,五六七八月徒傷悲。你有嘗試過減肥嗎?最後的結果如何呢?

在《人體使用手冊》中,吳清忠老師專門用了一個章節來講解“減肥”。我們將這部分內容分為了四小節,從今天開始陸續分享給大家。減肥,你真的減對了嗎?

吳清忠: 肥胖不是吃得太多,而是排得太少 | 薦讀

01. 肥胖真的是營養過剩嗎

從目前的醫學觀點,肥胖算不上是疾病,但卻是許多現代人共同的煩惱。

市面上有許多減肥的方法,可是見效的卻不多,更沒有對每一個人都有效的方法。就算一時見效的方法,也沒有人能保證就沒有後遺症。

有些名人成功的達到減肥的目的,就會受到大眾的崇敬,就開始教導人們減肥,但是他的學生中並沒有多少人真正減肥成功。

有些人成功的減去了肥肉,但是不久精神鬆懈下來,沒有繼續各種減肥的措施,人又胖了回去,並且愈來愈胖。因此,減肥的措施必須長期不停的做下去,減肥成為需要很有恆心和毅力的一件工作。

從這些現象看來,顯然現代醫學對肥胖的病理研究還沒有真正理清楚。現代醫學對肥胖的理解是人體營養過剩時,身體會把多餘的脂肪貯存在皮下,於是就造成了肥胖,也就是肥胖所增加的物質是脂肪,是一種被儲存的能量。

這種理論的根據,主要是觀察一些冬眠的動物得來的。有些具有冬眠習慣的動物,在冬天到來之前會吃大量的食物,身體明顯的胖了起來,然後整個冬天都在睡眠狀態,身體就靠以脂肪形式貯存的能量支撐。

其實自然界中只有很少數的動物有冬眠的習慣,也許他們的身體設計時就具備了這種機能。但是人類顯然是沒有冬眠的習慣和能力,在設計時應該沒有具備這種機能。同時人類當中許多胖子的食量並不多,反而許多瘦的人食量大的驚人,卻不見其將脂肪堆積在皮下,難道這種貯存能量的機能會因人而異?

吳清忠: 肥胖不是吃得太多,而是排得太少 | 薦讀

02. 不清楚“脂肪”,就無法真正減肥

仔細觀察胖子身上的“脂肪” ,當用手去“抓” 、 “揑”時,可以感覺那些多出來的“脂肪”是和身體分離的,似乎不是身體組織的一部分。當我們有機會檢查從市場買來的肥豬肉時,可以發現其中的一部分肥肉是和其組織不連接的,可以輕易的用手將之分離,但是有一部分肥肉則是直接連接在皮下組織,兩者顯然是不同的。

有些人身上的脂肪瘤會變換位置,而且明顯的感覺到這些瘤和身體是分離的。也就是說這些多出來的物質,並不是人體的組織,而是組織間隙裡的物質。

這些物質有可能是含有能量的營養物質, 更有可能是身體無力排洩出去的垃圾。

那些物質之所以被稱為脂肪,其實只是因為從冬眠動物身上悟出的一點似是而非的道理而已,並不是真有確鑿的證據。但是幾乎今天所有的減肥理論和方法都是從這個理論發展出來的,都在努力的防止“脂肪”的增加和消減“脂肪” 。主要的方法都在減少能量的攝取,或者把脂肪消耗掉。

例如,控制飲食防止吃進過多的熱量而轉化成脂肪、 運動消耗脂肪能量、 甚至手術直接抽取脂肪……等等,都是這個冬眠動物的理論所發展出來的方法。

顯然這些方法並不是太靈光,因此許多人就算用了這些方法也無法去除肥肉,甚至連減少肥肉繼續增長都做不到,但是也有許多人就算不依照這種法則生活,也不會發胖。最大的諷刺是西方醫學最進步的美國,每年在減肥市場上花了無數的金錢,但是仍然無法阻止肥胖人口的繼續增長,據最新的統計預測,10 年後的美國有超過80%的過胖人口。 這樣的發展更說明了整個減肥理論有非常大的缺陷,很可能完全錯了。

仔細觀察年齡在身上和臉上留下來的痕跡,可以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臉上和身上堆了愈來愈多的“東西”,如果那些東西是脂肪的話,是不是意味著年齡愈大身體就貯存了愈多的能量呢?顯然這一點和實際的情形正好相反,身上堆了愈少東西的人似乎體能更好一些。

隨著年齡的增長,血氣能量日漸下降,身體中無法排出去的垃圾愈來愈多,皺紋、斑點也就愈來愈多。

這就像一幢老舊的房子,總是到處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一樣。

吳清忠: 肥胖不是吃得太多,而是排得太少 | 薦讀

03. 肥胖不是吃得太多,而是排得太少

我們利用中醫診斷中的經驗建構了一個肥胖的新邏輯:“當身體的血氣能量不夠,沒有足夠的能量將身體內部的廢物排出體外,

這些排不出去的垃圾堆積在身體內部組織的間隙,隨著堆積垃圾的逐漸增加,人就慢慢的胖起來。”

從這個新的邏輯來看,肥胖並不是能量過剩,身體將過多的能量儲存下來;反而是能量不夠,使身體沒有足夠的能量將垃圾排出體外。從能量觀點來看,兩者完全相反,前者是能量過剩,後者是能量不足。這樣的邏輯和傳統的認知幾乎背道而馳,但是卻能對各種肥胖的現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釋。

例如,許多胖子的食量並不多,還是不斷的發胖;經常聽到胖子抱怨,連喝水都會發胖,有時這並非形容詞,而是真實的情況。許多體型瘦的人,卻吃再多食物也不會發胖。這兩種人的胖瘦和他們的食量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吃得少的人發胖,吃得多的人反而不發胖。在這兩種人之間,吃的多少和胖瘦並沒有直接關係,用能量貯存的理論不能解釋這兩者的差異。但是用沒有能量排出垃圾的理論,就很容易解釋這個現象。

胖子發胖的原因,是身體沒有足夠的能量將垃圾排出,那些排不出去的垃圾造成了肥胖。由於兩個人擁有的能量差異,造成了不同的結果。實際的情形,通常年齡相仿的兩個人,瘦子的體力往往比胖子來得好,胖子總是坐著不動,而瘦的人總是動個不停。

又例如年齡差異所造成的肥胖。年輕人由於身體內累積的垃圾不多,同時經絡暢通,血氣能量也較高,多數垃圾都能排出,就算食量驚人,也不容易發胖。上了年紀的人,血氣能量不斷下降,累積的垃圾愈來愈多,經絡漸漸不通,不能排出的垃圾愈堆愈多,所以漸漸發胖。並且在臉上皮下脂肪堆積較厚的部位形成了皺紋,有些色素性質的垃圾則堆在皮膚上,形成了斑點。

年齡愈大,身上的垃圾愈多。年輕人之所以讓人覺得美麗,很大的原因是讓人直覺上感到身上有一種清潔的感覺。用“沒有足夠的能量排除垃圾”的發胖邏輯來解釋這些現象,比傳統的“營養過剩”的發胖理論更合理一些。

如果這些造成肥胖的物質是儲存能量的脂肪,身體必定有相同的方式將這些能量儲存下來,也會用相同的方式將之轉化出來使用。那麼這些脂肪多數應該在相同的部位儲存,因此,肥胖的體型應該都相同。可是事實上多數的胖子,肥胖的部位並不一樣,體型也不同。

細胞是身體的最底層組織,每一個細胞都會獨立地吸收營養和排洩垃圾,細胞中所排出來垃圾必須隨著體液的流動,經過微血管回到靜脈,再經肝、腎的過濾排出體外。

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問題,就會造成垃圾無法正常排洩,因而堆在細胞和細胞之間的間隙初期分量不多,垃圾會懸浮在組織液中,隨著時日的增長,垃圾愈來愈多,整個人體的重量和體型都愈來愈大。

這些顆粒原來還呈液體狀,慢慢地懸浮的小顆粒愈來愈多,體積也愈來愈大,最終形成塊狀的固體,從外表觸摸起來硬硬的很結實,很多人還以為自己變結實了呢。

本文內容整理自吳清忠《人體使用手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吳清忠: 肥胖不是吃得太多,而是排得太少 | 薦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